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约夜宵约夜校 青年“夜生活”新潮流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4-25 12:31:15

青年跟随声乐老师学习演唱。

本报记者 张楚研 文/图

白天上班辛苦一天,到了晚上不少年轻人选择回家刷手机或与朋友聚会享受休闲时光。近几年,团市委打造的“青年夜校”在我市流行开来,免费的课程、丰富的内容、优秀的师资力量,成为不少青年人“夜生活”的新选择。

“注意,唱歌张嘴的时候也是有技巧的,跟说话不太一样,大家跟着我一起练习。”4月17日,在乌海科学技术馆的一间声乐教室里,一群青年人跟着老师学习唱歌技巧,这是今年“青年夜校”的课程之一——“青年合唱团”课程。

“‘青年夜校’在清明节期间开设了手作青团的课程,合唱是今年开设的第二个课程,计划开课三到五节,让大家真正掌握唱歌技巧,我们还将为学员提供表演舞台。”团市委青年发展部负责人郝霞说。

学员付雅静和朋友相约报名前来学习。“上了一天的班,晚上就希望做一些自己喜欢、能够自我提升的事情。我正好看到团市委开设的‘青年夜校’课程,就拉着朋友一起报名了。老师教得很细致,课堂氛围也特别好,这样专业的课程还是免费的,我觉得太值了。”付雅静说。

课后,老师崔辰赫主动向学员们了解课程体验感受,询问他们的意见,在今后的课程上做出调整。“我是乌海科学技术馆的声乐老师,‘青年夜校’开课,让我给青年人上课,我特别高兴。以前,我大多是教孩子们声乐或者给一些团体做声乐辅导,给一个班的青年人上课还是第一次,这种体验很棒,一堂课下来充满了激情活力,我希望继续上课,与青年人一起提升自我。”崔辰赫说。

今年,“青年夜校”课程作了全面提升。“2024年,我们第一次尝试开设青年夜校课程,开设后广受青年好评。今年,我们根据上一年的经验总结,重新梳理了课程结构,让课程更符合青年人的需求。不变的是,课程依旧以公益性为主体,完全免费。”郝霞说。

“青年夜校”在课程选择上,团市委经过深入调研,重点围绕青年兴趣爱好、青年创业就业发展、拓宽青年人际交往、提升生活技能、理论知识学习等需求开设,课程结构不再局限于单独性课程,而是以系列课程为主,配合单独性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开设3至10节课,让学员能够真正掌握课程内容。课程整体设置以青年交友、提升生活技能为主线,引导青年不再“宅家里”,走出“网络房间”,直面并解决成长、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在师资配备上,团市委坚持团内师资、高校师资、社会力量等多渠道选配,以聘任青年成长导师、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充实专业化师资和工作力量。今年还与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市文体旅游广电局等部门合作,让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师资力量更加强劲。

除了常规的“青年夜校”,今年,团市委还联合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团委立项“青年产业工人流动夜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聚焦我市园区留住青年的需求,丰富园区青年精神文化生活,通过送学上门的形式,围绕青年产业工人需求,定期开展运动健身、声乐器乐、非遗体验等活动,让青年产业工人就近就便享受青春文化大餐,共享城市高品质生活。目前,该项目刚刚起步,还在不断尝试、完善过程中。

“我们希望‘青年夜校’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能够为青年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学习机会、交流平台,充实广大青年高品质生活场景和内容,让更多青年人加入充实自我的队伍中,帮助青年在高品质生活中焕发青春活力。”郝霞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