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周 你的“开学综合征”克服了吗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3-04 09:41:19

刘雨佳 绘图

刘雨佳 绘图

刘雨佳 绘图

学校开学,家长们刚欢欢喜喜把孩子送回学校,转眼又被“开学综合征”折磨得头昏脑涨。

其实,每逢开学季,许多人都会被“开学综合征”困扰一段时间,睡不醒、起不来、茶饭不思、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从轻松的假期生活转向紧张忙碌的开学时光,别说孩子们,就是老师和家长也会或多或少感到不适应。

“开学综合征”如何破除?如何快速高效地进入开学时间?记者也采访了多位老师和家长,听他们给您支支招。

“开学综合征”是啥样

“开学综合征”是啥样,您一定不陌生。每当假期结束开学之初,这种“综合征”就会找上门来,失眠、嗜睡、无精打采,记忆力下降、理解能力下降,甚至还会有不明原因的头疼头晕、厌食、焦虑等。

这种病态表现往往持续一到两周后就会不药而愈。因此,心理学界将其归结为心理疾病的一种,认为这些表现都是人体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在与一些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负面情绪对抗,将其转换成一些躯体症状而形成的。

家住海勃湾春舒小区的刘茂秀最近就很烦恼,眼看着开学已有一周,但女儿始终调整不过来状态,每天早晨上学前,母女都要“大战”一番。

其实,刘茂秀的女儿小萌还只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她的主要表现是不想去学校,每天都拖拖拉拉不想出门。妈妈一催孩子就哭,搞得父母头疼不已。

家有五年级男孩的王书娜也有类似困扰,儿子每天都要“恳求”妈妈帮他请假,理由不是“肚子疼”,就是“头疼”。起初王书娜以为孩子是在装病,结果发现他真的有肠胃炎的症状。老师也说,孩子上课时请假去厕所的频率有所增加。

中学生宋雪也在饱受“开学综合征”的困扰。开学好几天了,她每天都要在晚上12点之后才能入睡,早上起床非常困难。“我有睡前背单词的习惯,以前背了啥第二天早上还记得,可刚开学这几天就觉得记不住。”她说。

她的同学石磊也告诉记者,最近觉得情绪很糟糕。“尤其是早上起来的时候,心情特别沮丧,骑自行车上学路上有人喊我,我都不想搭理。”他说。

中学生郭旭的状态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的母亲聂瑞瑞说,别的孩子都是无精打采,他则是“过度兴奋”。从到校发书那天开始,孩子就表现出一种异常兴奋的状态,开始她还觉得这是孩子盼着开学。结果上了几天课,她就收到了老师的微信消息,说孩子在课堂上偷偷聊天,注意力不集中,还经常带错书。

“开学综合征”只有学生才会有吗?当然不是。许多受访的家长和老师也告诉记者,其实每年开学季,他们也在和孩子们一起克服这个问题。

刘涛家有读初中的女儿,每天早上,他都要负责先将孩子送到学校,再去单位上班。“开学这几天,好几次我从梦里惊醒,不是梦见忘了叫女儿起床上学,就是女儿迟到了,有时候一看表才凌晨四点多。”他苦笑说。

睡不踏实的何止是刘涛,聂瑞瑞也是如此。假期时爱睡懒觉的母子俩将早餐时间挪到了8点钟,现在开学了,她又要每天早上6点起床给孩子准备早餐。心里一惦记着这个事儿,就咋也睡不着了,“失眠了好几天,就怕误了给孩子做早饭”。

某小学班主任谷冰玥也告诉记者,开学这段时间事情多,但她的状态调整得一点都不好,“每天都觉得很疲惫,不是忘了这个事儿就是忘了那个事儿,夜里睡不着在心里复盘工作,又总是会找出没做好或者是做得不对的地方,然后就开始懊恼心烦。明明不是多大的事儿,但夜里就特别容易影响情绪,就更睡不着了。”她说。

开始,谷冰玥以为只有自己是这样,跟同事们一聊才发现,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困扰。“好多老师都说,事儿一多就着急,一着急就上火,一上火就头晕。孩子们难,老师们也很难呀。”她说。

想要“收心”咋就那么难

患上“开学综合征”的人挺多,以前,大家都觉得,这是不能“收心”惹的祸。

受访者刘涛说,他读书时,最不喜欢听的一个词就是“收心”,“我的心就在肚子里呢,哪里就不收着了,可是老师还总是说我们心收不回来。”他说。

读书的时候,刘涛也承认,每逢开学,总要浑浑噩噩过几天,忘了带书本、忘了写作业是常事儿,“老师说都是假期把心玩野了。其实也不是玩野了,而是一旦轻松下来了,想要回到那种紧张的环境中去,就势必要适应一段时间。”

所以刘涛也很宽容女儿现在的状态,“每天都要三催四催才能洗漱好背上书包出门。她都读初中了,开学这几天还得妈妈帮她对课程表检查书包,只要不检查肯定得忘点啥。小女孩脸皮还薄,一旦被老师批评,中午回来准得哭鼻子。”

另一位受访者刘茂秀就没有他这样的“好心态”,孩子天天闹着不肯去上学,她忍不住就要和孩子发脾气。“丈夫说我就跟吃了火药一样,骂完大的骂小的,吵得全楼道都听得见。我也觉得挺难的,但小孩不想去上学,我又着急去上班,实在是又累又焦躁。”她说。

于是,刘茂秀总会怀念不用催促孩子上学的假期,“原来收不了心的除了娃,还有我啊。”她说。

王书娜也在犯愁帮孩子收心的问题。“他天天都让我给他请假,我有时候都分辨不出来他是真难受还是假难受。这段时间基本没有作业,预习功课也马马虎虎潦潦草草,随便在课本上勾画两下就算是预习过了。就想玩手机,不给玩手机就闹毛病。”王书娜说。

为什么“收心”这么难?市十二中老师田颖觉得,还是因为假期生活不规律,孩子们的学习和休闲活动没有合理计划导致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疲惫懒怠期,也有‘畏难’的情绪。咱们成年人长假过后还不想去上班呢,别说孩子们了。假期过于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本能地将开学和放假这两个时间段对立起来,觉得新学期开始就意味着辛苦和挑战,所以不积极面对也是正常的事。”她说。

田老师的说法得到了孩子们的赞同。中学生宋雪说,的确如此,假期期间,她没有继续在每天晚上背单词,爸妈也觉得放假了就该轻松一下,也不督促她学习,等开学时候再拾起这个习惯,就觉得难上加难。

另一位学生周琰也悄悄告诉记者,放假时他实现了“手机自由”,开学了手机又被父母收走了,他就觉得抓心挠肝,“这就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摇头晃脑地说。

对付“综合征”可以这么办

其实,如何应对“开学综合征”,资深的老师和爱思考的家长都有很好的经验。

田颖老师就在多年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卓有成效的办法。她告诉记者,要给孩子缓冲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也要认可他们的进步。

在她看来,新学期开学的节奏不宜过快,尤其是开学第一周,不要一股脑把所有任务都布置给学生。“我现在带的是初一班,有了上一个学期的基础,其实孩子们自己也能很快进入状态,所以在开学时,我不会强调很多问题,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回忆有哪些注意事项,他们基本都能想起来并且遵循。”她说。

田颖发现,一个假期没见,孩子们学习可能一时半会儿进入不了状态,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热情却非常高,“他们很兴奋,想和老师说话,也想和同学说说话。因为在孩子们看来,能和自己喜欢的老师同学见面就是挺值得高兴的事儿,所以我会针对他们这种想要交流的心态,利用大课间或者是班会课组织一些活动,满足他们交流的欲望。”

这个学期,田颖提前打印了上学期一些活动的照片,重新布置了教室,并且举办了一个“开学颁奖礼”,除了上学期期末成绩优秀的学生,假期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也都得到了表扬,几乎全班孩子都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她还认真打印了奖状,给获奖者准备了书籍、文具等作为奖品。学生都特别开心,有的学生甚至提前准备好可爱的小头饰戴着领奖,要求老师给自己拍照,传给家长看。“开学要有仪式感,这个仪式会让他们从心理上认同开学这件事,并且有一种期待。”她说。

滨河中学语文教师汪红霞的建议是给广大家长的。她认为,想要克服这种“综合征”,要大家一起努力。“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收心’工作应从家长做起。开学之初,家长要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记得营造一个氛围给孩子,帮助他们调整作息、准备学习用品,协助孩子回顾上学期的学习得失,制定学期目标、最近一周的计划等。”她说。

“阅读计划也要提上日程,可以开展一些亲子共读活动。营造家庭读书的氛围,要明白孩子读书是精神成长的过程,让孩子和书本之间建立一种‘愉悦’的联系。”汪红霞说。

王若愚是市八中的副校长,他给青少年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青少年首先是调整好作息时间,定好闹钟,回家以后规定好完成作业的时间。这一点家长们可以辅助,孩子做得好了要及时表扬,做得不好要及时指出,帮孩子建立起时间观念。其次,要调整好心态,暗示自己假期已过,要把精神集中到学习上来,主动告别电子产品。”他说。

王若愚也很肯定“共读”的重要性:“家长不要急躁,不能因为孩子进入状态慢就去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应该从帮助他们调整状态做起。关掉手机、电视,与孩子一同看书或陪在他们身边,当孩子按时完成任务后及时鼓励,这些都对他们有莫大的帮助。”

“开学综合征”并不可怕,只要您能积极应对。未成年人爱玩爱闹,相比成年人自制力差、惰性大,并不是大问题,只要家长“以身作则”,老师关心关爱,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小毛病”,相信学子们很快就能进入状态,投入到紧张而集中的学习生活。

(作者:韩建慧;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