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四)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1-05 09:24:38

瓷蒺藜

铁盔甲

铜鸣镝

青铜剑

在古代,除了战马是宝贵的战略物资外,刀剑、武器、盔甲等也是战争中决定胜负的要素。

在市博物馆里,还有这样几件“宝贝”,有可能被作为武器使用的青铜刀剑、有保护战士的盔甲,还有结合了古代发明家奇思妙想的“土炸弹”,快来瞧瞧都有啥吧。

褐釉瓷蒺藜

年代:西夏

规格:长18.7厘米、宽18.5厘米高13.4厘米

“蒺藜”本来是植物,外观是一颗长满了刺儿的小毛球。博物馆里的这枚蒺藜可不是植物,它是瓷做的。

这枚蒺藜呈平底圆球形,周身布满粗壮的钉刺,内部中空,顶部有一圆孔,这是用于内部安置火药及引火线的,外表还被涂上了褐釉。

瓷蒺藜是西夏党项族发明的一种武器,内装火药,点燃引线后抛向敌军,爆炸后碎片四射,杀伤力惊人。西夏能够和宋、辽、元等势力抗衡,与其重视军事武器革新是分不开的。

铜鸣镝

年代:汉代

规格:高3.6厘米

这枚鸣镝呈橄榄形,上端呈四棱锥形,不甚尖锐,镝身中空为鸣腔,表面四棱间隔分布着四个圆形哨孔,横截面为圆润四方形;镝尾圆收,用于插箭杆。

鸣镝是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一种箭簇,因其有发声装置,射出后会有响声,一般做示警或发布号令之用。关于鸣镝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匈奴列传》,冒顿作鸣镝,弑其父,群臣莫不听从,遂自立为单于,史上留名。

铁盔甲

年代:元代

规格:铁胄直径28.5厘米、身甲宽60厘米、膝裙长72厘米

这套铁盔甲由铁胄、身甲和两片膝裙组成。胄顶设竖直的缨管,自顶部向下分布着四道突脊,与下方连珠纹铁箍相连,其下是一圈宽沿。身甲肩部是左右两片护肩铁甲组成,前胸与后背均由甲片编缀而成,甲片为长方形,下部呈圆弧形。膝裙亦是由长方形甲片编缀而成。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盔甲作用非常的大,它不仅可以抵御弓箭、刀枪的袭击,还可以阻止例如火绳枪等所产生的威胁。在古时候的战场上哪一方的盔甲抵御力更强,将直接导致哪一方在战场上更占优势。

螺纹柄青铜剑

年代:春秋

规格:通长26.3厘米

这把青铜剑算是“匕首”的前身。蕈形剑首,顶端有圆形孔,两侧有长方形孔,便于佩戴。剑柄装饰粗螺纹,椭圆形剑格,与剑身融为一体,剑身直刃,剖面呈菱形,制作简洁实用。

主办

乌海日报社 乌海博物馆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沟通历史与未来的桥。

都说,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就要去这座城市的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展品与历史对话,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浩荡的时光长河;在这里,我们也可以通过藏品与先贤晤面,掀开历史的面纱,接受文明的熏陶和洗礼。

我国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乌海博物馆也不例外,作为现代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乌海博物馆承担着展示自然和人类遗产的重要使命,这里馆藏的每一件展品,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为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贯彻落实全区“两个打造”专题工作调度会议精神,本报与乌海博物馆联合推出“博物馆里的宝贝”系列专栏,带您一起去欣赏本地区的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感受黄河岸边的璀璨文明。

(作者:韩建慧;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