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1-05 09:35:04
村民尤树林正在喂牛。
村民孙林山家的猪舍。
村民雷福军工作的万宏面粉厂。
“不管多辛苦,只要能带着大家伙致富,我们就愿意干。”海南区曙光村党总支书记王胜勇信心满满。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实现了村民的心愿,更是带动了村民再就业,使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也越来越好。
在海南区曙光村,不少村民都养牛,每到年底,牛的需求量大,也赚钱,如今,养牛产业已成为曙光村一些村民增收致富的“硬角色”。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曙光村一直以饲养成本高、周期长、出肉率低、经济效益低的本地牛为主。提到养牛,村民尤树林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养牛,平时苦下得不少、成本也在控制,但年底一算账,却并没挣多少钱,多年来,生活只能是原地打转转。”
优质品种肉牛匮乏,肉牛规模化生产体系尚未形成,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使产品的价值降低,销路没有打开,销售量受阻,市场行情不乐观,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仔细分析,镇领导找到了“病根儿”所在。
“没想到申请的资金这么快就到位了,帮我解决了资金缺口。现在我家的牛都是新品种,很快就能见到效益了,我对致富是很有信心的。”曙光村雀尔沟小组村民尤树林高兴地说。
近日,记者走进村民尤树林家,冬日的寒风没能掩盖他热情又开心的笑容。“年底啦,牛肉需求量加大,这两天,我已经零售卖掉4头肥牛,今年收入不错。”和记者聊着天,尤树林手上也没闲着,“真正肉质鲜美的牛吃的‘大餐’是白菜、萝卜、玉米秸秆,还有就是精饲料了,主要是玉米、高粱、大麦等。”
尤树林家的养牛大棚里,棕白、黑白相间的牛有十几头,今天尤树林为它们准备的餐前点是萝卜。据了解,这种牛叫西蒙特尔,因肉质鲜美被消费者喜爱。“我们没有添加其他催肥饲料,消费者都喜欢买,以后我想把养殖业扩大,一点也不愁致富啦。”尤树林说。
曙光村八十六处村民小组养殖户孙林山靠养猪过上了好日子。“现在我家养了60多头猪,预计今年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孙林山笑着说。
在曙光村,村民雷福军早早就起床了。雷福军还在村里面粉加工厂打起了零工,在家门口“就业”挣钱。
雷福军说:“有了这个面粉厂,我可以来这儿打工挣钱,每月拿4500元,收入还不错。”
雷福军上班的万宏面粉加工厂,是由政府扶贫资金支持海南区拉僧庙镇曙光村与万宏公司合作经营的,于2020年4月开工建设,日产面粉60吨,生产的“塞上星”系列面粉已于2022年9月上市。面粉加工厂生产线有序运作,分原粮车间、生产车间、打包车间以及成品库房。原料来源于村民自己耕种的有机小麦,优质原料和无添加的生产工序,让面粉产品供不应求。记者看到,生产车间的大厅里摆放着刚打包好的面粉,准备发往各大商超和订货商手中。曙光村正是依托这些新企业,近年来的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加速跑”。
下一步,万宏面粉厂按比例将项目收益注入曙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当中,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与曙光村建立农业产业联合体,与村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继续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海南区曙光村党总支书记王胜勇说:“现在,我们村有养牛的、养羊的、养猪的,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引进加工产业,村民的积极性也很高,大大增加村民的收入。”
在渡口村,蛋鸡养殖已经成为一项增收致富的大产业。近日,记者走进渡口村的乌海市保元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蛋鸡养殖场,干净整洁的鸡舍里,蛋鸡正吃着饲料,鸡蛋在传送带上匀速地往前移动。
据了解,乌海市保元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现有30万只蛋鸡,日产鸡蛋1.1万公斤,年收入4800万元。
目前,蛋鸡养殖场实现了集约化、智能化、规模化养殖,比如饲料、水投放及除粪等,工作人员只需提前设置好程序,即可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
“我们现在是全自动化、规模化的蛋鸡养殖,每天通过环控系统来监测鸡群的生活环境,确保鸡群的健康状态、生产性能、鸡蛋的数量和质量。”养殖场技术人员说。
下一步,海南区将继续因地制宜做好“农产品”文章,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获得真金白银的实惠,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肉类销售、面粉加工、畜牧养殖、生态酒庄……隆冬时节,海南区乡村处处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勾勒出一幅迷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作者:丁宇婷;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3-01-05 09:35:04
乌海日报社 | 2023-01-05 09:32:55
乌海日报社 | 2023-01-04 09:30:01
乌海日报社 | 2022-12-29 09: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