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民族团结和美画卷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5-27 09:23:0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学生在“争做民族团结小石榴籽”文艺汇演中齐唱《童心向党》。

海区二幼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民族团结基地。

开展民族理论政策知识竞赛、举行“争做民族团结小石榴籽”文艺汇演,绘制民族团结一家亲手抄报……近年来,市教育系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融入课堂教育

播撒民族团结进步种子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微思政课的题目是《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幸福美好生活需要》……”每天利用5分钟,乌达区巴音赛街小学“红领巾广播站”经常播放民族团结相关稿件。

校长李伟说:“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只有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久久为功,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同时,学校也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逐步融入到教学中。近日,在三年级(1)班的教室里,一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班队会正在进行。班会上,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民族理论政策及法律法规,引导大家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外,我市各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以语文课、历史课、道德与法治课等为载体,将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融入教学中,使各族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党的民族政策,牢记“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引导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从小播撒在学生心间。

营造浓厚校园氛围

民族团结入脑入心

在海南区一小,有一条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政策宣传走廊。学校把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团结教育相关内容都展示其中,让同学和老师了解我国的民族渊源、历史和发展。

“每天上下学我都会路过这个长廊,通过参观学习,我知道了‘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 地拥抱在一起。”学生白涵宇说。

海区二幼有多民族儿童700多人,这里的每个班级都是多民族的小集体。一直以来,幼儿园都把民族团结教育巧妙地融入到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走进海区二幼,无论是展板、文化墙,还是班级墙都被民族风情装点得格外亮眼,一幅幅精致的作品展现出孩子们对民族团结的理解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幼儿园本着“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增加民族文化主题教育,以每个传统节日为契机,带领孩子们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园长王素梅说:“孩子们通过青涩的画笔和稚嫩的童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热爱,爱祖国、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种子已经深深地种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坚持创新活动形式

织牢民族团结进步同心结

5月16日,市十八中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知识竞赛”。教师们精彩的比拼营造了学习氛围,也让民族政策入脑入心。

市教育局积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各中小学结合实际,每年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乌达区胜利街小学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各班利用班会时间召开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讲民族故事、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组织学生制作民族团结手抄报。市十六中开展了以“童心绘团结·喜迎二十大”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学生用画笔宣传民族团结知识。春季开学以来,全市中小学开展“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童心向党 筑梦成长”等主题活动68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持续增强,进一步织牢民族团结进步同心结。

强化中华优秀文化熏陶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市教育局重视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各学校用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熏陶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实验小学举行“争做民族团结小石榴籽”文艺汇演,学生身着民族服饰,跳起热情活泼的舞蹈,集中展示中华民族特有风貌,宣传多民族和睦相处的悠久传统。海区七幼深入挖掘民族团结教育新内涵,把民族团结教育和家国情怀的培植渗透在养成教育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家国情怀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全园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层组织开展讲中华民族优秀故事、赏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唱中华民族传统歌曲、玩中华民族经典游戏、穿中华民族各类服饰、跳中华民族优秀舞蹈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认同,激发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朴素情感,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唱响民族团结一家亲赞歌。 

(作者:陈洋;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