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3-04 09:59:29
【新时代 新女性 新梦想】
春节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社区工作人员。(韩建慧 摄)
每一个她,都是你熟悉的她。
在家庭中,她们是妻子,是女儿,是母亲;在职场上,她们是女同事,女下属,女领导;在生活中,她们是女作者,女画家,女书法家……
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女性已不再囿于性别所限,她们所能承担的越来越多,她们开始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体现社会价值。
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女性奉献社会的身影: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阻击战第一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前沿、积极公益的志愿团队里、爱小家更爱大家的基层组织中……无数优秀的女性正在发光发热,她们用女性天然的细腻与亲和力去化解纠纷,用女性天生善于共情、善于沟通的能力去参与社会事务,她们让公益行动更有力量,让人与人之间更有温度。
疫情防控一线 她们从未退却
“那天刚上班不久,我就开始呼吸困难,浑身冒冷汗,我知道这是生理期导致的。我虽然努力自我调整,但肚子实在太疼,眼泪就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写下这段话的是萨日娜。她是乌海市蒙中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这件事发生时,她更是一名“战士”,是我市派出支援湖北医疗队中的一员。
生理期不适是很多女性的“噩梦”,遇到这样的情况,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就能舒服一些,但萨日娜没有这样的条件,因为彼时,她正在沌口的方舱医院。6个小时的班,萨日娜感觉呼吸都费力气,浑身出冷汗就像被水洗过一遍。但她必须咬牙坚持,因为她深知,自己此刻不只是一名饱受生理期困扰的女性,还是一名抗击疫情前线的“战士”……
牛年春节,海勃湾区东环路社区书记弓利萍还是没能闲着。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她每天都要密切关注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名单的变化,关注社区内人员流动情况,遇到不清楚的,第一时间上门或者电话询问。居民都在快快乐乐欢度春节,但像她一样的社区工作者,却时时都要绷紧一根弦。“咱们努力了一年,可不能因为丁点放松让风险卷土重来,春节辛苦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她说。
对于社区工作者王雪梅来说,虽然今年春节期间疫情形势缓和,但她还需用手机回复居民的询问,高、中风险地区又减少了几个,到哪些地方去或者从哪些地方回来需要核酸检测,如何联系社区报备……事无巨细,她有问必答。“由于我一直盯着手机,6岁的女儿总是教训我。”王雪梅笑着模仿女儿的语气和神态:“妈妈,好好看春晚,不要玩手机!”
众所周知,在医疗护理人员中,女性占多数,社区工作者中,女性更是占到半数以上。女性天生柔弱,总被质疑不能承担风险更高的工作。但事实上,当疫情发生时,广大女性医务人员、疾控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她们以不让须眉的气概,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我市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复工复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脱贫攻坚前沿 她们勇当先锋
王蕾的微信朋友圈“画风”很独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发布的主要内容就是“带货”,一会儿代销农村红公鸡,一会儿代销新小麦面粉,一会儿又在推销团结新村的蔬菜。遇到有人咨询,她立刻化身“销售达人”,热情洋溢地推销各种物美价廉的农副产品;遇到购买不方便的,她就亲自给客户送上门。
其实,王蕾并不是一位“带货主播”,她是一名“85后”女扶贫干部,从2014年开始从事脱贫攻坚工作,她一干就是7年。
回忆起自己干扶贫工作的经历,王蕾很是感慨。海勃湾区有6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一户的基础信息都在她的脑子里。起初,面对这样一个“上面”派来的“年轻女娃娃”,建档立卡户不信任她,摸排核实情况时,话也不愿意多说。王蕾有耐心,她先从唠家常开始,每周都要和同事一起走访入户。由于她细致入微、善于观察,跟受帮扶的对象沟通时,常常比男同事还顺畅。
有一次,王蕾到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参加培训,2000多公里的路程,一直颠簸到半夜她还在大巴车上。由于视线不好加上对当地路况不熟,司机没看到路障,差点发生翻车事故。虽受到这样一场惊吓,但王蕾仍然坚持参加完培训,回来后又立即组织扶贫专干分享学习成果。亲朋好友得知后都后怕不已,让她少参加这种又远又辛苦的培训,她却不“领情”:“没发生事故就是没事故,出去培训能启发思路、学习经验,这样的机会不能错过。”她说。
2015年9月,褚建利被派往海南区拉僧庙镇曙光村担任曙光村民小组第一书记,2018年3月,她又担任曙光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几年时间,褚建利以女性特有的细心、爱心和耐心,深深融入这个小村庄。
刚到村里的时候,村民质疑女干部带队能力。但褚建利不在乎,她带领驻村工作队融入村组,田间地头时常出现她的身影。为了便于沟通,增进亲切感,她开始学习当地群众的方言,讲他们能听得懂的“土话”;为了让村民更快地熟悉和记住她,她又精心组织策划了多场村民喜欢的文化活动。
褚建利经历了几年的驻村生活。如今,村里人人都喜欢她,愿意配合她的工作,建档立卡户徐凤义就是改变最大的一个。
之前,徐凤义由于双臂残疾,无劳动能力,是村里有名的“难缠户”,许多人见了他都绕着走。褚建利专门到徐凤义家里去走访,跟他讨论村里的问题,只要有用的建议,她都采纳,对方反映的问题,她件件都给答复。慢慢地,徐凤义开始转变思想,愿意接受扶贫干部的帮助,接受了褚建利帮他安排的护林员工作。如今,徐凤义对生活的热情越来越高。
脱贫攻坚不容易,女干部干这份工作更不容易,但王蕾和褚建利却用实际行动树立起了榜样。
在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像她们这样的女干部还有很多,无论多么艰苦的“战场”,她们都有勇气、有智慧、也有能力挑起大梁。
爱心奉献之路 她们踏实坚定
田素菊退休了,但她坚持了10多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却没有结束。至今,她还会时不时地到需要帮扶的残疾人家中去探望,帮他们理理发、打扫打扫卫生,问问缺啥少啥,就像她过往10年间做的那样。
2010年,田素菊应聘到海勃湾区残联做了一名专职委员。这份工作让她练出许多“技能”,走家串户帮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理发的时候,她就把自己当成“美发师”,组织志愿者给重残家庭定期打扫卫生时,又变成“家政员”。高中文化的她,是出了名的知心大姐,谁都爱找她做“心理咨询”。日子久了,她都快要忘了自己也是一名三级肢体残疾的残疾人,把几乎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服务残疾人群体上。人们夸赞她,她却说:“我只是想让更多人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温暖。”
家住海勃湾威兴住宅小区的杨丽莉也是这样的一个热心人。“楼长”这个职务没工资没待遇,但她一干就是18年。
2003年,杨丽莉一家搬入威兴住宅小区,搬家当晚就被业主请去开会,因为前任楼长孙大姐搬走了,楼里好长时间都没人“管事儿”了。面对这个出力不讨好的“无品官”,会开到晚上11点也没有商量出人选。杨丽莉一看,主动举手说:“要是大家信任我,就让我干吧。”
杨丽莉其实并不方便,她因为小儿麻痹后遗症,平时多得靠电动三轮车出行。尽管如此,她还是接手了“楼长”这份琐碎的工作。邻居半夜敲门说楼外的化粪池堵了,污水都进了家,杨丽莉半夜叫来污水车抽污水。小区老旧,居民家里没有分户水表,住户又不愿意分摊,常年欠费,杨丽莉跑前跑后找自来水公司协调,免费给住户安装了水表。她还积极联系包联共建单位,为小区重新铺设了小区院子的地面,粉刷墙壁,安装了庭院灯,疏通了垃圾管道。疫情期间,她和丈夫张金文主动承担起小区4个单元的义务消毒工作……
18年如一日,杨丽莉干得无怨无悔。人们问她图啥,杨丽莉说:“图大家住得舒坦顺心呗,还能图啥呢。”
但邻居们不会忘了她的付出,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为“海迪姐姐”,推选她参评区级和市级的“身边好人”,其家庭也被评为2018年全市“最美家庭”。
公益慈善火焰 她们用爱点燃
在乌达区,提到贺惠娟,许多人会竖起大拇指。
2015年,贺惠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带领爱心人士一起做好事、献爱心,发挥星火之光,将点滴之爱传播出去。
多年来,贺惠娟已不记得帮助过多少人,但受到她帮助的人却一直记得她。家住乌达的张志平就是其中一位。
2016年,张志平的女儿张亚云因为畸胎瘤压迫到内脏急需手术,贺惠娟多番沟通将张亚云送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治疗。张亚云的手术难度非常大,家属急得六神无主,贺惠娟又当起了家属代表,与主治医师积极商讨治疗方案,手术最终取得成功。术后,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用,贺惠娟又积极奔走,协调院方为小张免去了部分治疗费用。
2016年,贺惠娟联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乌达区1.6万名适龄儿童进行了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并将符合条件的7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送到北京成功做了手术;同年,在她的努力下,由爱心协会牵头,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乌达区救助中心在乌达区中心医院挂牌,乌达区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脊柱病救治公益示范项目正式启动。
多年来,手牵手爱心协会聚集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目前已有500多名爱心人士及多家企业加入。
与贺惠娟一样,今年32岁的董燕飚也是一位心怀大爱的女性。在大学期间,董燕飚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义工活动,组织带领同学们到特殊学校义教,与贫困学生一对一结对子。大学毕业后,董燕飚回到乌海,在某证券公司从事金融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董燕飚看到乌海市爱心协会正在招募志愿者,立刻报名参加,开始从事爱心公益活动。
2015年,董燕飚对接到日喀则的橙丝带公益活动,该活动主要是为藏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在这次活动中,董燕飚个人结对长期资助帮扶了2名藏家儿女。2018年,董燕飚多次组织留守儿童“进城过周末”,带着孩子们去参观科技馆、青少年创意园,开拓他们的眼界和思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先后3次与生产消毒液的厂家联系,免费向疫情防控一线部门和单位提供了约100吨高浓度次氯酸钠消毒液。
“对于我来说,献爱心或者做公益就像身体和生活的一部分。”董燕飚说。从2015年至今,她数次获得自治区级和市、区级的“年度公益之星”“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荣誉。但在她看来,这些荣誉更像是一种鼓励:“有了社会的认可,我想我会做得更好。”她说。
有句话说,当女性投身公益事业,本身就是一股强大而柔美的力量,由于女性天然的细致和同情心,会让公益慈善变得更有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人们也更深刻地意识到,女性已不再囿于性别所限,她们的“主战场”已经不仅仅是家庭生活中的“半边天”,她们开始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体现社会价值,她们的爱与智慧可以形成强大而柔美的力量,丝毫不让须眉。
最美人间三月天。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在这个美好的日子到来之际,让我们将爱与尊重送给身边的“她们”,感谢新时代赋予女性同胞最好的舞台,也感谢有追求、有梦想的新女性积极发光发热,让世界变得更温暖。 (作者:韩建慧)
乌海日报社 | 2021-03-04 09:59:29
乌海日报社 | 2021-03-03 10:37:11
乌海日报社 | 2021-03-02 10:17:38
乌海日报社 | 2021-03-01 09: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