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8-11 10:37:57
1992年7月15日,高霞(左一)参加全国竞走邀请赛。(资料图)
1992年在我市举办的竞走锦标赛。(资料图)
■乌海体育发展历史回顾②
本报记者 赵荣 文/图
一说起竞走,就会想到那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纪录于一身的乌海姑娘杨家玉,也会提到乌海竞走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被誉为乌海竞走第一人、内蒙古“竞走之父”的康自立以拓荒者的姿态在这片热土上播撒竞走的火种,在煤灰渣跑道上开启了内蒙古竞走事业的先河。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乌海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竞走运动员:王军、焦保忠、褚亚飞、杨家玉、张尧等世界级名将,李芳、高霞、杜广军等优秀竞走教练员,鲁宁、张尧、焦双双、方立伟、刘鑫等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的新生代选手……
几十年来,一代代运动员与教练员薪火相传,以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拼搏,将竞走打磨成乌海体育的金字名片。
筚路蓝缕 开启自治区竞走序章
谈到乌海的竞走,一定要说康自立。
康自立从小喜爱体育,学生时代便是一名集投掷、跳跃、奔跑于一身的全能型运动员,多次在省市级赛事中获奖。1971年,他进入海勃湾建筑公司工作,后调至市体育中学担任教练员。1985年,他正式涉足竞走领域,成为乌海乃至自治区最早深耕竞走项目的教练员。
“竞走兼具竞技性与观赏性,非常适合大众推广,这个项目前景不可限量。”康自立曾这样回忆道。在申请开展竞走项目获批后,他立刻从市体育中学筛选出一批身体条件出众、中长跑能力拔尖的学生,组建了竞走队。马传鑫、刘振远、乔虹、徐学雅、刘玉慧、张霞、康海军、杨凤英、康敏、杜广军便是这支队伍的首批成员。
在毫无经验可循的困境中,康自立一边钻研教材、学习规则与技术,一边带领队员投入训练,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康敏是康自立的女儿,据她回忆,当时的训练场地,就在海拉路上。父亲以严苛著称,训练计划制定得一丝不苟。无论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夏,训练从未中断。队员每天清晨4点半起床,5点准时训练,这一铁律雷打不动。运动员在前奔跑,他在身后紧紧跟随,不仅用语言纠正他们的跑步姿势,还不停地比画示范。“运动员累,他更累。”康敏这样说。
经过刻苦训练,队员纷纷开始出成绩。1985年,马传鑫首次参加全区少年田径运动会就夺得了男子3000米竞走冠军,同年又在全区第三届大中专学生运动会上摘得5000米竞走桂冠,1986年再次夺得自治区第六届运动会5000米竞走第一名;杨凤英则在全区第三届大中专学生运动会上获得女子3000米竞走冠军,自治区第六届运动会3000米竞走亚军,还在三省八地区盟市田径单项比赛中拿下3公里竞走冠军、5公里竞走亚军的佳绩。
1986年,怀揣着将竞走事业做大做强的愿景,康自立向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提交报告,提议在乌海竞走队的基础上组建“内蒙古田径队竞走队”。这一建议经研究后获得批准。1987年,康自立肩负起组建“内蒙古田径队竞走组”的重任,被借调至内蒙古体校(次年正式转调至内蒙古体工二大队)担任竞走教练员。
在执教生涯中,康自立一边带队征战赛场,一边潜心发掘竞走苗子,先后培养出1名国际级运动员王军,2名国家级运动员:焦保忠、杜广军,3名一级运动员:李芳、乔建国、郭根宝,并向外省输送人才20多名。
这些竞走人才不仅在赛场上争金夺银,退役后有的成为体育老师,有的成为竞走教练,继续发掘、培养优秀的竞走运动员。
赛道驰骋 乌海竞走代代绽芳华
王军,这个名字是早期乌海竞走辉煌的鲜明注脚。1990年的全国竞走邀请赛上,他一举打破成年组场地50000米竞走亚洲纪录。
20世纪90年代,乌海竞走事业正处于方兴未艾之时。王军打破竞走亚洲纪录的消息像一阵风吹拂乌海大地,小城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振奋——街头巷尾的人们热议着王军冲线时的矫健身影,学校操场上学竞走的孩子练得更起劲儿了。
这一振奋很快化作实实在在的动力。1992年,由自治区体委主办的92“海勃湾杯”全国竞走邀请赛落户乌海,这是乌海建市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性体育赛事,也是在内蒙古首次举办的高水平全国竞走比赛。比赛选在海勃湾城区新华街东段的公路上,为了让水泥路面符合竞走要求,市政工人用黄胶泥细细抹平每一处接缝;为保证公平,国际竞走裁判赵亚平亲率国内一流裁判团队执法。
来自全国12支队伍的56名选手齐聚赛场,其中内蒙古女队由乌海队员组成,男队中有我市两名队员,20岁的王军,早已是众人眼中的夺金热门。“这孩子事业心强,能吃苦,体力像揣着股使不完的劲儿,啥优秀运动员的素质都占全了。”时任教练的康自立这样评价。
男子30公里竞走,是技术与耐力的双重博弈——运动员要绕2500米的线路走满12圈。当年的报道里,这场较量被刻画得激动人心:7月15日清晨7点35分,发令枪响,48号王军起步便领先半个肩膀;300米后,5人组成第一集团,他仍稳稳站在最前;1.5公里处,他率先冲出重围;5公里时,已将紧随其后的江苏选手周永生、安徽选手徐从先甩在身后;15公里用时仅1小时1分,20公里时成绩定格在1小时21分01秒——超过了李明才1991年在东京世锦赛创造的20公里亚洲纪录,以绝对优势夺冠。
王军之后,褚亚飞接过了乌海竞走的接力棒,成为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2002年,几经波折的他走进市体育中学,在教练李芳的指导下继续竞走之路。“竞走就是跟自己较劲的项目,夏天练到嗓子冒烟,咽口唾沫都觉得疼,浑身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褚亚飞记得,当时4个队友一起训练,教练布置的任务从没打过折扣,就这么一天天“死磕”,成绩像雨后春笋般往上蹿。当年的自治区竞走比赛中,他包揽男子5000米、10000米竞走两项金牌,随后被输送至自治区体工二大队,自此开启了国内外赛场的“冠军收割”模式:从北京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到亚洲田径锦标赛、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等顶级赛事,他用一枚枚奖牌,让乌海竞走的名字在更广阔的赛场回响。
这些在赛场上拼杀的身影,让竞走从一项运动变成一种感召,越来越多的人因他们了解竞走、爱上竞走。杨家玉的出现,更是将这份热爱推向了巅峰。
锐步破风 乌海走出的竞走传奇
若论乌海竞走最耀眼的明星,杨家玉当之无愧。她的赛道人生,写满了突破与传奇:2017年斩获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2021年在全国竞走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中,以1小时23分49秒的成绩勇夺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2024年又将巴黎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收入囊中。她把家乡的传统优势项目,走成了世界瞩目的风景。
杨家玉与竞走的缘分,始于市第十八中学的冬季越野赛。“这孩子身材比例、协调性、肌肉条件都拔尖,是练习竞走的好苗子。”该校体育老师刘振祥说,她不仅天赋出众,更有股不服输的韧劲。2010年,刘振祥将她送到自治区,师从教练阿拉坦,正式踏上专业竞走之路。
从全国大赛到国际赛场,杨家玉的成长轨迹里,藏着数不清的汗水。2016年全国竞走大奖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中,杨家玉拿到了里约奥运会的“入场券”。但出于战术等原因,杨家玉最终以替补的身份出现在里约奥运会。回国后,她把赛场见闻揉进训练里,反倒练得更狠了。2017年的伦敦世锦赛,是她第一次站上顶级国际赛场。“赛前紧张得腿都软了,枪响的瞬间突然就忘了,整个人像被点燃似的。”最终她以1小时26分18秒成绩夺冠,将个人最好成绩提升了17秒。成为继刘宏宇、刘虹之后,第三位摘得该项目世锦赛金牌的中国选手。
赛场上的起伏,是更深刻的历练。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她打破赛会纪录夺冠,助力中国选手实现该项目亚运会九连冠;2019年世锦赛失利后,她沉下心与教练复盘技术、能力、心态的短板,反而更清楚该往哪走了。2021年,在全国竞走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中,她刷新世界纪录的成绩,让世界看到她的蜕变——可东京奥运会上,冲刺阶段的第三张红卡让她被罚时两分钟,最终无缘奖牌。
失望过,迷茫过,但她从没停下脚步。“比赛的起落是镜子,能照见自己缺少什么。”杨家玉说,2022年,她停赛休整,随后的冬训,跟着意大利教练帕特里奇奥打磨技术,针对性提升后程能力,甚至在意大利提前适应炎热天气。2024年巴黎奥运会,她放弃省力的跟随战术,一路领跑,将西班牙选手佩雷斯甩在身后,穿过埃菲尔铁塔下的耶拿桥,在奥运五环注视下以1小时25分54秒撞线,为中国代表团赢下巴黎奥运会首枚田径金牌,也实现了个人奥运会、世锦赛、世界纪录的大满贯。
榜样的力量,总在悄然生长。在杨家玉的感召下,鲁宁、张尧、冯红娟、焦双双、方立伟、刘鑫等一批年轻选手在国内外比赛中崭露头角,续写着乌海竞走的新篇章。
薪火相传 乌海竞走的传承力量
焦保忠、王军、杜广军、李芳、张丽波师从康自立,褚亚飞、方立伟则是市体育中学李芳的学生,杨家玉被市第十八中学刘振祥发掘,张尧、鲁宁等一批竞走运动员受海南区第一小学体育教师杜广军青睐,推送到市体育中学系统训练,后送进省队、走入国家队……一代代乌海竞走人像接力赛般传递着使命,他们是乌海竞走事业薪火相传的中坚力量。
“年少时踏上竞走赛道,如今转身培育新苗,我的人生就是一场不停歇的竞走。”杜广军的这句话,道尽了与竞走的半生羁绊。1987年,他在一场竞走比赛中被康自立慧眼识中,招入市体育中学竞走队。仅一年后,便在徐州竞走赛事中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1989年西北五省田径对抗赛,他摘得男子10000米竞走冠军;1990年全国竞走冠军赛,又将男子10000米亚军收入囊中。1988年9月内蒙古体工二大队竞走队成立时,他与焦保忠、王军一同入选,1990年更在全国竞走邀请赛中斩获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
退役后,杜广军先后扎根海南区第二小学、第一小学担任体育教师。在海南区第二小学任职时,学校仅有一条300米的沙土跑道和一个简陋篮球场,体育器械残缺不全。即便如此,他仍组建了学生体育训练队,将自己的赛场经验融入教学。2010年,他的学生海飞打破全市中小学运动会小学男子2000米竞走纪录,让这份坚持有了闪光的注脚。
2011年,海南区第一小学设立少儿竞走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杜广军调到该校任竞走教练。此后连续四年,他带领的校竞走队稳居乌海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团体第一。在这里,他不仅提升了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更发掘出张尧、焦双双、许泽鑫等潜力新星。就连杨家玉当年能顺利进入自治区队、拜师阿拉坦门下,也离不开他从中牵线搭桥。
现任市体育中学副校长的李芳曾经也是一名竞走运动员、竞走教练。她从小爱跑爱跳,展现出过人的运动天赋,1991年进入市体育中学练竞走。自治区“八运会”上包揽了女子竞走少年组3000米和5000米的金牌,并打破了内蒙古女子竞走的成人组纪录。1996年,毕业后的李芳被破格留校任教,她开始独立招生带队,学着教练的样子勤勤恳恳,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倾注到竞走人才的培养中。
“我当时只比队员大四五岁。”李芳回忆,训练场上,她是说一不二的严师,每个摆臂角度、每步蹬地力度都要抠到极致;可一到课后,立马切换成她们的“知心大姐姐”,给她们揉着酸胀的小腿,听她们发出“嘶——嘶——”声就忍不住念叨“下次加速别猛冲,匀着劲儿来”。当孩子们和她说文化课跟不上的焦虑,讲想家时躲在被子里掉的眼泪,甚至叽叽喳喳分享偷偷藏起来的小零食,李芳都耐心地听着,偶尔插句“我当年也总被数学题难哭”,或是变戏法似的从包里摸出颗水果糖……
这些细碎的牵挂,早把“教练”和“姐姐”的界限磨得模糊——严苛是盼着她们快点长出能扛住风雨的翅膀,而温柔,是想让她们知道,再硬的训练场上,也总有一处能卸下防备的角落。
李芳先后培养了褚亚飞、陈晨、许泽鑫、冯红娟等优秀竞走运动员,在各类国内外比赛争金夺银。在其执教的25年间,共培养了50多名竞走运动员,在自治区大赛中斩获前三名的就达20人,向自治区专业竞走队输送优秀运动员十余名,参加国家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组织的比赛和全国运动会的有2人,参加国际比赛1人。
市体育中学的竞走教练张丽波师从康自立,先后在省队、“八一”队受训,先后获得自治区“八运会”的竞走铜牌、自治区“九运会”竞走金牌银牌、全国青年冠军赛铜牌、全国竞走锦标赛团体亚军等成绩,后因严重的运动损伤退役。“回到体校,看着那些稚嫩、无畏的脸庞,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这些孩子就是竞走的希望、竞走的未来。”张丽波说,发掘有潜力的运动员,需要精心培养和用心呵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多年来,为延续竞走传统优势,我市不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和运动训练网络体系:先后建立了海南区第一小学、海南区第四小学等基层训练网点;成立了以海南区第一小学为基地的“乌海市少儿竞走运动学校”;市体育中学竞走教练员兼任各训练网点的竞走指导员,利用节假日或学校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网点的队员进行指导;市体育中学则在寒暑假选拔优秀队员集训,实现市体育中学与基层的双向联动,全力改善训练条件。
正是这套层层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加上一代代教练的奉献与坚守,再辅以深厚的群众基础,让乌海竞走得以人才辈出、长盛不衰,在岁月的赛道上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乌海日报社 | 2025-08-15 10:05:12
乌海日报社 | 2025-08-11 10:37:57
乌海日报社 | 2025-08-08 10:12:02
乌海日报社 | 2025-08-05 0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