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3-08 10:17:39

林林总总的优惠活动铺天盖地,“她经济”的威力是一年更比一年强。

商场琳琅满目的美妆产品。

商家纷纷推出优惠活动,满减、满赠、打折等层出不穷。

某商家打出广告吸引女顾客。
又是一年“三八”节。近年来,女性消费能力逐渐提高,“她经济”日渐红火,一年一度的“三八”节就是最好的诠释。
线上商家红红火火,各种针对女性的促销活动刷爆全网;线下商家也不甘示弱,餐饮、美妆、珠宝、鲜花、鞋帽服饰等纷纷来凑热闹,各种饱含商家巧思的“女神节”“女王节”活动层出不穷。种种现象显示,女性正成为新时代消费的引导性力量。
女性的消费力有多强?有报告显示:在我国,女性正逐渐成为家庭中掌管一家老小花费的主要决策者,近75%的家庭消费决策由女性主导。同时,女性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由生活必需品转向可选消费品,由实用转向轻奢。
这样的消费变化,您是否已经感受到?这个“三八”节,您打算把钱都花在哪?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春节后,众商家纷纷押码“她经济”
如今,对于商家来说,押码“她经济”已经成为最有效的营销方式之一。春节过后,为迎接第一个“消费高潮”——“三八”节的到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多数商家都会开展针对女性消费者的营销活动,力求“半边天”们能给年后的销售市场带来“开门红”。
以百货业为例,服饰鞋帽类最大的消费群体一向都是女性,几乎所有的商场,专业的女性服饰鞋帽店占比远远高于男性用品专卖店。而集中了两种性别的童装、中老年服饰店等,日常进店的消费者中女性的比例也远远高于男性。
“三八”节前夕,记者从市内几家知名珠宝店了解到,多数商家都已开展了专供“3月8日”独享的优惠活动,满减、满赠等活动层出不穷。也有不少商家紧紧抓住女性消费者的心理,玩起了跨界搭配,比如购买珠宝赠送家纺用品或美容产品。
餐饮行业自然也不甘落后,“女性进店赠饮品”“女士享受8.8折优惠”等宣传标语早早就出现在了各餐厅的宣传页上,某音乐餐厅甚至打出“情侣同行,女士免单”的广告。
记者在街头采访时注意到,各类美容美发、女装女鞋的店铺,都趁着节日推出各种活动。一些看似与女性节日不太沾边的商家也来凑热闹,例如某体检机构针对女性推出关爱服务;某KTV更是在团购网站上打出“让老公和家务走开,和闺蜜们尽兴吧”的宣传口号。
尽管“傍着”节日搞营销是商家的惯用方式,但市民也能发现,对于“三八”节,各大商家的热衷程度几乎是与日俱增,“她经济”威力是一年更比一年强。
商家为什么押码“她经济”?不少经营者纷纷表示,新消费时代“讨好女性”等于讨好消费主力军。不信你看,无论是商家设置的促销方式,广告文案的宣传、商品的布店陈列,乃至满赠、满减等优惠都是为了迎合女性的消费习惯而进行的。在他们看来,抓得准女性心理,交易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常年从事促销活动策划的孙海燕就对此颇有心得。她告诉记者,商场的促销方案一向是以女性消费者为优先目标的,比如文案要设计得煽情、有趣;店面氛围要采用温暖色系;陈列摆放要有憨态可掬的大型玩偶等,需从感官体验上满足女性消费者的需求。
线上活动也不例外。年轻的女性普遍不喜欢被称之为“妇女”,于是针对“三八”节的促销名称便包含巧思,比如女生节、女神节、女王节、公主节、桃花节等,足以看出商家在讨好女性消费群体时做得功夫之深。
要消费,当然首选“三八”节
对于商家们的“好意”,女士们当然不会拒绝。毕竟对于女性来说,“买买买”是天性,且年后的第一个促销高峰优惠力度又很大,当然不能错过。
受访者张思琪决定在趁着这个周末置办全套的春装。“惊蛰过后天气转暖,是换春装的时候了,我打算趁着商家搞活动好好买几件衣服,把衣柜里冬天的衣服全部淘汰掉。”
受访者郭琳琳也表示,她欲把春节收到的红包全部拿来“剁手”。“购物车里塞了很多东西了,线上的优惠力度还是很大的,感觉有的活动力度不输于‘双11’,我打算先把想要的东西囤一波,一是早买早享受,二是分担‘双11’的资金压力。”她说。
60后受访者明霞也在等“三八”节。她看上了一条项链,年前没舍得买,惦记了一个春节,又怕金价继续上涨,于是打算在“三八”节满足心愿。
95后女孩张晶莹则没抵抗住“微整”的诱惑,充值两万多元准备给自己做个眼部综合手术。“早就想做个双眼皮,再微微调整一下眼形,趁着节日有活动赶紧办,毕竟变美这件事不能耽误。”她说。
记者注意到,对于商家押码“她经济”,多数受访女性都很捧场。记者请其中几位受访者回忆了一下去年此时的消费账单发现,大多数受访者的消费都过了两千元。而对于今年“三八”节,不少受访者已经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不必等到节日当天。
“妇女节放假半天。”受访者金欣瑜笑着说,“不就是让大家出去花钱的嘛。”
记者在采访中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受访者很“嫌弃”全民狂欢的购物节,但却不讨厌电商们推出的“女王节”“女神节”。
受访者刘静就告诉记者,以前“双11”是天猫特产,现在所有电商都在搞“双11”,而且活动算法越来越杂,想要在年底的电商狂欢潮里找到合适的东西,还真挺费劲的,于是她越来越不爱参与全民“买买买”。“但三八节不一样,就拿淘宝来说,有三八专场,推荐的产品好像更精,也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算法,感觉更舒服。”她说。
爱逛实体店的陆美琪也表示,她从来不在岁末年终的狂购潮中购物。“人太多,也不会分辨价格是不是真的划算,还不如这样的小促销,更适合我这种人。”她说。
有变化,“悦己”占比越来越高
花了钱,都买了什么?记者注意到,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年轻女性对服饰鞋包、美容护肤的偏重比较大,在年龄段为25岁到40岁的受访者看来,投资美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毕竟青春的尾巴滑溜溜,芳华永驻很重要。
预订了眼部综合手术的张晶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刚刚工作两年的年轻“打工人”,她基本上是“月光族”。“每月的工资基本用来还花呗和信用卡了,而花呗和信用卡里的钱,几乎都用来买化妆品、买衣服、餐饮娱乐消费了。”因此,一次性拿出两万块,对她来说还是有压力的,尽管如此,她还是投资了提升颜值。“自己高兴很重要。”她说。
40岁到60岁的女性受访者,想要购买的东西则显得“杂”一些,更多偏向生活类,比如全家老小的换季春装、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等。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大多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当然也必须操着管家的心。
消费习惯的差异也导致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敢”投入的比例有所区别。年轻女孩的消费观显然更前卫,选择“今天花明天的钱”或者“当下有钱当下花”的不在少数。80后和70后则显得稍微保守一点,尤其是疫情之后,不少受访者都表示“花钱会收敛点”。
通过与大量女性受访者的对话记者发现,无论消费习惯如何,女性消费者花钱“悦己”的态度占比越来越高。
31岁的受访者陈姣花了1万多给自己报了一个形体训练营。正好最近疫情形势好转,她准备请一个长假到山东一家机构去减肥塑身。“我已经厌恶自己肥胖的状态了,我想做些改变,家人当然不太同意我这么做,但我决定了,自己开心就好。”她说。
28岁的宋娜则购买了人生中第一套写着自己名字的房,正计划着趁着3月份家装促销开始装修。“现在女性买房买车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悦人不如悦己,我自己挣钱自己花。”她说。
70后的毛思璐则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主动学习能力变差,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随之弱化。因此,她下载了“中国大学MOOC”App,将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资在慕课上,也计划着天暖和了,疫情形势平稳了就去旅游。她觉得,身处瞬息万变时代,想重读万卷书或者去走万里路,也不是啥稀奇事儿。但70后80后往往处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年龄段,不能说走就走。所以年纪更大一点的女性反而多了闲暇时间去充实自己。
“40岁及以上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相对稳定,因此对于提升自我的要求和能力也会强一点。”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位受访者这样说。“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这个年龄段再不充电,很快就会被时代甩掉了。”毛思璐说。
“她”经济时代,女性地位悄然提升
近年来,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女性消费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已然成为助推我国消费平稳增长和升级提速的重要力量。
当然,对于家庭来说,女性的角色非常重要,生活品质的提升,有时候还真是要看掌握“经济大权”的女性选择“怎么花”。
从线上商家数据就能看出这一点,例如天猫平台的一份数据单显示:去年同期,在淘宝直播的带动下,最受女性消费者喜爱和关注的美妆行业在“女王节”销售成绩可观。但投影仪、游戏手柄、智能音箱、蓝牙耳机等看起来更偏技术宅男的兴趣单品,在女性端的销量平均增长了75%以上。
这样的成绩单,既彰显了女性消费者经济实力的提升,也同时揭示了女性对于家庭消费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无论是线上电商、线下实体,还是买房置业,抑或是家庭生活的琐细需求,女性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明显没有止步于“半边天”。
无论“女神”们把钱花在哪儿,“三八”节都逐渐变成了节日经济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它体现出,在当今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随着经济独立与自主得到充分提高。
由此可见,“她经济”旺盛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不但意味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正在对女性展现出充分的尊重与关怀。 (作者:韩建慧)
乌海日报社 | 2021-03-08 10:17:39
乌海日报社 | 2021-03-04 09:59:29
乌海日报社 | 2021-03-03 10:37:11
乌海日报社 | 2021-03-02 10: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