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6-02 09:30:40
【建设美丽乌海】
窑洞风情民宿。(曹艺 摄)
技术人员查看葡萄长势。(曹艺 摄)
沿海南区西行客栈一路走来,错落有致的民房色调统一、平整的路面从村头向四周延伸、农家乐内满是笑语欢声……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海南区赛汗乌素村大力推进农区道路改造、乡村旅游建设、水系整治等工作,努力打造集农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田园景观,农区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美
2015年以来,海南区委、区政府依托我市境内唯一一段黄河西行的区位优势,采取“企业开发+政府补贴+群众自筹”的模式,为141户原址农居翻建了砖混结构的新房,按照农家客栈的布局,配套建设民宿、农家乐等,并开发乡村自行车赛道、野外宿营地等旅游项目,建成了我市乡村旅游中极具风格的“西行客栈”,为乡村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五一假期,西行客栈新改造的窑洞民宿正式对外开放。该民宿共有窑洞17孔、套间8个,于2021年底完成内部装修。窑洞民宿的外形古朴,内部设计则兼具田园风格和现代装修,设有客厅、卧室、洗手间等,能够满足多人乡村旅游居住。“我们以乡村民居为主,结合现代化元素打造民宿,这里可以户外烧烤,也能品尝农家乐,可以带动村民销售农副产品。接下来,我们还将陆续增加户外泳池、儿童娱乐设施、文化展厅等项目,为孩子们提供观光研学的好去处。”君晨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骏说。
近年来,赛汗乌素村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建房、修路、兴水利,一项项新农区建设工程逐步实施,不仅改善了村内的环境,也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日,赛汗乌素村村企联建项目“游客中心”正在有序建设中。建成后的游客中心包括水冲式卫生间、活动室等,可实现旅游产品销售,还能带动村民就业和招商。“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形成乡村旅游长效机制,为村民提供更多增收致富的新渠道。”赛汗乌素村驻村工作队成员刘占林说。
从实施改房、改街、改墙等工程到修道路、兴建文化广场,再到水网改造、改厕、改圈等基础设施建设,赛汗乌素村以村容村貌改善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农区经济发展、保护村庄生态,为发展乡村旅游、观光采摘等产业项目提供良好保障。赛汗乌素村将环境治理、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发展作为重点工作,科学谋划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刘占林说:“几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将‘户厕改造’与改水、环境综合整治、倡导文明新风相结合,围绕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农区绿化等重点难点,结合本村实际,多形式、多途径探索农区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相关工作。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大家没有任何破坏黄河生态环境的行为,都能共同保护好生活的环境。”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赛汗乌素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嘱托,不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知青文化,推选本土诗词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积极开展“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北方海南“黄河风”丰收节、年货节等活动,努力让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环境良好,激发大家对传承黄河文化、留住美丽乡愁的认知认同。
产业兴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乡村旅游依然是本地游的“主角”。赛汗乌素村也热闹起来,踏青赏花、时蔬瓜果采摘、自助烧烤等活动引得许多游客前来。“孩子在游玩儿过程中不仅能体验乡村游的乐趣,也认识了许多新鲜事物,寓教于乐,非常有意义。”市民周丽华说。
黄河水、风车、旧坝址、知青故居……近年来,赛汗乌素村以产业兴村、企业带村、特色立村为发展思路,大力打造观光旅游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很多居民开起了农家乐,也带动了村内农副产品的销售。如今,赛汗乌素村不仅有看不够的风景,还成为具有黄河文化、农耕文化,集观光、采摘和农家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新村。
近日,位于赛汗乌素村的阳光田宇葡萄种植大棚内,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曹正涛正认真查看着葡萄的长势。这些葡萄“住”的可不是一般的大棚,而是装有“暖气”的阳光暖房。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大棚里的葡萄已经开始发芽、抽枝、展藤,一片生机盎然。“我们通过技术改造打造设施农业,今年,我们试种了21栋温室阳光玫瑰葡萄,通过标准化种植和精细化养护,让每串葡萄控制在60粒至70粒,每粒12克至14克重,并且在春节期间供应市民餐桌。”曹正涛说。
2021年起,海南区赛汗乌素村开始实施700亩设施葡萄项目,在村集体土地上建设设施葡萄大棚,同步建设蓄水池、绿化带、配套照明设备等,以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赛汗乌素村土质好,种植出来的葡萄口感好、糖度高。今年,阳光田宇的21个温室项目实验成功后,将把这些经验复制在村内700亩的设施大棚中,可以增加技术工种就业岗位,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更多村民的钱包鼓起来。”刘占林说。
此外,赛汗乌素村还与阳光田宇酒庄合作建设了林下经济养殖园,阳光田宇酒庄和村集体经济合作总社以场地入股30%,剩余70%全部由赛汗乌素村困难群体以资入股或以劳入股,林下经济养殖园有禽类养殖、真人CS基地、鱼塘等多个项目。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赛汗乌素村在海南区委、区政府及文化旅游部门的指导下,依托黄河优势,以阳光田宇、赛汗乌素、西行客栈为着力点,强产业、补短板,打造观光旅游、休闲采摘、民宿、农家乐为重点的黄河岸畔风情游。为进一步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赛汗乌素村还与市骑途俱乐部、信鸽协会、勇峰户外等俱乐部形成了共建共享关系,宣传村内旅游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提高知名度。
村内合理规划乡村旅游和农业生产布局,为相关产业和领域提供扩容空间。“我们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高标准推进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建设,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土地集中连片、耕地自动灌溉,合理规划乡村农耕、旅游等区块,将种植区、养殖区、生活区分开,便于发展多类型多业态的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与‘旅游+’共同发展。”刘占林说。
(作者:曹艺;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2-06-02 09:30:40
乌海日报社 | 2022-06-02 09:28:00
乌海日报社 | 2022-05-23 11:01:32
乌海日报社 | 2022-05-19 09: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