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4-15 10:17:3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集体备课。
师傅为徒弟指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年来,市一中坚持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支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人才队伍,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逐渐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学校师资总量不断扩大,师资结构不断优化,教师素质不断提升,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以引奠基 推动师资总量增长
“学校非常重视人才,进学校以来,我也成长了很多。”刘凤奎是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2018年通过我市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市一中。
刘凤奎任教后,经常去旁听其他老师的课,不断学习,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幽默的教学风格。
“同学们,咱们来想一下,你刚上电梯或要下电梯时,都是什么感觉……”这是刘凤奎上课的一个场景。
“物理是一门较难的科目,在上课时,我会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里面蕴含的知识,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刘凤奎说。
2019年5月,刘凤奎在市一中青年教师达标课比赛中获三等奖,2020年获评校级优秀班主任,2021年获评校级教坛新秀,2022年在学校理化生教师实验技能大赛中获得优胜奖。同时,被选为级部副主任。
人才强则事业强。近年来,市一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激励举措、服务保障等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发展政策环境,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促进师资总量稳步增长。
2017年至今,学校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985”院校、部属师范院校和“双一流”院校引进人才140人,其中,近三年引进人才89人,占比63.6%。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由2017年前的18人增加至79人,提高了338%。部属师范院校和“985”院校毕业生由2017年前的9人增加至55人,提高511%。学校现有乌海英才1人、正高级教师1人以及市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48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30人、国家中级生涯规划师261人。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为学校未来3到5年内弯道超车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以培强师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把它看成是事关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不断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坚持‘引得来’‘留得住’‘成长快’的人才培养目标,队伍建起来,更重要的是成长。为此,学校通过丰富的教研活动、蓝青工程、师徒结对等方式不断加快教师的成长步伐。”校长张树说,“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一些常规活动,如青年教师亮相课、教学能手评比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教师业务能力测试等,将‘以研导教,教研相长’落到实处,让优秀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当然,一名骨干教师的成长,除与自身的孜孜以求息息相关外,更离不开名师的传帮带与多元化的成长环境。
多年来,市一中都有老带新这个光荣传统,开展蓝青工程,年长教师和年轻教师结对子,在教学方法、学生成长等多方面互相交流帮助,碰撞火花,一批又一批的教师成长起来了,郜苑就是其中一位。
“蓝青工程为我们提供一周两次听师傅的课、一周一次被师傅听课的机会,这对提升我的教学能力帮助很大。在师傅杨霆那里,我学习到想要做好一名教师,只会讲课是远远不够的,要清楚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兴趣所在,想办法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思考,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带新生时,课前准备衔接知识,帮助学生度过进入高中难度突然升高的不适应;细心找资料,总结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心里有数,做好准备。”教师郜苑说。
2017年,郭敏通过市教育局招聘到市一中任教,学校分配教师刘春花作为她的师傅。在筹备亮相课时,师傅为她指导甚多,帮她把教案改了很多遍,课堂表述一句一句教她,甚至连需要穿的正装师傅也为她操心。经过磨课、试讲、二次复备课、讲课……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亮相课她获得了较好的名次。
“初到学校就跟着师傅学习,每一篇说课稿,师傅都帮我指点、修改,师傅教会了我静心教学,踏实做事。”教师郭敏特别感谢师傅的潜心培养。
此外,学校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刚进学校,便安排青年教师当见习班主任,跟随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带班经验。有些青年教师还会被安排到学校各个部门,熟悉各部门业务。目前,有许多青年教师已经逐渐成长,他们有的成为级部副主任,有的担任备课组长,还有的承担起高层次班级的教学任务……2017年以来,学校共培养出24名青年班主任,75名副班主任,多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荣誉。
学校通过“送出去”培养和“请进来”培训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系统化培养;开展学术交流和教学技能竞赛,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和技能展示平台;完善教学效果测评体系,分层实施教学发展评估,全方位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以点带面
构筑教师队伍新格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让教师队伍活起来,学校坚持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构筑教师队伍新格局。
学校原有以杨靖国、王嘉栋、范旺、于乐红、温鸿、卫海莲名字命名的6个名师工作坊。2021年3月,按照市教育局文件精神,学校又成立了以兰学波、陈瑞军、邢智、田雨等名字命名的9个名师工作坊。至此,学校的名师工作坊增加到15个。
学校名师工作坊按照《乌海市一中名师工作坊工作制度》,认真整合教师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自身的专业引领作用,力争让名师工作坊成为名师的摇篮、教研的基地、交流的平台、辐射的中心,努力实现带好一个团队,以团队引领教师共同发展;抓好一个专题,在实践中探寻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做好一次展示,以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课、现场指导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坊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拿出一批成果,以精品课堂教学实录、个案集、讲座、论文、课题报告等形式展示汇报。
名师工作坊以名师为引领,凝聚和吸引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共同发展,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习研究共同体和人才成长共同体,以同课异教等活动为载体,以研导教,教研相长,使教师得到不断磨炼和发展。
在名师引领下,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逐步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成为新的特级教师和名师后备人选。
自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以来,市一中教师积极参加赛课,硕果累累。据统计,获评部级优课23节、省级优课51节、市级优课92节。近3年,学校教师每年获得市级以上荣誉近200项。
下一步,市一中将继续加强人才引进、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人才队伍的质量,培养更好、更优秀的教师团队,为打造高素质教育人才高地持续增添活力,筑牢人才地基。
(作者:陈洋;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2-04-15 10:17:31
乌海日报社 | 2022-04-15 10:15:13
乌海日报社 | 2022-04-08 09:06:20
乌海日报社 | 2022-04-01 09: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