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石旦煤矿俱乐部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3-04 10:48:52

20世纪80年代,老石旦煤矿俱乐部前人声鼎沸。(资料图)

1988年,老石旦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在老石旦煤矿俱乐部举办。(王志刚提供)

老石旦煤矿俱乐部现状。(资料图)

2016年,老石旦煤矿俱乐部内部改造后成为职工体育活动中心。(资料图)

■城市里的工业印迹

本报记者 张靖爽

2024年,第三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在北京举办,乌海能源公司以“乌达矿务局和海勃湾矿务局”为名申报的“国家工业遗产”被正式授牌,实现了自治区煤炭板块企业入选国家工业遗产零的突破。

工业遗产不仅是城市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更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对于乌海这座以工矿起家的城市来说,旧厂房、老建筑、已经停用的生产设备有很多,像“一通厂”“二通厂”“跃进电厂”“千钢”“三矿”这些工业厂矿也有很多。那里凝聚着矿区职工战天斗地、艰辛奋斗的光辉岁月,也见证着乌海于茫茫戈壁白手起家的历史,让我们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共同回顾这段峥嵘岁月。

在乌海老石旦矿区有这样一座建筑,它承载着当时老石旦人民的全部文化政治生活,见证着城市面貌的不断变迁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即使经过时光洗涤,被改造、重修,依然是老石旦矿区人民心中的“第一”,它便是老石旦煤矿俱乐部。

1973年,为丰富职工文体生活,也为给职工及其家属一些福利,时任老石旦煤矿党委书记的肖锋和矿长杨树伟开始组织策划、筹建老石旦煤矿俱乐部。

1974年初,老石旦煤矿俱乐部动工开建,职工及家属得知后都积极响应,只要有空就会到工地帮着干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情。

据老石旦人王章一回忆,建设宣传橱窗时,老石旦煤矿俱乐部第一任主任李枢亲自带领大家义务建设,自始至终没有人提报酬二字。“那时候,大家把工作单位当成家,谁都想贡献一份力量,无私又团结。”

1976年1月8日,外观设计为苏联式建筑风格,总高约15米,主立面有4根圆形立柱,3层楼,下设台阶基座,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的老石旦煤矿俱乐部正式启用。主要用于播放电影、召开大型会议、举办大型演出等,是矿区文化中心。

1976年5月,老石旦煤矿俱乐部放映了第一场电影《青松岭》。

电影本就因其形象性、生动性、逼真性的特性,深受群众欢迎。在那个电视等大众传播手段还没有兴起的年代,电影无疑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最看重的传播手段和文化娱乐方式。也因如此,当时老石旦煤矿俱乐部的电影票成了人们争相抢买的“好东西”。

说起老石旦煤矿俱乐部关于电影放映的那些事儿,王章一这样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那可真是人山人海,不论是买票时还是电影已经放映时,俱乐部门前的场面总是非常火爆。大家要么爬高上梯、要么早早地就来排队等待,总之可以说是为了看场电影‘无所不用其极’。”

后来,为了便于管理,也为了给购票者更好的观影体验,老石旦煤矿俱乐部在门前加装了蛇形栏杆,促使大家自觉排队。“不过怎么说呢,当时的人没有排队意识,能往前挤还是要挤一挤的。我记得不少人看着快排到窗口便开始不耐烦,直接伸手越过前面的人到窗口购票,但由于购票窗口较小,导致手腕伸进去拔不出来而受伤的情况比比皆是。”王章一说,“当时的电影放映有固定点和流动点两种,但无论是哪一种,现场都是人满为患的状态,更有甚者为了买到电影票连夜排队等候。”

不止电影,那些年里,老石旦文艺队的队员们还时常排练戏剧节目在俱乐部演出。“那时候给我们演戏的演员都是咱们老石旦煤矿的职工,他们演过《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剧目,对我们而言,这些演员的演技都是一流的。”老石旦人王志刚回忆道,当年俱乐部还承担着各类文艺汇演的任务。1988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时任老石旦中学教师的王志刚带领学生们参加中小学生文艺汇演,担任中学合唱指挥。“我们这个节目一开始在学校大会议室排练时就是单纯的合唱,到了老石旦煤矿俱乐部演出时才发觉舞台非常大,只有合唱和乐队伴奏很空旷,只好临时加排了舞蹈,后来到平沟煤矿俱乐部演出时因舞台太小,我指挥时离灯光太近,还把裤子烤烂了。”回忆起往事,王志刚满脸笑意。

除此之外,各种群众自发的文艺演出也越来越多,职工健身操大赛、广场舞大赛、秧歌表演、团体操表演……从春夏到秋冬,老石旦煤矿俱乐部承担大型集会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1978年2月21日是农历正月十五,老石旦煤矿俱乐部前,一场热闹非凡的秧歌盛会在此上演。钱荣芝也和父母来观看演出。她记得,俱乐部门前空地上人潮涌动,花鼓、锣镲等乐器声和人们欢快的笑声此起彼伏。

在之后的若干年里,元宵节到老石旦煤矿俱乐部前看秧歌表演,都是老石旦人民的“固定节目”,也成了许多“70后”童年最快乐的记忆之一。

参加过老石旦煤矿俱乐部各类活动的俞海平曾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那时盛大而热闹的场面,我至今难忘”。

历经20余载,千禧年后,随着电视机的普及、职工日常业余生活的不断丰富,特别是伴随着棚户区改造,老石旦地区的人越来越少,该俱乐部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016年,老石旦煤矿在保持原始外观不变的前提下,对俱乐部内部大厅进行了改造,封闭前厅,电影观影厅改造为职工体育活动中心,用于职工日常运动健身,并举办矿区的篮球、排球比赛。这次改造,让俱乐部又热闹了起来,继续为矿区、为职工作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