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4-25 12:30:07
美育课堂上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小夜灯。
本报记者 张楚研 文/图
“咱们这节课的内容是制作手绘小夜灯,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解制作方法。”近日,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一间教室内,黄旭欣老师正在上课。课堂上既有孩子和家长一同前来,也有专门报名来提升艺术修养的市民。
这是市美术馆面向我市居民开设的美育课堂。
为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市美术馆在2019年5月成立“美育课堂”文化志愿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开设6年。每周六上午设置“手工美术类”课程,下午为传统文化体验陶艺课程,课程时长90分钟,每月开设6至8次活动,市民只需要线上报名即可免费参与。
“公共教育的职能之一就是拉近美术馆与大众的距离。如何将专业的美术知识深入浅出地转化为市民能够看懂且愿意看的内容,是我们公共教育的工作重点。很多市民觉得我们的课程只针对未成年人,其实并非如此。追求‘美’是所有人的权利,我们的课堂接受所有想要提升艺术修养的市民。”黄旭欣说。
市民李达几乎每周都会带着2个孩子来上美育课堂。“我们参加美育课堂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这里的老师很专业,孩子们也能够被课程内容吸引。你看,我这两个孩子都能够专注地跟随课程节奏走。这里能够让孩子们通过创意美术的形式提升审美能力,而不是机械地学习绘画技巧,这两年孩子的审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李达说。
市民季晓铭则是自己来上课。“我家孩子有事,我就自己来了。我本身对艺术很感兴趣,这样的课堂既能让我放松身心,还能提升我的文艺修养,而且课程完全免费,我觉得特别好。”季晓铭说。
近年来,市美术馆积极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作用和公共文化传播功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专业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繁荣我市文化艺术事业。
“让美育伴随市民终身,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是我们的使命。”黄旭欣表示,“我们正在探索、努力打造一个全民、全龄、全域的社会美育空间,提升市民群众的美育素养,让市民走进音乐厅,能听得懂高雅音乐;走进剧场,能懂剧场礼仪;走进美术场馆,能看得懂作品。”
乌海日报社 | 2025-04-25 12:30:07
乌海日报社 | 2025-04-23 11:03:46
乌海日报社 | 2025-04-21 16:45:08
乌海日报社 | 2025-04-18 12: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