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工:默默守护,只为道路安全畅通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1-17 09:51:09

公路养护工需要清扫路面、修剪绿化隔离带、清洗标识牌等,保持公路整洁干净,确保来往车辆的行车安全。

桥梁体检。

安装护栏。

维修道路标识牌。

雪后抛撒融雪剂。

清理桥梁伸缩缝。

我市公路交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这样一群人的默默付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他们的写照,他们用双手守护公路安全,用汗水书写奉献人生,他们就是公路养护工。

近日,记者来到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乌海分公司(以下简称内高路乌海分公司)、乌海市公路养护中心海勃湾分中心和乌海市兴泰公路开发有限公司,与公路养护工近距离接触,聆听他们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公路交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到“十三五”末,我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71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66.7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自治区首位。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1.2公里。截至2020年底,我市国省干线总里程达到400.2公里,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到96.7%,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27.7个百分点。

公路的“美容师”

公路养护工是公路的“美容师”,他们清扫路面、修剪绿化隔离带、清洗标识牌、清理公路边沟杂物等,保持公路整洁干净,确保来往车辆的行车安全。

1月13日上午8点多,一辆通勤车在110国道沿线走走停停,每隔5公里就会下来一名身穿橘色衣服的公路养护工。“早晨,司机沿路把我们‘扔’下去,等到下午下班时再把我们一个个‘捡’回来。”市公路养护中心海勃湾分中心国道道班班长雷云梅告诉记者,通勤车司机不仅负责开车,还肩负着管护道路末端3公里的公路养护工作。

记者看到,道路上来往车辆多而密集,还有不少运煤车,养护难度大且危险。站在路边,大型车辆从身边开过,车辆过后带起的尘土与煤渣飞扬。养护工有的身背“风筒”将桥梁伸缩缝中的煤渣吹出,有的抡起扫帚清扫路面遗撒的煤渣和沙石尘土,有的用铁锹清理成堆的垃圾……

雷云梅所在班组有20余人,主要负责110国道上80多公里的道路保洁工作,每人的清扫范围为双向10公里。

“如果人工徒步清扫,来回10公里需要两天才能完成。”养护工郭舰说,目前采取人机结合的清扫方式,日常保洁需捡拾道路中间的大块垃圾和遗撒物,清扫事故现场等。

与此同时,内高路乌海分公司海南管护所的养护工也不闲着。鲁召平已经驾车上路,清扫G6高速公路沿线的硬路肩。他告诉记者,早晨8点多到岗热车检查,确保上了高速公路车辆能够正常运转,还要带些水和干粮,因为通常是下午两三点才能回到单位。“高速路上,沙石尘土等垃圾通常集中在硬路肩,清扫时车辆不能开得太快,否则扫不干净。”鲁召平说,一边清扫一边还要观察路面是否有大块的遗撒物,如果有,还要及时清理,以免影响过往车辆的正常通行。

海南管护所外业组组长穆磊告诉记者,他和同事们负责G6高速蒙宁界至蒙西段双向124.558公里的外部作业,包括沿线日常保洁、设施修缮等工作。路面保洁每天都要做,以机械清扫为主,辖区清扫一个来回需要两天的时间。

市兴泰公路开发有限公司管辖的公路为国道109线(棋盘井至石嘴山黄河大桥一级公路)和新西线(新地至西来峰经济开发区运煤二级公路),总里程为124公里。负责国道109线的道班班长曹连祥告诉记者,这两条线路大型货车集中,日常保洁任务非常重,洒水降尘、道路清扫、护栏清洗等工作必不可少。

在我市,公路养护工作分别由7家单位负责,分别是内高路乌海分公司、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分公司、乌海市兴泰公路开发有限公司、海勃湾区交通局、海南区交通局、乌达区交通局和乌海市公路养护中心。各个单位负责的公路虽然不同,但养护的内容基本一致,包括日常养护、预防性养护和应急抢险三大类。其中,日常养护是人们最常见的,除了路面保洁外,还包括路基、路肩、边坡的养护;同时,养路工还要负责公路沿线构造物的维护,包括护栏、标识牌的维修、矫正和清洗等工作。

公路的“医生”

公路养护工是公路“医生”,每天巡视检查及时发现路面病害隐患,维修设施、维护设备、修补坑槽、平整路肩等,让公路保持在最佳状态的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

1月12日,天气晴朗,对于内高路乌海分公司机械化路面养护队外业股的道路养护工来说,这是非常适合作业的一天。股长刘龙和组员早早到岗,为更换高速公路护栏准备着。“一辆货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乌海至巴拉贡方向的一段护栏损毁。道路恢复畅通后,我们就着手准备交通设施的更换。”刘龙说,每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现场都会遍地狼藉,看着都揪心。马上过年了,他们要抓紧时间修复护栏,避免再出事故。

还未到达作业地,养护工便开始摆放施工提示牌。刘龙告诉记者,在距离施工地点2公里远就要摆放提示牌,其间还要摆放2—3块“道路变窄”“前方施工”等多个提示牌,以便途经车辆提前变道。施工作业中还要配备安全指挥员、警示灯具,施工车辆必须开启警报、警示灯具及安全信号灯。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路边和路中央有70余米护栏需要更换。养护工分工合作,摆放隔离锥桶、拿工具、拆卸损毁的护栏。孙志远一边将手伸进已经变形的悬臂中徒手松着螺丝,一边说:“这段护栏没有损毁,但悬臂变形,螺丝已经无法用工具卸下。”

孙志远干起工作来十分认真,在公路养护的岗位上已经干了10余年。而像他这样,勤恳踏实、默默付出公路养护工还有许多。

李飞的耳朵和脸颊已经冻得通红。他说:“我们这个工作条件艰苦,但责任重大,不能有一丝马虎。”

中午12点,养护工还在紧张有序地拆装护栏。刘龙说,外出作业,一走就是一整天,中午没有休息时间,午饭也只能将就,不是开水、面包,就是火腿肠和零食。“午餐没个准点,也没有规律,因此不少人都有胃病,胃药、热水都是大家的必需品。”他说。

长袖衫、冰袖、防晒霜、润唇膏、遮阳帽、口罩等衣物是所有公路养护工的“标配”。机械化路面养护队副队长张飞帆笑着调侃道:“上岗前必须得全副武装,我们一个个糙汉子变得比女性还要精致。”

养护工一年四季要经受风吹日晒、酷暑严寒,裸露在外的皮肤如果不好好保护,蜕皮、嘴唇开裂等情况是常有的事儿。

张飞帆干这一行已有12年,刚入职时也是个爱美的大男孩,小白鞋和白色短袖是他的标配。时间一长,衣服只有黑、灰等“耐脏”的颜色,鞋子是清一色的黑。他说,刚入职时,对于同事们夏天穿长袖很不理解,但第一次到路上工作自己就吃了苦头。“那次,胳膊、脖子、脸等裸露在外的皮肤被晒得通红,之后还一层层地掉皮。”他说,后来自己虽然非常注重防护,但已是紫外线过敏。如今只要到户外工作,他就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除此之外,公路上的桥梁也是养护工的养护对象,他们要每月检查桥梁上下部结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预防性养护主要是路面病害处理和危桥加固,常见的路面病害主要有裂缝、坑槽、沉陷、车辙、表面破损等。对于有病害及隐患的道路,养护工通过灌缝、补坑槽等措施消除并尽量延长道路使用年限。

公路的“守护神”

公路养护工是公路安全的“守护神”,应急保畅、清障救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那温暖的一抹抹橘红。

要问公路养护工每天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天气”。夏天怕下雨,冬天怕下雪。因为遇到雨雪沙尘等恶劣天气,道路难行,易发生事故,应急保畅变得尤为重要。

张飞帆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刷好几遍天气预报,明明上一刻还说天气晴好,下一秒可能就变成了雨雪预报。“早晨第一件事儿就是观察天气,晴好的天,我们上班也开心。”他说,对于下雪,公路养护部门早有安排,铲雪车、融雪剂等都提前准备。前不久我市降雪,海南辖区降雪较大,海勃湾也不小。张飞帆天还不亮就来到单位,和同事们把融雪剂装车,带上铁锹就上了高速。当时他打头阵,边走边撒融雪剂,还要查看道路情况,布置下一步的清雪工作。

当时,我市的几个高速入口已经全部封闭,但是周边城市降雪小,高速入口没有封,主路上依旧有来往的车辆,破冰除雪工作迫在眉睫。海勃湾大桥桥面温度低,加之是一个大转弯,是养护工重点关注的路段。“附近的路段冰已经结了3厘米厚,撒融雪剂,用锤子砸、镐头破冰、铁锹铲。”张飞帆说,首先要恢复主路畅通,然后全面清雪除冰。

破冰清雪仅仅是诸多公路养护的一个缩影。市兴泰公路开发有限公司的养护工雨季要做好巡查工作,冬季要做好除雪防滑工作。公司运煤专线道班班长王少军介绍,运煤专线上的货车多、重车多,破冰除雪重要,货车的防滑更重要。单位已经备下了防滑沙、融雪剂、冷补料等应急物资。

除了恶劣天气会影响公路的通畅外,养护工最担心的就是交通事故。穆磊告诉记者,有一次一辆罐车侧翻,横在高速路中间,装载的煤焦油流得遍地都是。一时间,交警、路政部门处理事故,公路养护部门的清障车、吊车、清洗车、养护工都及时到位,第一时间清障救援、疏通道路。

盛夏,暴雨如注,他们蹚过积水,修复损毁路段。隆冬,他们顶着刺骨的寒风,一路除雪清冰。应急保障抢险是公路养护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制定应急预案,配备抽水泵、除雪车、铲车等机械设备。遇到雨雪天气,道路出现积水结冰等情况时,不论负责保洁还是负责驾车,不论是领导还是一线养护工,他们都会全员投入到抽水、除雪破冰的工作中,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四季轮回,公路边的景色千变万化,唯一不变的是长年累月服务在基层的公路养护工,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用手中的工具给予公路“无微不至”的关怀,用勤奋、忠诚、担当,维护着公路“畅、洁、绿、美、安、舒”的出行环境,为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打造绿色、品质、平安的公路,默默无闻贡献着热血和汗水。

当我们驾车行驶在干净、整洁的公路上时,请给予他们更多的友善和关爱,请给予他们更多的喝彩和点赞!

(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