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深处 问“景”知否(下)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5-17 10:02:20

亲水平台风光美。

登烽火台可观黄河落日。

蝶恋花广场景色美。

市植物园位于海勃湾城区北部,西至机场路、北至林荫大道、南邻双拥街,占地140公顷,面积是市人民公园的4倍之多,被海拉路分为东、西两个区,东区面积30公顷,西区面积110公顷。西区于2003年开始改造,2004年9月对市民开放。2012年,西区再次进行了改造。2013年至2014年,东区进行改建。改造后的植物园内有针叶林观赏区、阔叶林观赏区、小龙湖游乐区、凝园、花卉观赏区、桑园、品种园等,是一处集育林、观赏、游览、科普教育、推广利用为一体的自然式园林。

然而,谁能想到,如今春赏海棠夏观荷、秋品菊花冬看雪的市植物园,曾经是一大片任谁看了都“头疼”的荒沙滩。

园区功能更加突出

如今,市民走进市植物园南门,向东可以到森林舞台跳舞,向北可以在游园路上散步,也可以带着孩子向西来到鹿园,到璞玉湖乘船游玩……

这些游玩、娱乐、休闲的功能区是在2003年改建期间修建的。当时,相关部门考虑到,建成后的植物园既要体现育苗、造林、科研功能,也要有开放式园林供游人观赏、游玩、娱乐、休闲的功能,同时建造的景观也要与其他公园有区别。最终,植物园园林景观的设计定位是以培育发展绿色植物景观为重点,形成树木、花草、湖岛、沙地、溪流、石径、雕塑等园林小品多种景观相依相衬,具有乡野情趣和民族特色的自然式城市园林。

按照这个定位,市植物园扩大林木花草种植,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沙生珍奇植物的种植。各种树木也按照开放式园林的模式,进行规划、设计、整修,培育植物景观,适当增加园林小品,努力创造意境美、形态美、色彩美。

曾任市植物园主任的王慧君介绍,在植物园改建工程中,我市文化名人尹君曾为植物园的建设给出了一些设计意见。书法家周天甫还为各个景点题字,供游人参观。

王慧君回忆,改建过程中,园林职工勤勤恳恳,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植物园建设中。韩永青是学园林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也是参与市植物园建设的骨干技术人员。在植物园改建的那段日子里,他早晨7点多就到现场,晚上9点多钟才离开,奔波忙碌,鞋被顶破了一个洞,鞋底也磨破了。“不是没钱买鞋,而是忙着改建工程,没有时间去买。”王慧君说,韩永青每天不是在施工现场,就是走在园区里,靠着双脚走遍了植物园的角角落落。

园区景点错落有致

任何一座园林公园,都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景区组成的。改造后的市植物园兼具育林功能、观赏功能、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

市植物园职工马卫东介绍,随着植物园周边小区的建设,人口增多,植物园的游客也在逐年增加,市民到植物园锻炼、健身的增多,改建好的各个广场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位于植物园南门东侧的森林舞台是为市民、游客提供各种文体活动的地方,舞台上方设有张拉膜,用来遮阳、避雨;南门正对面的小广场等处则设有健身路径区域,市民可以在那里锻炼身体;君悦大道是市植物园西区最宽的一条主路(东西主园路),路两侧建有廊架,市民游园疲惫时可以在廊架下的长椅休息。在炎炎夏日里,可以一边乘凉,一边欣赏大道西侧水系开满的睡莲、荷花。

市植物园西区有四个人工湖,分别为小龙湖、璞玉湖、映月湖和南湖。小龙湖位于植物园西门旁;璞玉湖位于游客较为集中的南门附近,湖边视野开阔,湖内有游船供游客赏玩;映月湖位于北门附近,湖的南侧有落水墙,西侧有长方亭,北侧有木栈台。木栈台周边种植大量荷花,游客可以站在木栈台上亲水、赏荷花;南湖则位于市植物园东南,沿着湖岸布置多种园林小品,分别有膜结构亭、组合景石广场、休闲广场、晨练广场、蝶恋花广场。

小龙湖的由来

由机场路进出海勃湾城区,不少人都会经过市植物园西门,亲眼看到风景迷人的小龙湖。湖边设有水榭,休闲船坞、木栈台。它像一幅连绵的画卷,让人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触。

2004年,植物园改建工程中小龙湖的开挖,还有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趣事。市植物园退休职工张丽回忆:“小龙湖最初就是一片沙地,当挖掘工程收尾时,挖出一条小蛇,蛇在民间被称之为小龙,于是便将这个人工湖取名为小龙湖。”

柳岛的故事

小龙湖、柳岛和烽火台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小龙湖挖掘出的土堆成了柳岛,柳岛上建设了烽火台。

柳岛位于小龙湖东侧,依水而建,岛上绿色葱茏,生机盎然。柳岛,因岛上遍布沙柳、红柳而得名。

2004年调入市植物园工作的丁万荣,参与了改建工程中的绿化工作。据他回忆,当时的柳岛堆砌之初荒凉、贫瘠,最初只是栽种了几棵卫矛。这几棵卫矛,在运来的粗壮不说,还带着土球。由于铲车无法到达柳岛,卫矛只能靠园林职工们扛上去,人工栽、立、扶直、填土。“因为劳动强度大,晚上回到家端起饭碗,手都直打哆嗦。”丁万荣笑着回忆,我们在柳岛上栽种了红柳、沙柳等树木,并沿着小龙湖的岸边种植了爬地柏等植物,真的是将绿色一点点地播撒在了柳岛上。

在柳岛,最显眼的莫过于岛上高达9米的烽火台。据王慧君介绍,当时的植物园设计理念由我市文化名人尹君负责。由于我市境内有秦、明两个朝代的长城遗址,均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于是在植物园中建设一座烽火台,也是一种文化的展现。人们登上高高的烽火台向西远眺,可见黄河落日的美景,亦可俯瞰市植物园万树千花的芳容。

凝园的意义

走下烽火台向南便是凝园。在这里,园中枯木和绿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之所以取名凝园,是因为这里展示着一个凝固的历史,也昭示着对保护自然的呼唤。

据王慧君介绍,古石、枯木和远处的烽火台共同演示着乌海大地悠远而又荒凉的过去,震荡着土地对绿色生命的呼唤。凝园中的枯木有柳树、沙枣树和胡杨树,皆是从周边省市寻找运回的。在计划建园时,寻找看似景观,又不似景观的枯木是一大工程,尹君及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驱车出发,一路询问当地市民,去往有枯木的荒滩野地。“寻找枯木的过程十分辛苦,大家早早出发,逢人便打听,干粮矿泉水就是一天的伙食。”王慧君说,每每看到形状好,符合条件的枯木我们都高兴许久,留人看守着,及时雇车运回。

在凝园中,还有两个由园林人自己设计、搭建的凉亭。丁万荣介绍:“由于经费有限,我们便决定自己搭建凉亭。职工中有会木工活儿的,用园中干枯的刺槐树干为凉亭柱子,粗壮的枝条搭建凉亭顶子,最后盖上苇帘,建成了两座古色古香的凉亭。凉亭的地面则是由市人民广场改造时废弃的水泥地砖铺成。”除此之外,这些地砖还被用到植物园不少游园路的铺设中,如今还能看到。

植物花卉大观园

市植物园是我市最大的植物花卉大观园,里面不仅有针叶林观赏区、阔叶林观赏区,还分布着海棠园、花卉区、品种园、菊花温室等植物栽培区域。

海棠园中栽种的皆为改良后的海棠,约有17个品种,450余株。花卉区是市植物园中的一个主要景区,是最富有色彩的景点。入夏后,走进市植物园花卉区,里面姹紫嫣红,郁金香、芍药、牡丹等花卉次第开放。据了解,花卉区中会轮换种植多种不同花期的花卉,创造出花团锦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品种园则引进种植着白皮松、杜仲、四季海棠、红栌、黄栌、麦里等30多种植物。这里既是树木驯化的场所也是科普的好去处,可谓是植物园的缩影。

在虹桥东北侧是市植物园的菊花温室,这里作为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主要菊花培育单位之一,每年秋季,市民在“金秋菊展”中欣赏到的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各色、各类菊花大多出自此处。

据了解,菊花经过挑选母本、培养壮枝备用,再到采条、扦插、生根上盆,多次施肥,摘新、换头、定头、抹芽、绑扎,短日照处理等20余道工序。园林职工耗费近一年时间、精心培育、悉心管护方能出圃绽放。菊展结束后,撤回的菊花依次进行了修剪、脱盆、留根、母本种植,将残花、干枯密集的枝条剪掉,选用疏松、肥沃的新土将撤回的菊花按照品种、颜色分门别类种植在温室中,如此循环才有了连年不断的金秋盛宴。

景色秀美的东区

2013年至2014年,我市又启动了市植物园东区改建工程。

建设中,充分利用乌海具有生态代表性且景观突出的植物群落作为园内改建的主体要素,同时辅以在当地表现良好的外来植物,从而形成了一个生态健康、季相分明且能充分调动游人“形、声、色、味、触”这五感的互动环境。

园内设有内环路946米,外环路831米,中心大道303米,在为市民提供健身的同时,保证了消防车辆畅通无阻;同时铺设导游路1039.2米,满足市民游园;建有面积32860平方米的人工湖,湖边设置亲水平台、木栈道、凉亭、落水景墙、汉白玉栏平桥、汉白玉栏杆拱桥、仿古六角亭等。

除此之外,在东区入口处建设有5848平方米的半圆形广场(名为西门广场),广场外围设有两处落水墙,市民休闲娱乐时可以感受氤氲水汽。位于西门东侧还有一个螺旋广场,广场中心花坛种植有山桃、海棠、榆叶梅等,广场西南角的廊架可供市民休息乘凉。人工湖中心有座湖心亭,可经湖东北边木栈台进入,一幅江南水乡的惬意油然而生。在植物园东区高处还有一座仿古六角亭,站在亭中远望四周,微风习习,纵览市植物园东区美景。

(作者:赵荣;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