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起底乌海蝶变的“绿色传奇”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3-13 17:52:32

6-1.jpg

绿色环绕的甘徳尔河宛如仙境。

风和日丽,抬头,是目酣神醉的“天空蓝”;碧水泛波,四顾,是沁人心脾的“生态绿”。放眼城区内外,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半个多世纪里,乌海人追逐着植绿、护绿、治沙、平沙的“绿色梦”,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这块贫瘠的土地栽下棵棵绿树,将昔日的荒漠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那么,植绿人是怎样护绿、守绿,建设绿色家园?如今的乌海,有多少树木、花卉妆点城市内外?时下,又有哪些设施和手段为绿色乌海护航呢?在中国第45个植树节期间,让我们一一揭晓。

众手播绿 浇灌“绿色梦想”

翻开乌海植树造林的历史,有这样一组令人骄傲的数据:目前,全市林地面积50多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9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建市初期的1.3%提高到20%以上。

每一棵树,每一片林,每一座园,都是无数植绿人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回顾历史,乌海地区的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建设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每建设一个厂矿,就会种一片小树林,每多一个居住区,就会多出来一圈防风带,每兴建一个农场或者蔬菜基地,就会增加若干亩的林地。年复一年,小树变成大树,这些播撒的绿色渐渐连成线、连成片。

据史料记载,1961年,随着海勃湾市的建立,城市绿化逐渐起步。1964年,海勃湾市在今市人民公园建设了“八一”苗圃,培育刺槐、杨树、榆树等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苗木。同年,乌达地区也培育起一片小树林,为乌海城区内最早的公共绿地。

曾在“大苗圃”(今市植物园)工作20余年的贾增光介绍,1978年,10余名园林职工经上级部门批准,在海勃湾城区北1.5公里的地方拓荒植树,并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植树造林任务。伴着风沙,靠着人工、铁锹、锄头和机井浇水等在沙滩中种树建苗圃,困难可想而知。“人们面朝黄沙背朝天,加班加点甚至24小时连轴转。”他说,就连机井也得24小时不停运转,才能勉强供上树苗用水。

于是,一棵棵树木在荒沙滩安家落户,在园林工人的照料下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到了20世纪90年代,城区内主街路两侧有了行道树,行道树外还有绿化带,出门见绿已经实现。21世纪初,我市借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的东风,陆续启动实施了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海勃湾区东山、乌达区西山、海南区环城等一批地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热潮。在城区,以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我市不断加大公园、绿地、街头游园以及道路绿化的建设力度。

每逢植树季节,城区内外到处是义务植树的身影,有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志愿服务的群众、身穿校服的学生……城外的荒山渐渐披上了绿装,海勃湾的东山坡上长出了植被,乌达的西山头草木日渐繁茂,海南的生态园草木葱茏,黄河两岸绿色蔓延。

与此同时,我市涌现出一批批“植绿先锋”:生态建设先锋董研生,与昔日黄沙漫漫的白独贵湾“鏖战”十几载;不爱红装爱绿装的刘粉梅,20岁就加入乌兰布和沙漠东部锁边林建设的治沙造林施工队伍,和工友们一起,白天平整沙地、扎草方格、挖坑换土种植灌木,晚上住简易帐篷、喝生水、吃带沙的馒头就咸菜疙瘩;自治区“草原英才”肖福安,几十年来不断研习、实践,用汗水浇灌出最美的花,被誉为海区园林局“种花第一高手”;自治区劳动模范胡建明种一株活一株、种一片绿一片、栽一路绿一路,让绿色不断蔓延……

春季造林、夏秋养护、冬季防火,一代代植绿人为建设乌海绿色家园把青春献给荒漠、把绿色留给后代,造就了乌海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秋季结果的生态成果,也让“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区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区绿化先进集体”“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接踵而来。

倾情护绿 滴滴汗水换得姹紫嫣红

近年来,我市新建和改建公园、广场、街头游园绿地百余处,公园绿地占城市绿地的比重达36.88%,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77.18%,全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如何管好、护好这一生态成果成为当今园林人的一大挑战。

“市运动公园最初的林下地被为紫花苜蓿、银条、紫穗花等,虽然耐旱,但观赏性低。”市运动公园负责人贾宗镇介绍,2019年公园提质改造,萱草、郁金香、百合等花卉让绿地变得精致漂亮。引进种植的开花植物让公园三季有花,二月兰、山桃、郁金香、榆叶梅、丁香、四季玫瑰、百合、萱草等次第开放,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公园是城市中的绿色氧吧,在提高城市绿色景观效果的同时,园区保洁、设施维修维护、防火安保等工作都不能忽视。”乌达区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园林绿化部部长石建国介绍,花草树木的养护尤其要精细,受季节、天气等因素影响,养护工作也不尽相同。春天,树木、灌木长势旺盛,就要开始一轮又一轮的修剪,根据品种不同,修剪成各种美观的形状。病虫害防治则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对于植物来说特别重要。如,春季山桃、山杏等树木易长毛毛虫,要注意防治;土壤中的“地老虎”会啃食马莲的根,这就需要在水中兑药,然后灌入土壤杀虫;夏季无雨时,天气炎热,杨树、柳树易长蚜虫,兑了药的雾炮车在夜间消杀;秋冬时节,一些虫子会爬回树干产卵过冬,这时候就需要提前给树干涂白,治虫的同时起到保温作用。

花草妆满城,佳木送凉荫。培养育苗、移植栽种、浇水施肥、枯叶清理……每一次的赏心悦目,都离不开园林人的智慧和汗水。

内蒙古山水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养护项目经理齐向前介绍,我市春季气温回升慢,栽苗的最佳时间在苗木萌芽前后,也就是3月下旬到4月下旬之间。从外地调苗需要对树苗做好假植工作,选择避风背阴处或在仓库、冷库等处,用沙土覆盖至苗木根颈部,浇足水后用草帘或遮阳网遮住苗木树干部分。假植期间,要经常检查沙土和苗木湿度,一般沙土10—15天补1次水,遮阳网2—3天洒1次水;草帘保持长期湿润;冷库则保持温度在0—5℃之间,湿度在70%—80%之间。

栽种前,苗木树干要蘸石蜡乳液,按照比例稀释,将苗木树干伸入石蜡液中浸蘸,或者用喷雾器喷洒苗木树干部分,但不要喷洒到苗木根部。让石蜡乳液在苗木树干上形成一层白色保护膜,减少苗木脱水,可减少缓苗时间。苗木根部则需在泡苗水中泡根24—48小时,使根部吸足水分后还需消毒杀菌,最后将泥浆配以生根粉液混合,包裹苗木根部后方可种植。

“苗木栽种后要浇足、浇透定植水。”齐向前说,滴灌浇水可在栽植前先浇1次水,栽完苗木后,再浇1次水。最后用覆盖物(草帘、地膜、防草布)进行覆盖。如果没有覆盖物,7—10天后需再次浇水。除此之外,塑料筒膜、地膜的覆盖和包裹同样有利于苗木成活。

“到六七月的高温天,树坑周围保留部分绿草,防止日晒灼伤苗木树干、根颈部,浇水宜少浇勤浇。”齐向前说,除此之外,树木悬挂营养液保成活、“十里晴”可有效抑制杨柳飞絮等措施均可运用到树木中。

在园林节水灌溉方面,乌海湖东岸2000亩花海绿地仅用一部手机就能完成灌溉。“通过中控室、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决定灌溉的区域、时段和时长,灵活选用灌溉模式。”负责人张立平说,花海每块区域都安装有一个智能喷灌传感器,它能精准识别各类植物的长势及地表蒸发量、失水量,利用太阳能板向互联网传回实时监测数据,结合植物的生长长势从而控制花卉、树木的需水量,做到精准浇水,利用微喷、滴灌、喷灌等先进技术,降低水电、人工等灌溉成本。

“过去地干了就浇水,全凭工人的经验,容易造成浪费。”张立平说,现在的用水量是过去的一半。过去需要浇水、维修工人十几个,现在仅四五人即可。通过精准的智能控制,树木节水量达到60%左右,花草节水50%左右,人工浇水成本可降低60%左右。

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持续推进节约型园林建设,实施园林节水灌溉,在城区重点绿地安装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仪,有效节约园林灌溉用水,提高灌溉效率;利用城区储备土地培育园林苗木,既节约国土资源,又可美化环境,减少裸露土地扬尘的产生;推进园林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工作,将园林植物枝叶进行粉碎处理并加入一定比例菌类和动物粪便,进行发酵制成栽培基质和肥料,再将其运回绿地,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不畏烈日、不惧寒冷,园林人用双手梳理着草坪,用汗水浇灌着花朵,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乌海的这片姹紫嫣红。

色丰形美 无数植物妆点城区内外

从小叶杨、柳树、榆树、沙枣树、沙蒿、白刺、柠条、四合木这些仅有的绿色,到草本花卉共41科86属105种,树木200余种。半个多世纪来,我市的园林绿化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黄到绿、从“稀少”到“繁多”的翻天覆地的改变。

2022年,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编制的《乌海园林花卉》一书中记载,经过花卉新品种引种驯化,目前我市园林草本花卉共有41科86属105种。分别为,陆生花卉36科80属99种, 包括景天科景天属的卧茎景天、德国景天、八宝景天、三七景天、红叶景天,百合科花卉萱草、金娃娃萱草、玉簪、百合、郁金香、小花葱、大花葱,豆科花卉百脉根、紫花苜蓿、小冠花、羽扇豆等,另外还有芍药、美人蕉、鸢尾、射干、洋桔梗、美人樱、三色堇、紫花地丁、香雪球、诸葛菜、虞美人等;水生花卉5科6属6种,包括睡莲、荷花、芦苇、水烛、菖蒲等。

在我市生长的近200种木本植物中,有50余种异地树种是近年来迁居驯化而来。如,植物园南侧健身器材旁,枝干粗壮、枝繁叶茂的桑树;各个公园绿地中不同品种的海棠树,有红宝石海棠、西府海棠、北美海棠、垂丝海棠等;市人民公园北门绿地中的银杏树。还有耐热耐寒、耐修剪,姿态可爱优美的黄杨;叶形雅致,树冠开阔,粉红绒花吐艳的合欢树;夏季黄花满树,入秋果实紫红,形似灯笼的栾树;树冠丰满,枝叶茂密,果实酸甜的龙桑;形似竹、实为柳,姿态柔美,固土效果优良的竹柳,以及复叶槭、五角枫、皂荚、梓树等。

除此之外,适宜北方气候的杨树、柳树、榆树、槐树和松树也常见于我市。如,柳树中的金丝垂柳、黄柳、馒头柳、竹柳、黑皮柳等,每到春风舞动、夏日来临之际,丝丝柳条迎风摇摆,分外妖娆;近10个品种的杨树,在市人民公园、林荫大道、滨河新区绿化带、海拉路等街路两侧均可看到;槐树作为黄河街、人民路等多条街路的行道树,树型高大,有国槐、龙爪槐、刺槐、红花槐、香花槐、金枝国槐等;榆树曾在我市广泛种植,由于病虫害加剧种植面积急遽缩减(除新引进的金叶榆);松树中的樟子松、青扦、白扦、油松、白皮松、青海云杉等最为常见。

人们最为熟知的当属“市树”沙枣、“市花”丁香以及每年金秋菊展中姿态妍丽的各色菊花。沙枣树是乌海开发建设初期栽种的主要树种,不仅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还在乌海人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回忆,它在荒漠中恣意生长的坚挺姿态,更是青春勃发的生态新城昂然矗立的象征。丁香花在我市的种植历史有数十年之久,成为市花后,更是广为种植。每年4月,公园广场、小区街头,暴马丁香、红丁香、小叶丁香、洋丁香、紫丁香等白色的、紫色的细碎小花簇拥着,一团团在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引得市民纷纷驻足欣赏、拍照。《乌海园林花卉》中记录的包括百日草、雏菊、翠菊、大丽花、小丽花、黑心金光菊、矢车菊、松果菊、孔雀草、万寿菊、银叶菊等菊科花卉26属29种。

除了花卉和树木外,我市绿化带灌木丛中也不仅仅是单调的绿色,如色泽艳丽、四季常鲜的金叶榆球;紫红小叶、耐热耐旱的紫叶小檗;枝叶繁密、树形美观的紫穗槐等,这些灌木与常绿树种作块面色彩布置,为城市绿化增色。

山因林而秀,城因绿而美。如今的乌海,翠满城郭、花香遍地,“五分钟休闲绿地”“十分钟休闲圈”成为乌海最亮丽的写真,“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已经成为市民诗意生活的“标配”。

(作者:赵荣;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