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 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乌达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1-09 08:48:06

5-1.jpg

1月4日,政协乌达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1月5日,乌达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两会”回顾总结了乌达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规划了2023年及今后的发展蓝图。今日,本报特别推出乌达区“两会”专版,回顾乌达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望2023年及今后的发展。 ——编者

2022年,乌达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团结奋斗迎接党的二十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扩投资、促消费、防风险,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抓关键 稳运行

经济保持增长韧劲

2022年,乌达区聚力攻坚稳住经济大盘。沉着应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诸多困难,千方百计挖潜量、扩增量、优质量,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2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全力推动投资提速增效。大力推行“链长制”,强化项目全周期服务,21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71亿元,增长90%,增速居全市第一。招商引资精准发力,新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493亿元;对外贸易总额预计实现15.4亿元,占全市80%以上。协力同向稳定市场主体。靶向施策助企纾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直达快享,退减税金10.57亿元,惠企融资13.2亿元,市场主体数量新增5.5%。东景、源宏等9户企业增产扩能,君正、宜化等10户骨干企业满工满产,实现产值近27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量的71%。用力促进消费升温回暖。多措并举激活市场动能,“约惠乌海”“后备箱集市”等线上线下活动融合开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1.9亿元,消费潜能持续释放。

夯基础 延链条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乌达区传统产业实现改造提级。以数字技术赋能转型,飞狮平台助力63户企业智能升级,3户企业实施“机器换工”,完成节能技改项目19个,3万千伏安以下电石矿热炉全部出清。矿权整合取得实质性突破,焦化行业重组升级加快推进,洗煤企业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重拳整治小配煤企业20家,广远煤炭综合产业园启动实施。产业集群实现聚能起势。围绕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着力延伸补强四大产业链条,协鑫颗粒硅、东景可降解聚酯等龙头项目引进实施,兴发有机硅、君正BDO等一体化项目加速建设,源宏四期、益泽制药等9个高端精细化工项目竣工投产,国能、润泰等4个光伏项目并网运行,全球最大的东源BDO全配套生产基地建成试产,可降解塑料、有机硅等特色产业集群加速成型。营商环境实现优化提升。“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区长服务日、“24小时不打烊”等一批硬核举措落地见效,212项高频事项“免证”办理,789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五个大起底”行动高位推进,全面激活“休眠”资源,102项待批手续快办快结,3597万元沉淀资金高效利用,35公顷闲置土地消化盘活,15户“僵尸企业”有序清退。“科技兴蒙”实现走深走实。兴发、新农基等3户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源宏、佳瑞米获批第一批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新增自治区科技领军和“专精特新”企业5户,西北化学网入选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飞狮被评为自治区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单位,全区新增专利授权114项。

补短板 攻难点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乌达区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聚焦“七治”系统施策,坚决有力整改各级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科学划定“三区三线”边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实现“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面向大气污染“宣战”,引入“环保管家”上门“体检开方”,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专项治理行动,完成特排限值提标改造、废气深度治理等9个项目,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升2.6个百分点。全力推动矿区生态修复。深化落实“双责双长制”,高标准推进华银、黄白茨矿等9个治理项目,全面完成苏海图小铁帽子采空区生态修复年度治理任务,复垦绿化308万平方米,地质修复450万平方米。调优交通运输结构,建成全市首个煤炭综合治税无人值守管控系统,推广应用新能源重卡90辆,3座充换电站投入使用,矿区道路全线贯通。着力做好综合治水文章。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深入开展“四区”节水行动,智慧水务监测、水情灾害预警平台上线运行,农业节水、绿化滴水等灌溉工程改造建成,4户企业完成水效提升,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30%以上。

强配套 促提升

城市面貌不断改善

乌达城区提速更新。坚持搬改并举、统筹推进,锦绣、团结等7个老旧小区焕颜提质,申请式协议搬迁工作启动实施,700余户居民喜迁新居。市政短板加快补齐,金祥、锦湖等外部配套设施竣工投用,城区内涝治理系统化工程全面完成,新增供热面积10.8万平方米,铺设各类管网15.1公里。居住环境更加舒心,新达“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试点建成,精心打造5个文化长廊和口袋公园,优化增设50余个便民网点,18个养老服务站嵌入运营,居民足不出“圈”近享便利。农区提档升级。农旅产业融合互促,乌兰淖尔鲜甜市集正式运营,环湖健身观光步道启动建设,开辟多条微旅行精品线路,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和农艺采摘节,泽园新村获评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农业产业集约发展,吉奥尼获批自治区级“星创天地”,绿农永胜入选“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葡萄科技小院”。园区提质强基。化工路完成拓宽升级,海易通南路建成通车,联群、江正等企业蒸汽管网投入使用,车辆智能管家系统上线运行,全市首宗工业项目“标准地”挂牌出让。扎实开展产业园焕新提质行动,打造节点微景观2处,绿化提升5.5万平方米。

办实事 增福祉

民生保障更加充分

乌达区将75%以上财政资金投入民生事业。坚持教育优先促均衡。培优塑强师资队伍,招聘引进教师68人,储备梯队人才100余人,中考平均成绩实现全市“七连冠”。经费保障“只增不减”,投入7000余万元,更新升级中小学智慧教学设施,提升改造14个活动场馆,建成8个实践教育拓展基地,幸福街小学综合功能楼竣工落成,十三中实现顺利并转,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准备就绪。坚持内培外塑提实力。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中蒙医院挂牌运行,人民医院回归公立序列,住院楼、门诊楼提标改造。“1+N”紧密型医共体初步搭建,“专家远程会诊+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进一步畅通。科学精准防控疫情,3个核酸检测实验室投入使用,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多点发力托底线。就业创业有力有效,城镇新增就业1401人,困难群体再就业488人,招聘产业工人1500余人。社会保障兜实兜牢,“五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扎实做好低保提标,及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723万元,惠及5.3万人次。坚持多元共建抓治理。推深做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探索推行“五社联动”模式,新建改造5个党群服务中心。民族工作不断深化,新增2家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联办交办重复信访事项清零办结,君正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治安防控体系日趋完善,“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中心正式启用,刑事警情下降10.9%。危化品、自建房、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转作风 优服务

能力本领得到历练提升

乌达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集中治理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开发区以案促改、破坏草原林地等领域专项整治取得实效。政府作风持续转变,政务绩效考评位居三区首位。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推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3家区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强化财政金融风险防控,全面完成政府年度债务化解任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达100%。“八五”普法深入开展,国防动员、防震减灾、食药安全、档案史志、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红十字、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作者:陈洋;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