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3-17 10:28:31
身体不舒服,本应该上医院看医生,但随着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上网查查”。
“上网查查”也不是坏事,随着网络问诊平台建设的日益完善,各大互联网医院、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推出在线免费咨询、便民门诊、远程会诊等服务,医保支付、药品配送服务也快速上线,不但帮助公众克服了求诊时面临的时间、空间等问题,而且在对大众的医疗科普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就达到了3.63亿。
然而,在火热的互联网问诊背后,也有一些不靠谱的商家悄悄打起了“擦边球”,以部分生活类社交软件的直播间为例,包治百病的药材、神奇的配方、网红医生纷纷登场,吸引网友们“直播间问诊”,殊不知其中暗藏着许多安全隐患。
初级农产品真的能“治病”吗
市民孙尚君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觉得自己经常在晨起时有点口干,偶尔还有口苦的现象。由于习惯了“遇事不决,问网络”,她随手在抖音上搜了搜。这一搜可不得了,不少名字为“某某中医”或者某某医院医生的抖音博主纷纷表示,口干口苦是胃火大,肝经不通畅,可以用几味中药调节一下。
此后孙尚君发现,也许是被大数据收录了搜索记录,她经常能刷到类似的直播,用户名称各不相同,但话语和推荐的药方却基本一致。买回来后发现,几味中药的包装粗糙、也并未标明克数,最重要的成分表上,则标注着“初级农产品”。
无独有偶,市民张敏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体检时发现自己有乳腺增生,于是在直播间里花几十元钱买了“专家”推荐的“消结散”,到手后发现只是一包中草药,包装上也明确标注着是“初级农产品”。
初级农产品究竟算不算中药?当张敏和孙尚君向商家提出质疑时,客服表示,这些中药就是种植出来的,所以被称之为初级农产品,药效与药店里开具的中药饮片是一模一样的。
不过这样的说法可没有得到中医们的认可。有20多年从医经验的老中医刘静波就表示,药材变为药品,需要程序严格的炮制加工过程,用于医疗实践更需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质检、审批与临床验证,可不是随便种植出来就能称之为中药的。
“不同地区、厂家生产的中药材,尚且有药效的区别,更别说这些直接标明了初级农产品的东西,这意味着这些产品很可能根本没有通过炮制,或者是没有取得相关的质检标准,是不能用于中医药材使用的。”刘静波说。
小节节、小块块是啥“特殊暗语”
“经常喝我家这种消结茶,什么小节节、小块块都不会长,不信全额退款,喝过了剩下一个空袋我也给你退款。”在某平台某直播间里,主播正在声情并茂地卖力宣传。
什么是“小节节”和“小块块”?熟悉此类套路并且也上过当的市民周莉莉告诉记者,这些暗语都是为了规避平台的监管设置的,“节节”可能是甲状腺结节,也可能是乳腺结节,“小块块”也是相似的意思。与之类似的说法,还有“囊什么肿”“肿什么瘤”“小糖人”等等。
为啥不能光明正大地说囊肿、肿瘤和糖尿病患者呢?周莉莉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的短视频直播间都会监管这类广告词,一旦涉嫌违规行医卖药,就会被强制下播或者受到处罚。为了规避责任,这类直播间多采用词汇拆分重组、偷换药品概念等办法,主打的就是一个“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那么,这类产品果然能解决患者的这些问题吗?周莉莉告诉记者,所谓的“消结茶”就是一罐由洛神花和玫瑰花组成的花茶,非但的没有治病的功能,当花茶喝都嫌其口感和品质一般。
市民张健也上过这样的当,他买的是主治“啤酒肚、脂肪肝、爱出油”的代茶饮——“瘦身散”,收到货后发现就是一般的玉米须茶,“泡水喝当然是喝不坏的,但要说真能瘦身治病却是不可能的,而且还没办法投诉,因为人家卖的就是代茶饮呀。”他说。
养生直播咋成了“带货专场”
市民姜娜的母亲有糖尿病,为了帮助母亲多了解饮食和锻炼控糖的办法,姜娜经常教母亲在短视频平台上学习各种科普知识,经常搜索这些内容,就会被大数据推送相关内容的直播。
一段时间后姜娜发现,母亲莫名其妙买回来许多商品。有东北特产玉米粗面、各种压片糖果、代餐欧包,跳绳、压指板、艾灸罐,还有书等等。
有吃的有用的还有书,这是什么购物逻辑?姜娜看了母亲的浏览记录后才发现,原来好几个“名中医养生课堂”其实都暗戳戳变成了带货直播,穿着白大褂的医生随便讲一讲血糖知识后,就开始推荐各种糖尿病人可以吃的或者是辅助锻炼的用品,母亲就是因为看了这些直播,才下了那么多单,买了一大堆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与姜娜相比,市民梁忠华上的当就严重了。由于听信了主播的“忽悠”,他用辣木籽代替药品降“三高”,非但没有起到效果,还因为糖尿病并发症住了两个月的院。
梁忠华告诉记者,春节前夕,他在玩手机时找到一个直播间,讲的是用非洲特产——天然生长的野生辣木籽解决“三高”问题。有多年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病史的老梁正愁着不想吃那么多的药,见此大喜,立刻加了主播私信“问诊”,花近千元买了“三个疗程”的用量。
结果,辣木籽还没吃完,因为私自停药带来的并发症就找上了门,血糖值飙升到了空腹21mmol/L,发生酮症,住了两个月的院才堪堪平稳。对此,老梁不但不反思自己私自停药不遵医嘱的错误,反而对妻子说,都怪春节期间物流运力紧张,辣木籽到货慢,肯定是没吃够疗程才生病的。
“我天天举报这个直播间,但一直没看到它被关停,因为主播很会打擦边球,只说吃了以后有多好的功效,从来不说能治什么病。我真想当面问问那个所谓的专家,这算不算谋财害命。”老梁的妻子张女士愤愤地说。
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行业发展迅猛,许多擅长打“擦边球”的违法违规行为也悄悄混入其中。在直播间里通过模棱两可的话术和真真假假的“科普”,以能治疗疾病为幌子售卖产品就是其中的典型。
对此,消费者一定要谨慎对待,学会辨别真假科普,尽量避免在直播间求药问诊。有任何医疗方面的需求,一定要到医院,或者是选择正规在线问诊方式,莫把健康当儿戏。
(韩建慧/文 齐艳芳/绘图;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3-03-13 17:52:32
乌海日报社 | 2023-03-09 11:30:40
乌海日报社 | 2023-03-06 12:34:06
乌海日报社 | 2023-03-02 09: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