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 措施得当 今年春天 杨柳飞絮大幅减少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4-29 09:18:46

绿化带中,飞絮明显减少。

柳絮。

公园加大湿扫力度。

工作人员及时清扫。

抑制剂能有效减少杨柳飘絮。

最美人间四月天,繁花似锦,春意盎然,踏青赏花正当时。但与此同时,杨柳絮也变得蠢蠢欲动起来,虽说这是植物生长繁衍的自然现象,可还是给市民带来了诸多困扰,如开车不敢开窗户,出门必须戴口罩、帽子,有过敏体质的更是苦不堪言。

又到一年飞絮时,今年的杨柳絮数量如何?园林部门采取哪些办法?人们又该如何应对?

杨柳飞絮具有季节性

杨柳飞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每年的四至六月份,是杨柳飞絮较为集中的季节。

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绿化科科长连勤介绍,杨树和柳树一直是我市城乡绿化的主要树种,不仅有生长迅速、遮阴效果好、耐旱、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还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形成鲜明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连勤介绍,杨树和柳树都属于杨柳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花单性,柔荑花序。在每年春季进入生殖成熟期后,雌株产生大量飞絮。杨树先花后叶,雄花不产生飞絮,但是飘散的花粉可能造成人体过敏;飞絮是雌株种子的附属物,质地类似棉花,俗称“杨树毛子”。柳树是先叶后花或同时生长,柳絮是柳树雌株种子的附属物,更白,比杨絮量更大,更加细腻和分散,可结成团。

“单棵杨柳树从开花到飞絮飘完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但多颗杨柳树开花飞絮时间参差不齐。因此一次集体飞絮时间可能达到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连勤说,杨柳树生长快,而且树龄越大飞絮越多。

杨柳飞絮危害多

随着杨柳树逐步进入生殖成熟期,春季杨柳飞絮量逐渐增加,不仅污染人居环境,影响居民健康,还给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等造成了一定影响。

家住蒙西世纪城的居民王美兰说,小区里种植着柳树,就连马路上的行道树也是垂柳,远远看去,景观很美,但对于过敏体质的她来说却是一种煎熬。“每年杨柳飞絮我都尽可能地减少外出,需要外出时都会穿长袖,戴帽子、眼镜、口罩,即便如此仍旧难免中招。”王美兰说,去年因为过敏打针、吃药、忌口,身体不舒服,就连工作都没了动力。

4-5月份最常见的过敏原就是杨柳絮和花粉,其引发过敏造成呼吸道疾病,症状多为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甚至哮喘。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车莉介绍,杨絮、柳絮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没有害处的,但是对一些特殊的人群,特别是过敏体质的人,则会有一定危害。“杨柳絮本身就是一种过敏原,在杨柳絮飞扬的过程中,还会附着空气中的灰尘、细菌、花粉、病毒等,形成一种新的过敏原,从而使一些过敏体质的市民产生过敏反应。”她说,杨柳絮接触皮肤后产生刺激过敏症状,主要表现为颜面部、颈部出现红斑、瘙痒、肿胀、烧灼等。如果不小心将空气中的柳絮吸入呼吸道,会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自身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吸入柳絮后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情况。

同时,飞絮影响行人、车辆出行视线。杨柳絮如果进入汽车水箱、冷凝器,能够导致发动机水温过高、空调不制冷,甚至车辆熄火等问题,严重影响交通安全。提醒人们在出门时,应佩戴口罩、墨镜、穿长袖,回家先清洗双手、眼、口鼻,及时更换衣服,避免把外界致敏原带回家。

杨柳飞絮大量减少

王美兰告诉记者,每年飘絮时,即便环卫工人努力清扫,街路上仍落着厚厚的柳絮,车辆经过随风飞舞,但今年的柳絮明显少了很多。记者在大量种植杨树和柳树的公园、绿地、街道等处看到,虽然杨柳树已经开始飘絮,但数量却较往年少了不少。

以前,园林部门结合春季养护工作对杨柳雌株枝条进行修剪,利用高压喷水车、雾炮车等工程车辆冲刷树冠、冲掉花絮,减少飞絮在空气中的扩散。园林工人也会常态化用洒水车对公园、街道地面进行湿化,配合清扫,见絮即湿、见絮即扫,来降低飘絮强度。

近两年,为最大限度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园林部门除了采取降湿、及时清扫等方式方法,还给各个公园、街道主干线、住宅区周边等处种植的杨柳树注射“十里晴”抑制剂,来减少来年的飞絮。“在花芽分化期给雌株进行树干注射,其中的活性成分随树干木质部蒸腾液流向上传导至整个植株的生长部位,打破树体原有的激素平衡,抑制杨柳树的花芽形成,从而减少第二年雌株的开花量,能够减少90%的飘絮。”连勤说,每年飘完飞絮的一个月内,大约在5月10日-5月30日之间,工作人员根据温度等差异对杨柳树使用抑制剂。

市人民公园内,杨絮零星地飘飘洒洒,绿化带内只有少量的杨柳絮,工作人员则是边走边扫,园内锻炼人群丝毫不受影响。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往年人民公园里飘扬的飞絮如同下雪,路面和绿化带中都是雪白一片。“锻炼的人们呼吸量大,降落的飞絮扑面而来,又痒又难受。”李先生说,今年杨柳絮大量减少,漫天飞舞的情景不再,少量的飘絮并不影响市民锻炼,洁净的公园给更多人带来优质的游园体验。

飞絮火灾仍不可忽视

往年,我市曾发生多起由飞絮爆燃引发的绿化带火灾事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虽然今年杨柳飘絮大量减少,但仍能见到“集结”在路面和绿化带中的杨柳絮。

预防飘絮火灾同样不可忽视。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张磊介绍,杨柳絮中含有大量油脂纤维,燃点低、燃烧快,沾一点火星就可以在2秒内迅速燃尽。在杨柳絮周围放置树叶、纸箱等可燃物,杨柳絮被点燃后,不到5秒钟,周围可燃物就会被引燃。一旦杨柳絮起火,很快就会出现‘火烧连营’的严重后果,如果点燃周围其他易燃物品,消防员接警到达现场时火势很可能变大,甚至难以控制。

今年,我市消防部门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强化消防检查,对于杨柳絮重点防范区域,加强清扫工作,必要时开展湿化作业。同时,消防部门深入社区、学校等重点单位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引导市民关注杨柳絮易燃情况。张磊说:“孩子的好奇心重,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薄弱,他们看到点燃柳絮的视频后,会出现模仿的情况。因此,学校是宣传的重点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要加强对孩子的看管和安全教育,避免点燃柳絮取乐等的情况发生。

最后提醒广大市民:及时清理附着在易燃物上的柳絮,如家庭厨房要及时配置纱窗,勤打扫,防止在做饭时产生的明火将飘入的柳絮引燃;停车场及小区的物业服务单位应及时清扫场地内的杨柳絮,防止出现火情,引燃车辆,导致损失扩大;私家车主要加强车辆保养,防止飞絮大量堆积在汽车发动机舱内,引发火灾,同时在停车时也要观察车辆周围情况,发现柳絮堆积及时清扫或避免停放车辆;在室外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的场所,更要注意及时清理柳絮,消除隐患;吸烟的市民要坚决杜绝随手乱扔烟蒂的陋习,确认烟头完全熄灭以后再扔进垃圾桶。遇到柳絮大面积堆积,要及时清扫,并可用水浇湿,或用黄沙、泥土进行掩盖,以免留下火灾隐患。一旦发现火情,及时报警求助。

■ 链接

如何应对 春天里的飞絮之扰?

人间四月天。当绿意在杨柳树枝头加速蔓延,飞絮的困扰却随之而来。

为什么近年来春天飞絮漫天如此常见?扑入我们眼睛、鼻子里的飞絮,是引发过敏的一大“元凶”吗?怎样才能避开飞絮之扰?记者2日采访了有关专家。

“杨柳飞絮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张志翔说,它是杨柳雌株的种子和衍生物。杨柳树为传播繁衍下一代,扩张种群的规模,每逢春天,就“派出”白色絮状的绒毛,携带着种子,以风为媒,漫天飞散。

在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所长张建国看来,漫天飞絮的背后,其实是我国不断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的步伐加快。他说,多年前北京虽然没有飞絮满城的烦恼,却曾频频困于扬沙浮尘,而治理的主要办法就是大力植树。那时我国城市绿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杨树和柳树凭借着适应性强、易于繁殖成活且生长速度快、养护成本较低、生态效益明显等先天优势,成为北方一些地区绿化的主力树种。近年来这些杨柳树逐渐成熟,飞絮也有所增多。

但是,无论是推进国土绿化,还是建设美丽中国,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正因此,飞絮给你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漫天飞絮的季节,恰逢花粉过敏高发时期。飞絮是否会引发过敏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治医师崔乐认为,春天柳絮飘到皮肤上,吸到鼻子里会很痒。但柳絮本身不是过敏原,它引起的只是一种物理刺激。

尽管如此,在飘絮高峰期,飞絮仍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比如,杨柳飞絮比较蓬松,遇到明火会很快燃烧,加之其本身十分轻盈,随风飘荡,一旦遇到火星,极易引发连环火灾。

再比如,杨柳飞絮随风飘荡,带着地面上的粉尘、微生物扑到人们脸上、鼻腔,或者堆积在某个角落,给清洁、打扫带来困难,也是一种生态污染。此外,飞絮可能遮挡行人、车辆出行视线从而影响交通安全。

根据预报,目前河北南部地区已于3月28日进入杨柳絮始飞期,中部地区始飞期预计将出现在4月5日左右,北京和天津城区杨柳絮始飞期预计在4月7日到8日,河北北部地区将于4月底出现飞絮。

为了减少杨柳飞絮带来的影响,目前北京等一些城市已经重视对杨柳飞絮影响的重点区域进行治理。

“考虑到生态效益和成本,简单粗暴地对杨柳树雌株一伐了之并不现实。”张建国说,目前已经在逐步推广一些方法,尽量减少飞絮对人们生活的干扰。如在造林绿化时多种雄株少种雌株、通过注射化学药剂抑制雌株种子的发育和成熟、逐步淘汰衰老退化的杨柳树并优化配置树种等。

他说,目前中国林科院等科研单位也在探索对杨柳树雌株进行遗传改良,希望利用基因沉默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抑制雌株种子纤维毛的发育,培育少毛或无毛的杨柳品种。

此外,一些城市及时用高压水枪冲洗、疏枝,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二次飘絮”。

在个人防护方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王成硕说,无论是为了疫情防控,还是预防花粉过敏、飞絮干扰,现阶段都鼓励人们外出时佩戴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起到防护作用,尽量不穿易黏附飞絮材质的外衣。

专家建议,人们户外锻炼应尽量选择飞絮较少的时段,比如清晨、夜晚或者雨后。外出后返回应先洗手,同时清洗鼻腔和面部,及时清扫外衣上的飞絮。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作者:赵荣;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