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6-02 09:28:00
被救助的赤麻鸭幼崽。
5月24日,在市自然资源海勃湾综合服务中心,6只可爱的赤麻鸭幼崽正在嬉戏玩耍。当天,它们的小窝又迎来一只小赤麻鸭的加入。据了解,这7只赤麻鸭幼崽都是通过群众报警,由民警交由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照料的。
5月15日21时许,海勃湾区公安分局新华街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其在阿拉善盟至乌海市高速路段发现一窝6只“野鸭幼崽”,考虑到附近车流量大且车速较快,热心群众担心它们发生意外,遂将其带至新华街派出所,希望民警妥善处理。民警将这窝“野鸭幼崽”带回屋内,一边检查它们是否受伤,一边联系市公安局环食药侦部门帮助鉴别。经鉴定,认定这窝“野鸭幼崽”属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赤麻鸭。经民警与热心群众的悉心照料,小赤麻鸭很快恢复了精神。民警与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因时间较晚,它们先待在派出所度过了一夜。
次日9时,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来到新华街派出所对赤麻鸭幼崽进行检查,发现幼崽还不具备放生条件,便先行带回饲养。5月24日,市自然资源局又接到大庆路派出所的电话,称群众救助了一只赤麻鸭幼崽,遂将7只幼崽一同照料,待其具备放生条件后再进行野外放生,回归自然。
“一旦接到群众或相关部门提供的线索,我们会第一时间前往目的地,本着有求必救、有救必速、救而有效的原则,确定野生动物物种并实施救护。在这里还想提醒大家,如果看到野生动物幼崽有生命危险,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实施救助。如果在安全开阔的动物栖息地发现幼小的野生动物,尽量不要打扰它们,让它们在原地等候‘家人’即可。”市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宗丽琴说。
据了解,赤麻鸭属雁形目鸭科,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保护动物),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淡水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鱼虾、水生植物为食,4至5月繁殖,在荒漠水域附近洞穴和草原上营巢,每窝产卵6至10枚。
乌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穿城而过,具有湿地、草原、林地、山地、沙漠等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位于全球候鸟迁徙路线的东亚—澳大利亚线和我国境内青海湖—三江湿地迁徙路线上,为众多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每年有大量候鸟迁徙我市。目前,我市共有陆生脊椎动物174种。在我市陆生脊椎动物类组成中,鸟类种数量最多。近年来,市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加大对沿黄河候鸟栖息地以及各类候鸟的保护力度。如今,越来越多的迁徙鸟类在我市停驻补给,部分红嘴鸥、灰鹤、赤麻鸭等鸟类更是在乌海安家落户,由候鸟变为留鸟。
“每年尤其是春夏季,我们加强鸟类保护、救助、宣传力度,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自然环境的保护,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在候鸟迁徙时间,向候鸟聚集地周边的居民发放联系卡,若发现伤害鸟类的事件,可及时举报;同时,与各部门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加强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防控宣传,营造全市爱鸟护鸟的氛围。”宗丽琴说。
(作者:曹艺;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2-06-02 09:28:00
乌海日报社 | 2022-05-23 11:01:32
乌海日报社 | 2022-05-19 09:32:24
乌海日报社 | 2022-05-19 09: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