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电机厂往事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3-19 09:20:52

市电机厂生产的产品。 (张宝玉提供)

市电机厂生产车间。 (张宝玉提供 )

市电机厂生产车间。 (张宝玉提供 )

■城市里的工业印迹

本报记者 赵荣

2024年,第三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在北京举办,乌海能源公司以“乌达矿务局和海勃湾矿务局”为名申报的“国家工业遗产”被正式授牌,实现了自治区煤炭板块企业入选国家工业遗产零的突破。

工业遗产不仅是城市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更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对于乌海这座以工矿起家的城市来说,旧厂房、老建筑、已经停用的生产设备有很多,像“一通厂”“二通厂”“跃进电厂”“千钢”“三矿”这些工业厂矿也有很多。那里凝聚着矿区职工战天斗地、艰辛奋斗的光辉岁月,也见证着乌海于茫茫戈壁白手起家的历史,让我们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共同回顾这段峥嵘岁月。

说起“五湖泵业”,很多人都熟悉,但谈到乌海市电机厂,知道的人却不多。作为五湖泵业的前身,乌海市电机厂在其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给世人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

逆境中建厂

1960年,为解决从全国各地涌入海勃湾的开发建设者的生活困难,政府开始筹建海勃湾轻工业综合加工厂(即后来的乌海市电机厂)。

该厂厂长陈仲承曾回忆,建厂伊始,困难重重。他和几名筹建者从火车站下车后,放眼望去,四周遍地黄沙,沙滩上仅零星生长着沙蒿、柠条等植物,显得格外空旷和荒凉,他们赶着驴车拉着行李,搭起两顶帐篷,挖了几个地窖,便安下身来。地窖不仅潮湿,还很危险,陌生人赶着车路过,常常会走上地窖顶部,地窖被踩坏,连人带车陷了进去。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当年8月,有职工70余名的厂子建成了,其主要业务是打铁(火铲、炉钩)、修鞋、修自行车、照相、理发等,十分受群众欢迎。

当时,厂里职工喝的是驴车从黄河拉回来的“黄泥汤”,而且限量,一家一次只供应一桶;吃的是高粱米饭,如果来了亲朋好友,人们只能出去挖沙葱,用来包饺子款待客人。随着运输胶车数量增多,加工厂增加了修理轴头、轴弧等业务,职工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投资少等不利条件,自己动手建设了2600平方米的车间。

1961年,加工厂的规模有所扩大,职工增加到140人,还添置了3台皮带车床和1台钻床。同年,伊克昭盟天然碱公司的汽车兵团往返于火车站运输碱,由于路况不好,车弓子板经常断裂。这时,厂里电工张明珠,学得一手好技术,承揽了焊接弓子板的活儿。自此,厂里有了修理汽车配件的业务。之后,加工厂逐渐聚集了车工、钳工、铆工、电工、焊工等一批能工巧匠。

1961年,轻工业综合加工厂改名为海勃湾机械厂,将原来所属的被服厂移交商业部门,20多名钉鞋工人分流出去,成立了鞋厂。即便如此,机械厂仍采取过去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本着挽回颓势的目的,1962年,厂里精简了一批工人,1963年至1964年,开展汽车大修业务,产品的生产亦向牧民服务,打制牧民用的水壶、川壶、奶桶、水鳖子等日用品,送到邻近牧区供销社销售,但增收效果并不明显。

第二次创业

1965年4月底,上级决定将机械厂交给六五四系统,原本归属地方的机械厂就此不复存在。

移交后,居民们打火桶、修修补补也要到山沟里去,十分不便。1966年,海勃湾市决定重新筹建海勃湾机械厂,将厂址定于建筑工程处的旧址。建设期间,全体人员苦干实干,相继建成了综合车间、办公室、生产车间、库房、单身宿舍。其间,大伙手推小胶车,长途跋涉至下海勃湾,一锹一锹地装胶泥,一车一车地运砖。盖车间没有钢架、人字梁,就用废电杆代替;上梁没有起吊设备,就用人抬。

1967年,为了便于管理,海勃湾机械厂和市水电站合并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主要业务是汽车修理,年底盈利上万元。到20世纪70年代,为顺应时代发展,海勃湾机械厂将电机列为代表产品,从包头第二电机厂调来精通电机的王九令夫妇,并派出一批技术骨干赴内蒙古电机厂学习。“试制电机的日日夜夜,以王九令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小组千方百计查找资料,耗尽心血设计图纸,自力更生制作模具,反复试验,经常加班加点,有一年大年三十还在车间奋战,所有人为此都疲惫不堪、脸色蜡黄,最终在1973年3月制成样机,经自治区鉴定,各项要求全部达标。”回忆起试制电机的经历,曾在该厂工作过的孙占荣连连感慨。

紧接着,电机列入国家计划,正式批量生产。1971年,机械厂全年生产普通电机5772.8KW、1300台,深井电机630KW、42台,实现工业总产值30多万元,上缴税金2.3万元,利润2.5万元。

跌宕中前行

1973年,海勃湾机械厂更名为海勃湾电机厂,1976年改为乌海市电机厂。1976年,由于管理不善、电机降价等多方面原因,电机厂由盈利企业变成亏损企业。1976年至1986年,迎来了起起落落的十年。

1986年,电机厂加快产品研发的脚步,试制新产品,包括Y132电机、WSQB40—40—126单相湿式潜水电泵、四爪卡盘盘体毛坯;推广新工艺,包括电机转子低压铸铝、废电机轴和轴承涂镀修复新工艺,潜水泵铸造零件涂料新工艺,使流道光洁度提高到泵行业规定的最高3级标准。

该厂生产的Y系列潜水节能电机及QJ型潜水电泵是当年国家重点推广的节能产品。该电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水平,可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配套使用,是工、农、牧、副、渔各业连同工矿建筑业、乡镇企业理想的提取地下水的机具,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乌海市电机厂改制成为乌海市五湖泵业有限责任公司,自此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