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5-19 09:32:24
美丽宜居。(王超 摄)
花丛中蝴蝶蹁跹。(曹艺 摄)
绿道骑行。(曹艺 摄)
5月的乌海,蓝天白云下,花木繁茂、水鸟翩跹,人们或在公园、绿道上散步,或走进农区骑行或小憩。
近年来,我市以节约化、人性化、色彩化、品质化、精细化、智能化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和品质提升工作,无论是建设者、见证者,都感受到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也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爱水护水守住水清岸绿
多年来,我市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加快建设幸福河湖,努力让河更畅、水更净、岸更绿、景更美。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居民史彩云专程到乌海湖打卡拍照。“这里既有沙又有水,沙水景观结合得特别好,还有许多娱乐项目,即使是土生土长的乌海人,也常来这里放松身心。”史彩云说。 在乌海,可观平湖、望高山,与三五亲友享受休闲时光,也能徒步、越野,尽情体验户外运动的挑战与乐趣。今年86岁的王淑珍见证了乌海从满目黄沙到遍覆绿茵的发展变迁,她饱含深情地说:“现在我们这座城市绿化得这么好,真是太不容易了。”我市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休闲资源,黄河穿城而过,流经城区100多公里,并形成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高山、湖泊、大漠、湿地、草原并存,形成了“一半湖水一半沙漠”的壮景。水系建设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生态工程、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城市水系规划建设力度,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切实把水资源开发好、保护好、利用好。
宜居的环境不仅吸引着人,也迎来了不少“新朋友”。“10多年前,甘德尔山还没有绿意,候鸟也没有集中到我市停脚,从乌海湖建成蓄水后的第5年起,大批红嘴鸥每年都要到我市‘做客’,我们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到沿黄河的候鸟聚集区巡逻,现在市民爱鸟护鸟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海勃湾区公安分局环食药侦大队民警刘贤昊说。
每年3月初到4月中旬,大批候鸟迁徙我市,在乌海湖形成了人鸥互动的和谐美景,常有摄影爱好者举起“长枪短炮”,捕捉不同鸟类的各种姿态。“乌海湖一号码头就在城市里,能在城市里看到这么多的红嘴鸥可真是壮观,我们常拍的白鹭、天鹅对环境十分敏感,如果生态不宜居它们是不会来的。”摄影爱好者贺建华说。
立足地区禀赋、突出地域特色,我市全面加快城市水系建设,逐步提升黄河引排水能力,以乌海湖为主的城市水生态系统为城市注入了无限活力。为让黄河水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排得出,我市始终坚持生态绿化量水而行,推广选用节水耐旱植被,建立科学的生态绿化用水制度,普及智能化灌溉管理,将再生水、雨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实现精细化管理。
绿化美化提升城市颜值
“绿道蜿蜒向前,湖光山色移步换景,这次骑行很愉快。”这是市民张扬近日在“朋友圈”中的分享。时下的乌海湖、运动公园、龙游湾湿地公园等成为很多市民踏青赏景的首选,集采摘、拓展、亲子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活动也备受青睐。
“每年都能看到城市绿化的一些小变化,去年甘德尔河新种植了大片的荷花,今年夏天肯定会开得更好。今年我在龙游湾湿地公园新发现了一处紫色的花丛,里面满是蝴蝶,许多人都在那里拍照留念。”市民朱婷说。今年,我市高标准高品质推进城市各节点绿化美化工作,实施了多个景观绿化提质工程。开工建设了滨河二期及周边园林景观建设工程——甘德尔河水生态文化科普公园,持续提升园林城市品质。
改造、提升公园不仅为城市增加了绿地面积,也是打造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健康城市的现实着力点,我市通过择空补绿、拆迁建绿等方式增加绿量,着力打造“五分钟休闲绿地”和“十分钟休闲圈”,并按照“绿随路延、一街一景”的建设原则,在道路两侧设置景观绿带,让绿色成为城市的主色调。
“我家旁边就有一个大公园和一个‘口袋公园’,环境特别舒适,我每天都带着小孙子来乘凉赏景。”海南区居民胡松华说。今年,我市园林部门提前对城区绿化工作做出详细的设计安排,确保全市绿化景观的完整与美观。今年春季,我市按设计规划有序开展景观绿化改造工作,通过见缝插绿、破硬复绿等方式,扩展城区绿地量。
节能环保乐享绿色生活
山揽翠,水涵青,湖光山色的美丽画卷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
约三五好友,到沿湖步道跑步或骑行;乘坐新能源公交车,让私家车“休个假”;晚上在公园散步,消散一天的疲惫……为鼓励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我市引进了共享单车、新能源公交车等缓解交通压力,并在公共区域投放了各类健身设施,鼓励市民多运动、享健康,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出行和全民健身活动越来越多。乌海湖东岸绿道成网,各农区硬化步道穿村而过,近年来,我市承办了马拉松和自行车、帆船等各类赛事,生活与生态的完美融合让乌海更利于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城湖相融、山水相依、文景相生的滨水生态绿城也吸引着更多人加入绿色生活的行列中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饮食分餐、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也成为许多人的行动自觉,“现在我家日常都会分餐饮食,只有将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内化成为个人自觉、固化为行为习惯,才能带动下一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市民于海凤说。生活质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市在各领域大力倡导节能环保,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生产生活各环节的节能减排力度,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正影响着这个城市和人们的生活。
(作者:曹艺;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2-05-19 09:32:24
乌海日报社 | 2022-05-19 09:29:21
乌海日报社 | 2022-04-28 09:53:34
乌海日报社 | 2022-04-28 09: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