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3-10 09:55:31
【志愿者风采】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服务队成员为市十三中学生赠书。
义诊。
新华社区志愿服务站积分兑换礼品丰富。
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城市乡村,我们总能看到这么一群忙碌的身影,谁遇到困难,他们总是伸出援助之手,谁需要帮助,他们总是倾尽绵薄之力;志愿路上,他们甘之如饴,奉献路上,他们乐此不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颜值”,更在于“气质”。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越需要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不断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市民关心、关注的热点,大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实名注册志愿者11.4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0.3%,志愿服务队数量达到647支,志愿服务活动总时长超过685万小时……一项项与时俱进的志愿服务活动,犹如一朵朵文明之花,在我市竞相开放。
创新机制
让雷锋精神“常驻”乌海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带动更多人做好事。为了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让雷锋成为“常住人口”,多年来,我市从顶层设计、完善机制、统筹协调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创新,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让志愿精神扎根百姓心里,深入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我市不断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积极做好统筹工作。通过印发《乌海市志愿服务工作方案》《乌海市志愿服务项目化操作流程》等一系列文件,从制定制度、规范管理、活动内容、项目操作等方面逐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志愿服务站建设的通知》积极规范志愿服务站点建设,通过实地督查市、区政务服务中心、景区景点、社区、医院等点位志愿服务站,根据实际测评结果进行打分排名,督促未达标志愿站立即整改,规范全市志愿服务站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按照“八有”标准化建设,共建成108个志愿服务站。同时,我市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志愿服务回馈激励制度和一至五星级志愿者评定标准,发动多家文明单位共同实施褒奖激励、优化志愿者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和积分兑换机制,同时推动志愿服务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今年,我市还将常态开展“我帮你·学雷锋志愿行动”,并制定了《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落实,变“3·5”学雷锋为“365学雷锋”,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品牌活动
让善行义举根脉延续
春风送暖万物发,乌海志愿情正浓。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或是当交通协管员维持交通秩序,或是捡拾垃圾清洁城区环境,或是走进社区农区进行慰问,把温暖传递到更多困难群众心间。
“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3月5日是全国第58个学雷锋日,也迎来了我市2021年“我帮你”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暨“万名机关干部下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启动。来自我市94家包联共建单位、7个志愿服务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1500名学雷锋志愿者齐聚广场,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宣誓,表达投身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决心。
“大爷,您血压偏高,日常要注意饮食,多吃清淡的食物。”义诊现场,市第六人民医院志愿服务队的医务人员认真为市民免费体检、现场答疑,讲解睡眠健康、饮食卫生以及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活动现场,市红十字会的队员现场给群众传授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灾难逃生等自救互救技能;市司法局志愿服务队向市民发放宣传手册,耐心解答市民关心的社会保险、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政策;市交警支队志愿者在各主要路口疏导交通……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张张欢乐的笑脸,志愿者这个温暖的群体已然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与此同时,我市“8+N”支特色志愿服务队纷纷走进公园、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社区……提供各类志愿服务,包括助学支教、理论政策宣讲、义诊和健康咨询、扶贫帮困等,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我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也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走进了市十三中学,给孩子们带来了温暖与欢乐。志愿者和孩子们谈心、逗趣,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们不时露出灿烂的笑容。志愿者邬文飞说:“今天来到这里,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带给孩子们一份欢乐,我收获很多。我希望今后能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做公益,一起当志愿者,奉献力量。”
好人与榜样,总是给人们带来许多感动,给社会带来无穷力量。在我市,学雷锋,不只是3月5日;学雷锋,也不仅仅只在特定地方。现如今,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老年志愿者……随着学雷锋、志愿者活动的形式日趋多样、内容日趋丰富,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大型活动现场,都跃动着众多志愿者的身影,“志愿理念”也正逐渐变成广大市民认可并追求的生活时尚。
文明使者
让志愿精神遍地开花
让志愿服务有活力,要有先行者、示范者。
我市通过党员志愿者带头、文明单位示范、爱心企业参与等方式,开展了“城区农区结对帮扶”“党员送温暖”以及“认岗”“认亲”“认难题”等活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方便。
3月1日,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海勃湾区公路段组织员工开展以“学习雷锋好榜样 争做有爱公路人”为主题的献血活动。大家纷纷表示,参与这次无偿献血活动,感到十分光荣和自豪,既履行了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又亲身感受到了关爱社会、奉献爱心所带来的快乐。当天,共有21人参加献血活动,献血量达6800cc。海勃湾区公路段党支部书记潘刚说:“今年是我们单位连续第二次开展献血活动,就是希望用我们这种实际行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外,我市还吸纳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组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根据群众居民的实际需求,充分调动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常态化、专业化、特色化443志愿服务队,吸纳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有影响力的社会公益组织、爱心组织加入志愿服务队,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形成“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合力,推动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服务体系,在社区、村镇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市积极整合资源平台,满足群众居民实际需求。通过建设文明团结超市,整合爱心超市、雷锋超市等平台,收集居民实际需求,实施志愿服务(时长)积分兑换机制,通过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鼓励增强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同感,夯实和增强基层志愿服务力量,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居民自治能力。
我市还通过展示优秀志愿者和团队先进事迹,加大社会宣传,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在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中,来自基层社区的志愿服务团队和文化志愿者通过朗诵、大合唱、情景剧、呱嘴等形式,宣传了我市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通过不断的示范带动,让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单位自觉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志愿者群体覆盖了各个领域、各个岗位,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无异于为文明提档加速。
如今,“有困难就找志愿者”“有时间就做志愿者”的理念早已扎根于每个乌海人的心中。志愿者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走到哪里,就照亮着哪里、温暖着哪里。暖流涌动中,志愿服务之风拂遍乌海,“志愿精神”不断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 (段维娜 文/图)
乌海日报社 | 2021-03-10 09:55:31
乌海日报社 | 2021-03-09 10:13:49
乌海日报社 | 2021-03-08 10:17:39
乌海日报社 | 2021-03-04 09: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