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12-29 09:52:04
海南公园一角。(高瑞鹏 摄)
海南城区全貌。(高瑞鹏 摄)
阳光田宇生态酒庄。(丁宇婷 摄)
万亩滩村黄河岸边。(丁宇婷 摄)
赛汗乌素村的新“容颜”。(丁宇婷 摄)
冬日的海南,一排排林立纵横的杨树脱去外衣,远看,像凝滞的云团,除了雪,它们也是主角之一。漫步城区,天蓝水清,置身乡村,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精神舒畅。天蓝,云白、空气新鲜,环境优美,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海南的冬天,像一本图书的封面,装订着四季。
美景背后,既是海南区写好绿色文章、擘画生态文明建设的锦绣答卷,也是海南区上下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全区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硕成果。
打好“绿底”
绿淘“金”
近年来,海南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响了一场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现在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舒适。”海南区的居民见证了海南区环境持续变美的过程。
生态好、环境美,这不仅是海南区人民的直观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
截至目前,海南城区优良天数共计249天,同比增加21天,达标率74.6%,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24。目前,海南城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350余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330余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9.4%、绿地率达47.6%。与2015年底相比,园林绿化覆盖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均增长了54.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增长7.66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53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绿已成常态。
阳光田宇生态文明旅游景区里,映入眼帘的是生机勃勃的绿色,迎风吹来的是沁人心脾的花香。绿与水交融,景与美映衬,供游客采摘的果树、葡萄园,还有一座大型葡萄酒庄,让游客在陶醉于山水之美的同时,采摘水果,品尝葡萄酒的醇美。
一个个湖连在一起,既让游客有了好去处,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让游客吃好、游好、玩好,在原有采摘、美食、大湖泛舟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阳光田宇生态文明旅游景区还将利用地理优势,陆续进行攀岩、森林穿越等娱乐项目的开发,让生态旅游与酒庄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乌海葡萄品质好,酿出的葡萄酒更是享誉国内外。如今,景区立足生态旅游,弘扬葡萄酒文化,让游客能亲身感受葡萄种植、采摘、压榨、发酵、灌装等葡萄酒酿造过程,感受体验式消费魅力。”驻赛汗乌素村工作人员刘占林说。
“绿水青山”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海南区正在打造乡村振兴的“大生态”样本。
绿色产业
激活力
以前在公乌素镇,一眼望不到头的黑煤面,漫天灰尘,听到的是过往运煤卡车的轰鸣声。如今,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蓝色的海洋。一行行、一列列整齐的太阳能发电板“遮天蔽日”,光伏板密密麻麻,一块接着一块,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昔日满目疮痍的土地,早已涅槃重生为“能量矿山”,尘土飞扬的路面,摇身一变为“蓝色海洋”,令人厌恶的“黑煤矿”也变成引以为傲的“光伏电站”。这里的一切都在变,天在变,草在变,人也在变。
位于海南产业园内的绿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其项目可以保障乌海及周边地区焦化企业产生的脱硫废液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对乌海市及周边地区焦化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及相关产业链延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及生态环境绿色安全发展。
企业绿色生产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海南区坚守生态环境底线,以环保约束倒逼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全面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
乌海化工的电石渣成为生产水泥、土壤改良剂的重要原料;内蒙古鑫卫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投资的20%以上资金用于环保投入;盛泰水业以“煤水共采,变废为宝”为目标,将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疏干水收集并经过先进水处理系统的处理,生产出比民用纯水电导率更低的纯水,供给企业工业锅炉使用,并将浓水用于洗煤厂循环用水以及园区绿化、道路喷洒用水;内蒙古汇昌实业有限公司建设之初,环保先行规划,全力实现废气“零排放”、废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达标处理……
绿色发展为产业兴旺添活力,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增动力。海南区搭建绿色产业发展平台,加强全区协同规划,打造生态葡萄庄园、美丽田园、西行客栈,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锻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生态工程
守幸福
今年,海南区计划开展大气治理项目19个,其中能力建设项目1个,炉窑治理项目4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个,扬尘治理项目9个,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4个。全区18家重点企业均已安装VOCs在线监控设施并联网,完成“一企一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的修订,督促相关企业将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机制,18家重点企业年度检测任务均已完成;同时,建立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治理问题排查整改台账,排查发现问题83个,督促整改完成80个,其余3个预计年底前完成整改;实施年度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4个,目前均已完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沿岸污染源全面排查;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河道卫生环境管理,巴音陶亥镇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组织30余名环卫工人集中力量改善黄河滩区、苦水沟等河道沿岸环境,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维护河流生态体系健康。
赛汗乌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队”,常年定期组织农区志愿者巡河,捡拾河畔的白色垃圾,为保护母亲河贡献志愿者力量。
与此同时,矿区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整治也加入消除安全隐患的队列里,改善城区地貌景观和交通景观的负面影响,通过植被恢复起到防沙治沙的效果,改善区域人居环境,通过环境整治,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潜力……
如今,推窗见绿、满城见花、抬头见蓝,海南区的“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
做好监管
筑屏障
近年来,海南区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印发了《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及《农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保障农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也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对重点行业专项检查、双随机执法,严肃查处超标排污、超总量排污、不落实扬尘管控等环境违法行为,定期组织开展排污许可证专项执法检查,对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动态预警监管,严查无证排污和不按证排污违法行为,目前已纳入排污许可管理企业252户,重点管理企业55户,简化管理企业45户,登记管理企业152户。今年以来,海南区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03件,罚款1200.7万元。
市生态环境局海南区分局局长马海飞说:“我们将紧紧围绕五大发展任务,以落实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以重大项目环境保障、风险隐患排查、污染防治攻坚、督察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为落脚点,全面提升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水平,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如今,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正成为海南人民更多的生态福祉,护绿、爱绿、逐绿正在成为海南人民共同的追求。今后,海南区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奋力抒写生态文明新篇章,奏响绿色发展的主旋律,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作者:丁宇婷;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2-12-29 09:52:04
乌海日报社 | 2022-12-28 09:30:53
乌海日报社 | 2022-12-26 09:19:53
乌海日报社 | 2022-12-26 09: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