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稳”的基础 积蓄“进”的动能 ——海勃湾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1-11 07:33:20

5-1.jpg

海勃湾区城区景色。

1月6日,政协海勃湾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闭幕。1月7日,海勃湾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两会回顾总结了海勃湾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规划了2023年及今后的发展蓝图。今日,本报特别推出海勃湾区两会专版,回顾海勃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望2023年的发展蓝图。 ——编者

2022年,海勃湾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落实“坚持一个遵循、贯彻一条主线、推进两大任务、实现‘三高’目标”的发展要求,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筑牢了“稳”的基础 ,积蓄了“进”的动能,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迈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海勃湾的坚实步伐。

产业转型升级步履坚实

海勃湾区坚持调旧育新、提质增效,深入落实“双碳”战略,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更具韧性和活力。

海勃湾区坚定不移抓工业兴产业,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能耗“双控”年度目标全面完成;总投资283亿元的东方希望集团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组件光伏全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并举行开工仪式;国能龙源失活脱硝催化剂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建龙60万吨钢渣处理、固废渣场、空分制氧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约41亿元的300万吨煤焦化整合升级项目有序推进,中太大型工业液氢存储项目成功落地,赛思普高纯铸造生铁、宝杰负极材料、宝武针状焦等一批项目达产见效,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步伐提速;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入围国家首批示范试点,依林小学分布式光伏等试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约4.7亿元的京海电厂火电灵活性改造配套 100MW光伏项目建成投用;株洲中车逆变器、天奇水发风机轮毂铸造等一批项目落地开工,新兴产业示范园揭牌,风光储车绿色交通储能体系初步构建,新兴产业“厚度”与“长度”实现双提升。

海勃湾区千方百计抓三产促消费,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支持引导商贸企业举办汽车展、促销会,拉动消费3.2亿元。总投资3亿元的乌海摩尔城建成投运,依林农贸市场完成选址,新增各类商贸空白品牌52个;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成果显著,全年进出口贸易额达5660.7万元;成功举办首届候鸟季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文旅融合迸发新活力;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03.97亿元和407.11亿元。

海勃湾区还聚焦农业保巩固促振兴,投入资金1.42亿元,支持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金伯利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自治区级项目完成建设,紫光园100亩设施蔬菜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店建成使用,6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11个农业项目稳步推进,菌草培育实验基地成功引进,42个村集体经济项目不断优化;盘活闲置温室130亩,308亩撂荒耕地复垦复耕,高标准农田建设初具规模,全区粮食、蔬菜产量分别达到9458吨和3万吨,葡萄种植规模达到1.1万亩。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2年,海勃湾区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摆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从严重透支向明显好转转变。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强力整改,督察期间交办的群众信访案件全部办结。

这一年,海勃湾区矿区治理效果明显,矿山火点持续动态清零;矿业权整合扎实推进;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遗留企业全部搬迁完毕;投入7500万元完成矿区道路两侧综合性封闭,智慧管控系统建成启用;大力推广“散改集”“柴改电”“柴改氢”等绿色运输方式,1座充(换)电桩投入使用,推广应用新能源重卡密闭运输车159辆。

这一年,海勃湾区大气治理务实有效,严控“两高”项目,单位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24个大气环境整治项目、5家焦化企业VOCs治理工程、7家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改造全部完成,建设封闭料仓等抑尘设施120座,万晨石灰、长虹矿业绿色工厂主体工程完成90%,工业企业废气自动监测排放达标率达96%。全面取缔非法配煤企业,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8家,实施清洁取暖改造2932户,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5天,达标率83.6%,实现历史最好水平。

这一年,海勃湾区水土防治齐头并进,“河长制”全面落实,河湖四乱深入整治,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工业企业废水自动监测达标率达95%;后摩尔沟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完成,甘德尔河(卡布其沟)废弃采砂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进展顺利,农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100%。

城乡建设展现担当作为

2022年,海勃湾区坚持建管并重、内外兼修,统筹兼顾当前与长远、城市与乡村、面子与里子,完善功能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城乡建设向高品质迈进。

海勃湾区深入推进城市更新,统筹推进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八圈共建”,47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千钢社区搬迁安置项目启动建设,经营性自建房排查949户,危房整治有序推进,居住环境持续提升;用心用情解决房地产“三难”问题,京海城家泰等3个棚改项目交付使用,“问题楼盘”交付房屋2594套,回迁安置率达98%;152公里燃气主支线管网改造和切改全部完成,为5.86万户居民安装燃气技防设施,燃气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改造人民路、新华街等市政道路11.5公里,改扩建雨污管网11公里,垃圾渗滤液处置项目正式投运,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清洁能源改造稳步推开;新建“口袋”公园5处,打造“桥洞”文化6处,新增绿化33.86万平方米;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以健康知识普及为抓手,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海勃湾行动。

海勃湾区还深入实施了乡村振兴,投资426万元实施农区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投资200万元新建、维修农区供水管网4.6公里;维修改造农区、园区公路11.92公里,团结新村、王元地村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区户厕整改“回头看”验收达标,千里山镇入选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镇,团结新村、新地村入选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

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海勃湾区坚持人民至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始终把有限财力向民生倾斜,全区民生事业八项支出22.1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92%。

2022年,海勃湾区精准落实稳就业政策,全年开发就业岗位2万余个,城镇新增就业2070人,发放创业贷款8044万元和助企纾困稳岗资金2000余万元,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这一年,海勃湾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提高至每月860元,医保制度不断健全,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建改扩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18个,发放各类困难补贴1960.92万元,补贴677余万元为5412户农区居民发放暖心煤,基本民生底线兜实兜牢。

这一年,海勃湾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十五幼正式投入使用,第十一中学、滨河小学综合楼开工建设,林荫小学完成选址规划;投入2000万元更新配备校园监控、教学设施设备,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职工113名;继续扶持民办教育,乌海衡实中学启动高中办学。

这一年,海勃湾区医疗救治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投资1.5亿元的区人民医院主体完工,林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不断深化,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

这一年,海勃湾区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乒乓球竞标赛、第二届城市定向赛、啤酒音乐节成功举办,“喜迎二十大”“文化走基层”等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母亲河之旅”马拉松赛道开工建设,“山河连城慢行健康步道”完成规划,特色旅游新业态初显峥嵘。

2022年,海勃湾区始终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守住了民生保障和社会和谐稳定底线。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海勃湾区将用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务实的举措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发展、谋幸福,坚决扛起“首城、母城、主城”使命担当,奋力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勃湾的时代篇章。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区委九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找准海勃湾定位、把准海勃湾方向,坚定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扛起“首城、母城、主城”使命担当,奋力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勃湾的时代篇章。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高质量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能耗双控等年度任务。

2023年展望 海勃湾区将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坚持生态优先,深化环境综合治理。 ◆强化项目带动,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突出创新驱动,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锚定城市更新,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聚焦基本民生,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提高服务效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化解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短评

乘势而上 奋力作为

过去的一年里,大事要事叠加,急事难事交织。海勃湾区上下齐心协力,勇于“挑战不可能”,敢于“跳起来摘苹果”,在防住疫情、稳住经济、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顺利通过,激励我们让“绿色”为发展“谋长远”之路走得更加扎实稳健;疫情防控斗争取得显著成效,既守护了我们的家园,也为高效应对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东方希望光伏全产业链项目成功引进,实现了全区工业经济破题突围开新局;成功入选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国试点,让接地气又充实的生活服务“步行可达、触手可及”;金伯利网纹甜瓜标准化基地落地见效,打造了全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样板;各类问题楼盘有效化解,搬开了影响全区城市建设发展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种种成绩可以看出,今日之海勃湾,合力争当发展排头兵的势能更加强劲。

过去的一年里,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海勃湾区始终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守住了民生保障和社会和谐稳定底线。聚焦“双碳”战略目标,海勃湾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海勃湾区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全力推动观念更新,更加坚定发展自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海勃湾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五大政策”持续加力,“四敢环境”释放活力,市场信心必将有力提振,经济运行必将整体好转。当前,海勃湾区正处于千载难逢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加速转换期、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风险化解重要窗口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

海勃湾区将坚决做到“七个摒弃”,强化“七种意识”,乘势而上、奋力作为,努力实现经济量的较快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全力迎接海勃湾发展新的春天。

(作者:毕晓敏;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