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3-18 09:42:14
若隐若现的“葫芦岛”。 赵荣 摄
红嘴鸥在沙尘中休憩。赵荣 摄
街头盛开的桃花覆盖了一层沙尘。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市民在沙尘中骑行。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15日一早,一场沙尘暴突袭,北方多地黄沙漫天。中央气象台将沙尘暴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 这是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沙尘天气过程。久违的沙尘暴从何而来?影响为何这么大?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影响几何?
“这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大,是近10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说。
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14日至15日,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等地出现沙尘暴,局地出现能见度不足500米的强沙尘暴。据气象卫星估算,可视的沙尘区面积约为46.6万平方公里。
记者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城街头看到,县城黄沙弥漫,汽车行驶缓慢,路上行人稀少。当地部分高速路段已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于15日凌晨发布沙尘暴橙色预警。阿拉善、巴彦淖尔、乌海、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锡林郭勒西部地区都出现能见度不足500米的强沙尘暴,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在呼和浩特街头,空气中沙土气味浓厚,不少市民戴着口罩、围巾,“全副武装”出行。呼和浩特、包头、阿拉善等多地调整学校课程安排,启动停课机制或暂停户外活动。
15日上午,随着沙尘主体逐步抵达华北地区,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快速恶化,北京城六区PM10浓度一度高达8108微克/立方米。
沙从哪里来?
张碧辉表示,本次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由于蒙古气旋发展强盛,沙尘随着气旋后部的冷高压东移南下影响了我国北方大部地区。
他指出,这次沙尘天气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前期蒙古国、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偏高明显,普遍偏高5至8℃,这些地区近期降水比较稀少,地表条件非常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另一方面,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从新疆北部到甘肃中西部、内蒙古大部、华北北部等地区先后出现6至8级大风,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
我国沙尘天气超七成发生在3月至5月。张碧辉解释说,春季是沙尘天气易发频发的季节。春季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地表逐渐解冻,沙尘粒子容易起沙。同时,在春季气旋这种天气逐渐活跃,动力条件上也容易出现沙尘天气。
沙尘暴会不会常态化?
“好多年没见过这样的沙尘暴了”,不少人这样感慨,同时担忧沙尘暴会不会频发?
其实,北方人能明显感受到,近些年发生沙尘天气的次数越来越少。研究也表明,1961年以来,我国沙尘天气呈明显下降趋势。
北京市气象台气象服务首席吴宏议介绍,北京市最近一次沙尘暴是6年前,出现在2015年4月15日,2020年3月18日曾出现扬沙天气。3月份北京常年平均沙尘日数为2.4天,最多为12天(1954年),2000年以来最多9天,出现在2001年。
张碧辉说,这次的沙尘天气需要两方面原因配合,一方面是前期升温、降水偏少,另一方面就是蒙古气旋强度很强。“这两种条件同时配合,不是一种常态化的天气。”
防护林能阻挡沙尘暴吗?
近年来我国大力植树造林,防护林可以阻挡沙尘暴吗?
对此,张碧辉解释,栽植防护林主要是近地面地表植被发生变化,对整个风场的影响范围非常有限。对于这种非常强的天气过程来说,防护林的影响程度基本上可以忽略。
对减少风沙来说,植树造林能起到哪些作用?他表示,防护林对近地面的小范围风场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植被根系的固沙、蓄水作用,可以抑制起沙;另一方面,防护林对局地的风场、扬沙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张碧辉说,近年来得益于我国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作的推进,沙尘天气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在非常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仍然会出现大范围、高影响的沙尘暴天气。
“这提示我们,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另一方面,气象部门也会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做好服务。”他说。
沙尘何时消?
中央气象台预计,15日下午至夜间,西北地区大部、东北中南部、华北大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甘肃北部、宁夏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沙尘暴。
16日,河北南部、山东、江苏、安徽、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受高空沙尘输送影响,仍将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值得注意的是,16日,随着沙尘逐步南下,影响范围可能波及华中及长三角中北部地区,同时华北地区受偏南风影响,有沙尘过程残留及回流风险。
17日至18日,受东北向冷空气及下游降水过程影响,区域沙尘过程逐渐沉降清除。
(记者:高敬)(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医生提醒:沙尘天气 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注意防护
从3月15日一早开始,我市出现大风、强沙尘暴天气。许多市民担忧,沙尘天气会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马春玲。
医院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
3月17日上午10点,记者在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看到,候诊区已经有十多名患者正在排队等待就诊。
“我患有过敏性鼻炎,只有到了过敏季才会出现鼻塞的情况。昨天晚上鼻子就开始不通气了,一直鼻塞,整个晚上都没有睡觉,所以今天早早就来医院就诊了。”市民王培涛说。
马春玲告诉记者,这两天来呼吸科就诊的患者中,呼吸道疾病患者比较多。
“导致呼吸道疾病比例上升,与近几日沙尘天气有关。”马春玲介绍,目前我市已经进入花粉季,叠加沙尘天气,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明显增多。
由于这次沙尘天气过程是我国近十年来强度最强、范围最广的一次,马春玲预计,接下来几天可能会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扎堆”就诊的情况。
扬尘会增加
呼吸道疾病患者感染几率
马春玲介绍说,沙尘天气可能会诱发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及传染病等多种疾病。通常情况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沙尘天气带来的细微粉尘过多过密,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
此外,患有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扬尘天气中更容易发生感染。扬尘天气会增加这些患者呼吸系统的压力,很可能使病情加重,要尽量避免外出活动。如果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应该立刻前往医院,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医生建议
佩戴口罩 多喝水
扬尘天气,大家要关好门窗,避免户外活动。
“如果必须要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纱巾、护目镜等防尘用品,外出归来应清洗面部、鼻腔及外衣。”马春玲告诉记者,对于一些本就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呼吸系统更为敏感,要尽量佩戴可以过滤空气中95%微尘的N95口罩,以最大限度降低原有疾病加重的可能。
此外,扬尘天气,大家还应注意保护眼睛,如果沙尘进入眼睛里,很可能会对黏膜造成损伤,应当用清水冲洗,避免用手触摸。
“多喝水,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水果,可以增加抵抗力。”马春玲建议,平时应注意多喝水,保证呼吸道湿润,可以增加鼻腔黏膜纤毛的摆动能力,排出更多粉尘。
(作者:苏如娜)
乌海日报社 | 2021-03-18 09:42:14
乌海日报社 | 2021-03-11 09:49:13
乌海日报社 | 2021-03-10 09:55:31
乌海日报社 | 2021-03-09 10: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