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更规范 监督更有效 ——记市公安局法制工作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1-12 11:56:23

【平安乌海】

办案人员物品存放柜。

智能化设备助力执法规范化建设。

公平正义是执法办案的永恒主题。2022年,市公安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高质量法治公安建设目标,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规范高效的监督制约体系等方面发力,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以执法责任体系改革及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个执法环节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市公安局在公安法治化建设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持续发力,用“绣花功夫”加大监督服务力度,坚决杜绝和减少案件受理、立案、定性、处理、执行以及审核、审批流程、法律文书制作等方面出现执法问题。2022年5月25日,市公安局海南分局法制大队(现为督察法制大队)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几年来,该大队始终为我市基层一线民警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释法答疑服务,确保民警从接处警、案件受理到查处、办结,都严格按照程序标准进行。

海南区公安分局督察法制大队大队长孙玉民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完善,我们坚持‘工学并进’的原则,在全警推动执法和学法并行,杜绝经验执法、惯性执法、模糊执法。知法才能执法,市公安局持续推进全警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警养成了工作依法、遇事找法的工作习惯。”

为进一步提高执法办案质效,2022年,市公安局不断提升智能化建设,高质量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按照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的意见》要求,投资建成了全市统一的远程提讯系统及5个远程提讯室,配齐专用电视、摄像头、拾音器、示证显示器、打印机、审讯主机等设备,有效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办案民警提审难、取证难。我市也是全区12个盟市中首个实现市区两级统一远程提讯功能的盟市。

2022年8月15日,政法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正式在自治区三级政法机关上线运行。该平台通过网络联通、系统贯通、数据互通的方式,实现公检法等各部门间的无缝对接,案件程序公开、透明,办案流程全监督,实现了政法机关互联互通、刑事案件协同办理、执法司法全程监督以及跨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业务协同办理、办案流程再造等效果。我市建成了乌海市政法协同平台,实现电子卷宗跨公检法部门“一键线上传送”,并充分发挥试点检验作用,解决了使用政法一体化平台与检察院对接的行政级别问题,优化了卷宗模块识别,提高了案件移送起诉传输效率。

市公安局还印发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针对不同情形,补充完善了12类专项预案,并根据不同情形制定相应的处置流程、报告程序、安全措施,办案中心内各类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实现了“分类处置、机动有序”的目标。2023年,我市将持续推动执法办案管理分中心建设,将海勃湾区公安分局新华街派出所、凤凰岭派出所、千里山派出所,乌达区公安分局解放路派出所、巴音赛派出所,海南区公安分局西卓子山派出所、拉僧仲派出所、巴音陶亥派出所等8个基层派出所执法办案管理分中心建设项目列为市公安局新建重点项目。

构建体系激发内生动力

民警以过硬的能力素质做到有法可用、有法必依、知法执法、执法必严,才能让权责更清晰,执法更有力。

市公安局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执法责任体系改革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探索建立了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责任制度体系,起草并印发《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执法责任体系改革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梳理完成全市公安机关行政权责清单425项,警种行政权责清单409项,刑事执法权责清单49项,警种刑事权责清单375项。孙玉民说:“执法问题就是队伍问题,我们的工作就是从降低风险、依法办案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强执法的公信力。办案民警就如同一线的医生,风险时刻存在,只有在执法过程中做好‘防护’,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无知者无畏’的做法切不能有。”

保证调查取证合法、及时、客观、全面;适用法律法规精准,定性准确;适用强制措施、侦查措施符合规定……2022年以来,市公安局不断提升法制队伍依法履职能力水平,深化法制实战大练兵,举办了“喜迎二十大,忠诚保平安”刑事案件审核业务技能竞赛,分为笔试初赛、现场展示复赛。组织全市公安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喜迎二十大,忠诚保平安”全区公安机关刑事案件审核业务技能竞赛成果展示会;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深入全市16个基层派出所开展“送教到基层”服务,对照各派出所已办理的行政、刑事案件,从接处警到受立案,从办案流程到实体证据,逐一列出易出现的问题,开展执法质量提升相关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警种点对点、面对面”等方式,邀请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民警、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等在市区两级开展警务综合平台应用、政法协同平台应用、刑事案件业务等培训18次,参训500余人次。

硬核服务公安中心工作

法者,治之端也。2022年以来,市公安局以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为主线,以专案侦办、破案攻坚、“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为突破,在各类疑难重大案件办理的全流程中,充分推动法制工作职能前倾、关口前移、全员上案、全程参与。2022年,与办案单位捆绑作战68起,涉及养老诈骗、电信诈骗、虚开发票案等多种案件类型,为办案单位提供了有效法律指导。

为给攻坚疑难执法问题及时提供法制指导,市公安局法制部门提前研究法律对策,梳理整合并发布了14项规范执法办案相关工作规定,使一线执法民警在外执勤时能够随时查阅法律依据及指引。同时,始终为我市基层一线民警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释法答疑服务,确保民警从接处警、案件受理到查处、办结,都严格按照程序标准进行。

此外,市公安局法制部门还将自治区公安厅下发的执法提示单分类梳理为“办理行政、刑事案件专题”“强制措施专题”“电信网络诈骗专题”等7个大类并编制目录,印制了《执法工作手册》,为一线民警提供执法指南。

织密执法监督纵横网络

市公安局充分运行“自治区案管中心+盟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旗县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基层所队案管组”四级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创新“案管中心通报”机制,持续开展执法巡查,提高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执法问题。2022年度,市公安局实现了30周自治区公安厅重点监督数据零超期。

2022年,市公安局创新实施“一案一测评”功能,法制部门在案件结束时,对该案进行网上评分,先行发现问题并通过平台通知补充材料或要求整改;在执法质量考评中再次对案件开展考评,全局执法质量、执法效果实现了“双提升”。2023年,市公安局法制部门将继续发力,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担当起法治公安建设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职责使命。

(作者:曹艺;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