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3-12 09:32:22
自制的桥式起重机。
繁忙的生产车间。
摩托车减震器管。
■城市里的工业印迹
2024年,第三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在北京举办,乌海能源公司以“乌达矿务局和海勃湾矿务局”为名申报的“国家工业遗产”被正式授牌,实现了自治区煤炭板块企业入选国家工业遗产零的突破。
工业遗产不仅是城市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更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对于乌海这座以工矿起家的城市来说,旧厂房、老建筑、已经停用的生产设备有很多,像“一通厂”“二通厂”“跃进电厂”“千钢”“三矿”这些工业厂矿也有很多。那里凝聚着矿区职工战天斗地、艰辛奋斗的光辉岁月,也见证着乌海于茫茫戈壁白手起家的历史,让我们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共同回顾这段峥嵘岁月。
1995年,乌达矿务局总机厂小直径冷拔无缝钢管生产线从6月份开始筹建,到12月29日建成投产,其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乌达矿务局总机厂是由原天津第五通用机械厂对口支援边疆建设,于1959年12月迁厂到乌达,与乌达矿务局机电安装工程处修配厂合并组建而成。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由建厂初期的厂房简陋、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年生产值不足10万元的小厂,发展到具有现代企业规模的集铸、锻造、铆焊、机加工、电钳、热处理等生产工艺,大修采、掘机组、液压支架及各类矿用设备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机械加工修理企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受车皮紧张运输困难、煤炭市场供大于求以及“三角债”等诸多因素制约,乌达矿务局生产经营逐步跌入低谷,举步维艰。为了寻求出路,以孙增玉为首的总机厂领导班子成员经过市场调研和论证,决定上马小直径冷拔无缝钢管生产线,并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建工作。他们将闲置了20多年的原铸铁车间改造为热轧车间;搬迁了制桶工段和综采大修车间的设备,建成了冷拔车间;将废旧的喷漆房改为变电所;把一个个旧烟囱改为煤气发生炉烟囱;新建了一个600平方米的酸洗车间和一个60平方米的锅炉房;同时向无锡西典钢管设备厂争取回了转让技术和冷拔机、煤气炉、斜底加热炉、辊底退火炉等400多万元的自制设备,自制了辅助设备及辅助工装,仅设备制作就节省了100多万元。同时,安装了整个生产线的全部设备。
小直径冷拔无缝钢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填补了西北地区无生产小直径无缝钢管的空白,总机厂改称为内蒙古天一无缝钢管厂,产品远销国内多个地区,产销两旺,声名远播。1996年,安置部分残疾人进厂工作,遂办成社会福利企业,享受减免税待遇,后该厂引进了二期扩建。
内蒙古天一无缝钢管厂的成立,为乌达矿务局开发新产品、多种经营、全面走向市场进行了积极大胆的尝试,也为乌达矿务局二次创业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内蒙古天一无缝钢管厂走过创业、兴盛、曲折、艰难的历程后,因受资金、原材料、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于2002年关闭停产。2003年,该厂转制为乌海市精诚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赵荣/文 杨星灿/图)
乌海日报社 | 2025-03-12 09:32:22
乌海日报社 | 2025-03-04 10:48:52
乌海日报社 | 2025-02-26 10:14:37
乌海日报社 | 2025-02-22 11: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