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休闲绿地

乌海日报

2021-03-09 10:13:49

【乌海的美知多少】

乌海湖畔的园林景观。

幼儿与绿树结伴成长。

绿染山水,清新脱俗。

山花烂漫。

黄河西行客栈。(石历增 摄)

葡萄园里的绿色景观。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曾经或现在的独特印记,地域的、自然的、人文的,这些珍贵的印记展示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发展,也代表一个城市的对外名片及形象符号。

乌海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书法之城”“赏石之城”等国家级城市名片不仅见证了乌海的荣耀,也把乌海独特的风土人情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此,本报记者将深入城市、郊区、乡村,探访那些你可能少有留意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文化遗迹、自然景色、民俗文化……我们将用镜头定格永恒,用文字向家乡表白,为乌海人留下一份宝贵的记忆,让人们更加了解乌海、热爱乌海。

惊蛰一过万物醒,植树造林正当时。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虽然在乌海,真正适宜植树的时令需要再等一个月左右,但每当这个节日到来,许多人心里都会泛起有关种树植绿的情节。

在乌海这座沙海之城,最早的绿化就是多种树,到后来建游园、广场,将绿色播撒得更广泛,也将园林品质提升得更彻底。如今的乌海,人人都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绿色福利。

人人共享“五分钟休闲绿地”

“咱这儿跟以前不一样了,周围建起好几个公园,环境漂亮着哩!”这几天,海勃湾区狮城小区的孙少琴邀请去外地定居的老邻居回来小住。“咱这儿一出门就能逛公园,她那儿半个小时才有一块小绿地。”孙少琴对如今的居住环境特别满意,她嘴里夸的公园就是法制公园、青山翰墨园,还有沿路的街头小绿地和神华墨玉广场。

“出门见绿,乐在其中”的绿色休闲生活并非少部分人的专利,在乌海,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绿色福利。家住市区城东的市民,可以到东山生态公园、法制公园、青山翰墨园、凤鸣湖公园感受浓浓绿意;城南的市民,则可到甘德尔河欣赏林水之美;城西的市民则可到运动公园、书法广场、坝址公园休闲游玩;城北的市民则有植物园、葡萄公园等;城区中心的市民可去人民公园、乌珠慕公园、桃李园……分分钟便能享受到林间绿地、鸟语花香,处处都是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绿莹莹的城市就是一座大公园,怎么看都看不够。大家生活其中,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休闲绿地、鸟语花香、水波荡漾的园林生活。”市民王佳琪告诉记者,她每天上班会依次穿过乌珠慕公园、市人民公园和凤凰河2号公园,一年四季总有看不完的园林景观,让她的心情十分愉快。

住在城区的市民可享绿色福利,农区居民同样也能过上“出门便是景”的园林生活。几年来,全市各村镇栽花种树、绿化美化农区环境,一改往日只有庄稼绿、没有景观绿的旧面貌,一座座园林景观式的小村落,让村民享受着舒适的农区新生活。

近年来,我市从未间断过生态建设的步伐,不断增加城市绿量,提升绿化品质,努力构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发展格局,为市民营造绿色舒适的家园。按照“园林、生态、文化、功能、景观”一体化的要求,我市对城市公共绿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着力打造“五分钟休闲绿地”和“十分钟休闲圈”。我市还按照“绿随路延、一街一景”的建设原则,加大了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力度,新建道路两侧设置20至50米宽的景观绿带,形成了“春花、夏荫、秋景、冬青”的绿化格局。

出门进公园 游玩到广场

市人民公园占地500多亩,1981年建园至今,历经数次大规模改造,特别是2013年第三次大规模改造后,游园景点增加到35处,形成“一轴、六区、十六景,动态串联”的整体布局,成为集亲水、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敞开式城市公园。流动水景赋予了公园灵魂,多彩植被提升了公园气质,休闲广场增加了公园灵气。如今,市人民公园已经成为全市人流量最大、人气指数最高的乌海“大观园”。

市植物园以海拉路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总占地面积2100亩。今春,市植物园启动建园以来最大的一项改造工程,依据现有交通框架及水域形态,保留原有林带风貌特征,重新架构道路,组成并整合现有的优势水域资源,连线成片。同时,将园内多个水域串联互通,丰富其水岸形态组成,由原来的单一性苗圃型公园向以植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转型。目前,园内有樟子松、碧桃、国槐、丁香、海棠、连翘、樱桃、卫矛等树木200多种30万株;宿根花卉30种40万平方米。植物之多,冠绝乌海,是我市面积最大、植物最多的公园。

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各类公园、广场、街头绿地110处。

我市现拥有综合公园5座,即市人民公园、运动公园、海南区人民公园、乌达区人民公园、乌达区中央公园;广场7处,即市人民广场、神华墨玉广场、明珠广场、人民路长青小广场、书法广场、乌达区人民广场、海南区人民广场;带状公园有黄河风情园、巴音赛河公园、恩格尔河公园;专类公园有植物园、东山生态园、坝址公园、法制公园、葡萄主题公园、乌珠穆公园、凤鸣湖公园。

除具备游览健身等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游园广场和特色鲜明的专类主题公园外,我市还建设了人口文化广场、昭君广场等社区公园,书画院绿地、海南区海电生态园等小型绿地。这些公园绿地合理配置了乔灌木、花卉、草坪等,配套建设有照明、座椅等设施,部分景观与城中水景相融相嵌,形成了“天光云影”“湖光树影”的光影视觉效果,为市民提供了景色优美的休闲空间,见证着城市绿色环保、生态宜居、运动健康的和谐之美。

如今,即便不是周末,滨河新区美丽的沿湖景观带中,也常有大人领着孩子看花赏绿,传来阵阵清脆的笑声;甘德尔河畔水清岸绿,植物园人工湖上船儿荡漾,葡萄主题公园绿意扑面……

乌海的树木有多少

乌海植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第一批建设者在黄河大桥北侧试着移植了部分榆树、柳树和杨树等。从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松树成为乌海绿化的排头兵,街道两侧、广场公园、学校小区都能看到这些树种。

杨树在我市有近10个品种,在市人民公园、林荫大道、滨河新区绿化带及海拉路等街路两侧均可看到不同种类杨树的高大身影。

在海区人民路倾力打造的“柳荫街”上,有旱柳、垂柳、金丝垂柳、黄柳、馒头柳、竹柳、黑皮柳等多个品种。每到春风舞动、夏日来临之时,丝丝柳条迎风摇摆,分外妖娆。

榆树的抗风保土能力强,叶片单位面积吸滞粉尘能力居乔木之首。过去,乌海地区曾广泛种植榆树,有垂榆、大果榆等多个品种,但随着其他树木种类的增多,加之病虫害的侵袭,除了新引进的金叶榆,传统榆树近年来种植面积已大为减少。

作为我市黄河街、人民路等多条街路的行道树,槐树树型高大,花色淡黄。除了国槐,我市还分布有豆科槐属的龙爪槐、刺槐、红花槐、香花槐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我市广泛种植松树,如今最为常见。山体绿化、街道绿化、庭院绿化都离不开它,在寒冬时节同样能看到一抹抹绿色。樟子松、青扦、白扦、油松、白皮松、青海云杉等,或许人们不能叫出名字,但它们生长在我市的各个角落。

近年来,为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我市种植了不少新树种。据市园林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我市生长的近200种木本植物中,有50余种异地树种是近年“迁居”而来的。经过驯化培植,这些树种慢慢在乌海生根落户。

海棠便是其中一种。市公共事业中心绿化科科长连勤告诉记者,海棠树春花烂漫,入秋后金果满树,芳香袭人,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且海棠花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适用于城市街道绿地和矿区绿化。目前,在我市扎根、生长的海棠品种已达20余种。

连勤介绍,海棠多喜阴湿,夏季忌高温,温度高于32摄氏度时生长不良。在春秋干燥、夏季高温的乌海种植起来确实有难度。因为它对湿度要求较高,对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和疏松程度也有较高要求,属于“较难伺候”的树种。为了使海棠成活,平日里对它们的看护得格外精心。

在我市,稀罕的树种可不只有海棠。在市人民公园北门的小游园和原猴山北侧的绿地里,多株银杏树已发芽。

比起海棠树,银杏树在人们心中有着更高的地位。这是因为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在我市甘德尔山上,如今还分布有古银杏树的化石。据了解,2007年开始,我市便在园林绿化中试种银杏树,目前已有部分树种成活并适应了我市的土壤气候条件。

据园林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我市生长的近200种树木中,近年来引种驯化并加以运用的树种约有50种,除了海棠、银杏,还有耐热耐寒、耐修剪、易成型、姿态可爱优美的黄杨;叶形雅致,树冠开阔,夏日里开粉红色绒花吐艳的合欢;夏季黄花满树,入秋果实紫红,形似灯笼的栾树;树冠丰满,枝叶茂密,果实酸甜的龙桑;形似竹、实为柳,姿态柔美,固土效果优良的竹柳,以及复叶槭、五角枫、皂荚、梓树等。

在我市的近200种常见木本植物中,有类植物不得不提,这就是极具观赏性的赏花观叶型植物。

记者了解到,赏花观叶型植物多是我市近年来为增加树木多样性、增添绿化带景观色彩、打造多彩城市家园,从外地引进种植的。

满是小黄花的栾树,粉红色花朵的合欢树,伞状小花的金叶接骨木……还有街路公园广植的紫叶小檗、黄栌、五角枫、太阳李、紫叶矮樱、金叶榆等树木,都会引来市民驻足观赏、称赞。

如今,我市绿化带不再是单调的绿色乔灌木,色泽艳丽、四季常鲜的金叶榆球,紫红小叶、耐热耐旱的紫叶小檗,枝叶繁密、树形美观的紫穗槐等等,均可与常绿树种作块面色彩布置,亦可用来布置花坛等景观。市人民广场附近种植的太阳李则枝叶鲜红艳丽,全年红叶期可达260天左右。而根据不同的花期,山桃、山杏、香花槐、迎春、丁香、山梅花、连翘等可以赏花的树木,开出颜色形态各异的缤纷花朵,赏花观叶树木为城市营造了迷人的色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