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文化经典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6-13 09:28:29

马头琴表演。

剪纸。

布艺。

手工艺品。

中式插花。

挂毯织造。

唐卡装裱。

糖画。

蛋画。

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它们源于民间,凝结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智慧,历经数百年岁月,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魅力不减。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市文体旅游广电局等部门在市人民公园共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市民在感受传统文化丰厚底蕴的同时,积极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动首先为市级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传习所授牌,紧接着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传统武术、马头琴、古琴、对口快板以及自治区级、市级的非遗项目三才翻子拳、吴氏太极十三式、卢氏太极拳二十七式、十三太保武术内养功等非遗项目的精彩展演,让广大市民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领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活动还以展板的方式展出了我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葫芦烫画、宣纸烫画、挂毯织造技艺、唐卡装裱技艺、插花技艺、糖画、剪纸等纷纷亮相,此次参展的还有正在申请非遗的传统技艺、工艺美术类项目等。这些项目通过传承人的现场展示,彰显传统手工技艺的巧夺天工,让人连连称赞。“拿起剪刀在纸间游走,便能剪出精致的图案,真神奇。”市民王乐说,“每一个展位我仔细观察了,感受到艺术的美好和非遗的魅力。”

市民王茜说:“我听说有非遗项目展示,便带着儿子来看,想让他从中了解非遗文化。”

展示销售区的蒙古族头饰、沙枣核饰品 、手工酸奶、糖画、手工布艺、根艺等产品,吸引了大批市民观看、欣赏、购买。

同时,我市还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和现场讲解,让市民对相关法律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

据了解,我市因文化的多元性而有着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我市持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不仅为非遗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还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及扶持力度,探索师带徒、家族传承和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据了解,我市现有7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10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18个项目列入区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现有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名、市级14名、区县级15名。

(作者:赵荣;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