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3-30 10:37:59
格什都力展示他的摄影作品。
“这是朱鹮,这是红腹锦鸡……这些是前几天和朋友去陕西汉中拍的,能够拍摄到这些珍稀鸟类,真是不虚此行。”日前,格什都力向记者展示他拍摄的照片。
格什都力,蒙古族,1954年出生于鄂尔多斯鄂托克旗,1970年,他来到乌达矿务局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刚来乌海,我不会讲汉语,为了能跟大家更好地交流,我开始自学汉语。我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有时间就翻阅,同宿舍有2位知青,有不懂的地方就问他们,字典最后被我翻得起了毛边。”格什都力说,他不仅翻字典,还坚持上夜校。几年下来,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开始尝试写作了。
由于文章频频被矿务局的广播站和当地一些刊物采用,格什都力逐渐成为矿山上小有名气的“文艺青年”,也从井下调到了井上,成为办公室秘书、宣传干事。从事宣传工作后,他开始接触摄影。
“20世纪80年代,来矿山采访的记者都背着相机,看着他们拍照很是羡慕,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有一台相机。当时工资很低,一台相机价格不菲,我攒了很长时间钱才买一台海鸥相机。”格什都力说。
有了相机,格什都力坐不住了,四处去拍照,闲暇时间就琢磨构图、光圈设置等摄影技巧。1986年,他去北京走亲戚,亲戚看他爱好摄影,送给他一台红梅相机。有了好相机,格什都力拍得更欢了。“周六日,我们几个朋友带点吃喝,徒步或者骑车到黄河边、沙漠、矿山等地去拍照,煤矿风貌、黄河落日都成为相机中的美景。早出晚归,但不感觉累,这样的活动持续了很多年,拍出的照片越来越好了,乌海的山山水水也转遍了。”格什都力说。
“我拍得勤快,一年下来,买胶卷的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后来,我发现胶卷开头有一段白片,把这段利用起来能多拍四五张照片,这也算是省钱小妙招了。”格什都力说。
除了实践操作,格什都力很注重摄影理论的学习,他订阅、购买了很多摄影杂志、摄影理论书籍和影碟。“弄懂摄影理论是最基础的,只有不断学习前沿的摄影理论,才能拍出好照片。”格什都力说。记者看到,在格什都力的办公室堆满了摄影资料,墙壁上挂满了摄影作品。格什都力告诉记者:“办公室的资料只是一小部分,家里还有很多,这些年对摄影的投入算不清了,但从不后悔。”
说起首次参加摄影比赛,格什都力有些激动。“那是乌达矿务局首届职工艺术节,我在五虎山矿拍了整整一天,把所有胶卷拍完才罢休。”格什都力说。最终,他的摄影作品《80年代摄影人》获得这次艺术节摄影比赛银奖。“现在看来这个奖项不算什么,但当时让我很振奋,坚定了自己学摄影的信心,喜欢的事情要一直做下去。”格什都力说。
2008年,格什都力离开了工作岗位,摄影成为他退休生活的“主要工作”。他先后参加了多个摄影培训,并去哈尔滨、沈阳、甘南草原、四川等地采风。“采风很耗费精力,但也能领略不一样的风景。2017年,我在乌拉特前旗举办的国际骆驼文化旅游节上,第一次看到上万峰的骆驼,那场景异常壮观。牧民返程时,我们开着车跟随牧民的驼队拍摄。连续跟拍了一天。”格什都力说。
玩摄影几十年,格什都力总计拍摄了10多万张照片,一些作品曾在国家级、省市级摄影比赛上获奖,如摄影作品《功夫》在“逐梦老人”全区第二届离退休干部摄影展上获得“优秀奖”,并在第四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摄影比赛中获铜奖。2020年,格什都力被人民摄影报社聘为特约摄影师。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摄影,2015年,格什都力成立了狮城社区老年摄影协会,并经常开展摄影科普活动。“2015年至今,我已举办8次摄影讲座,同时每年举办一次摄影展。筹办摄影展是个麻烦事,需要确定主题、征集作品、筹措资金、联系场地等,各个环节都要操心,但想着能让更多人了解摄影、爱上摄影,心里还挺高兴的。”格什都力说。
谈起自己学习摄影近40年的心路历程,格什都力说:“摄影让我去了很多地方,认识许多人,了解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人文环境,也让我感觉越活越年轻,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拍下去。” (李浩 文/图)
乌海日报社 | 2021-03-30 10:37:59
乌海日报社 | 2021-03-23 10:28:04
乌海日报社 | 2021-03-16 10:24:55
乌海日报社 | 2021-03-10 09: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