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2-23 09:58:43

观众席爆满。

小选手表演惟妙惟肖。

录音师等后勤人员一丝不苟地工作。

部分留存的音像资料。(赵荣 摄)

工作人员反复核对比赛分数。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为广播储备节目素材,从1996年开始至2015年,乌海人民广播电台(2011年与乌海电视台合并为乌海广播电视台)先后举办了十一届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这项活动不仅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还吸引了几百名热爱讲故事的小选手参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成为当时的文化品牌节目,影响力之大可谓空前。

从1996年开始至2015年,乌海人民广播电台(2011年与乌海电视台合并为乌海广播电视台)先后举办了十一届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今天,本报就为大家讲述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那些难忘的故事和精彩的瞬间。

影响空前的少儿盛事

1996年,从提高少儿、幼儿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力,丰富其课余生活为出发点,乌海人民广播电台领导班子经过研究,决定在六一儿童节前举办全市第一届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活动意向虽然明确,但经费却没有着落。时任乌海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的常力雄在和邮电局相关领导聊及此事时,该领导说:“为孩子办的事儿是大事儿,这次的经费我们出。”就这样,首届“邮电杯”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紧锣密鼓地筹备开来。

时任电台文艺部副主任的王军回忆,那时候我市少年儿童的活动少,这项活动吸引了不少少儿、幼儿,家长们的报名热情非常高。“这是我市首次针对少年儿童举办的大型讲故事演讲比赛,分为幼儿组和少儿组,年龄分别在3—6岁、7—12岁之间,前来报名的市民络绎不绝。”王军说,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每位选手的演讲时间需控制在5分钟以内。比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了赛事细则,同时邀请市教委、团市委、市少工委、市妇联、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相关人员作为评委。

据时任乌海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现任乌海广播电视台总编辑的张杰介绍,赛场就是当时广播电视局三楼的会议室,条件简陋,没有背景画不说,墙上还裸露着红砖,影响摄影和摄像的画面美感。“发现问题时已经是开赛前一晚,我和常力雄就想到了画工不错的媒体人康小林,当即找到他,请他为比赛画背景。”张杰说,现买材料,连夜作画,终于在开赛前挂了上去,而当时颜料还未干透。此后,康小林成为赛事有力的“外援”,多次免费为比赛绘制背景。而那个时代还没有彩喷,背景中的每一笔、每一个色块、每一个细节都是手工完成。除此之外,赛事技术组、安保组等都紧张有序地为比赛服务着。

比赛中,幼儿组和少儿组的小选手依次登台,讲述了内容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富有童趣的故事,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当时借助自身优势,电视台现场录制、电台现场录音,最后分类型、分时段在两大媒体播出播放。

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不仅为全市少幼儿故事演讲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还提高了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加之广播电视的强势宣传与播出,该比赛一度限制报名人数。每次比赛后,不少家长和孩子都期盼地询问,明年什么时候办?欲提前准备,多加练习。一些幼儿园和学校则提前在校内进行海选,推出优秀选手参加该比赛。

1997年后,第二届、第三届“邮电杯”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接连举办。到1999年,这项比赛由于赞助单位的机构整合,赛事名称变更为首届“邮政杯”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实为第四届比赛)。“这里的首届指的是邮政杯的首届,而非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的首届。”张杰说,从1996年的第一届开始至2015年,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先后举办了十一届。后来,随着少儿培训机构和少儿活动的不断增多,以及市场变化、单位机构改革、经费等原因,比赛停了。

张杰表示,乌海广播电视台有计划再次开启该项比赛,继续为我市的少年儿童服务。

精彩背后的默默付出

每一场比赛都有很多人为之服务,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也不例外。张杰介绍,每一次比赛,乌海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后来的乌海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均放弃周末休息的时间,加班加点。赛前的报名、筛选以及会场布置,赛中主持、技术和安保,赛后还要忙着剪辑、播出。

每次比赛都是电台技术部主任薛君萍最为忙碌的时候。有一次,她的女儿被东方红幼儿园推选参加比赛,她虽然知道女儿要参加比赛,却无暇顾及,一大早便出了门。小女孩只扎着简单的马尾就来参赛,看到妈妈后噘起了嘴。一旁的同事发现后帮忙编发盘发,让孩子以最佳的状态参加比赛。“在如今看来,这样的比赛有很多,但在当时,这场比赛却倾注了我们全部的心血,不容有一丝马虎,也不能出现一丝纰漏。”她说,赛前要制定方案、应急预案,反复调试设备。赛后,工作人员还要在所有磁带和MD中挑选出获奖作品进行剪辑制作。十一届比赛,从未出过错,没有补录,播出、播放的均为现场原期声。

每一届比赛都有不同的赞助单位,“邮电杯”“邮政杯”“联通杯”“同得利杯”“西水创业杯”“东方红杯”及“人保财险杯”等等。可即便如此,比赛经费也捉襟见肘,不仅工作人员没有报酬,就连给孩子们买奖品也得精打细算。

“当时,很多人有着收听广播的习惯。我们就想着为孩子们发放一批小收音机作为奖品,但市面上一个像样的收音机至少需要八九十元。后来打听到每天有进货的班车直达兰州,在那里的批发市场能买上质优价廉的收音机。我和时任办公室主任党卫东就买了票跟着车前往兰州。晚上天黑出发,第二天天不亮到。我俩在批发市场看了又看,最终以28.5元一台的价格成交。别人写地址发货,我俩为了省钱自己背着收音机回来。”张杰说,但最后看到孩子们拿着心仪的奖品爱不释手,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乌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郭迎辉告诉记者,她曾参与主持该比赛十一次,并成为2015年第十一届比赛的评委。担任主持人时,她最忙碌的莫过于晨起化妆、盘发。8点钟开赛,早晨6点就要起床,到市中心最好的化妆室去化妆。早些年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加之乌海风沙大,郭迎辉常常为保持妆容和发型头疼。“好多届比赛的场地通风不好,五月底天气炎热,出汗、掉妆是常有的事儿。”她说,组委会为大家准备了湿毛巾降暑,自己只能不时补妆。这些在郭迎辉看来都是能够克服的小问题,最让她担心的是,刚刚宣布上台的小选手因为怯场,要么站在台中央不说话,要么呜呜哭着找妈妈。每当这时,郭迎辉总是用最温柔的话语,耐心地引导着小选手,让他们尽快进入状态。当时还有电台技术部的马彩霞、专题部的雷彩霞等许多工作人员积极帮助小选手完成演讲。

资深媒体人康小林曾是多届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摄影师,并多次采写消息、侧记等。据他回忆,当时拍照用的是胶片,预判、抓拍显得尤为重要。康小林忙碌在赛场内外,小选手的精彩表现、评委的严肃认真、主持人的活泼灵俏、家长的紧张焦急等都被他一一定格。

有一年比赛过后,电台有一辆皮卡车出现故障,需要送到银川修理。“银川照相馆洗照片不仅便宜,相纸质量还好。借着这个机会,我也跟车出发。”康小林说,一行人把他放在照相馆就去修车,而自己出发匆忙,只带了相机包和底片,身份证和钱都落在了家中。一整天联系不上,康小林只能坐在照相馆的一角以水充饥。“后来才知道他们去青铜峡买配件,耽误了时间。”康小林说,他们在返程途中敲开一家饭馆,央求人家给做了顿饭。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给远道而来却超出报名时间的选手破例报名、预赛结束后彻夜忙着布置赛场、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亲戚邻居照看、保证秩序站立长达十几个小时……

一抹亮丽的文化色彩

在一段时间内,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是我市少年儿童最具分量的赛事,在提高选手综合素质的同时,使无数孩子获得了欢乐,让这段经历成为成长道路上最亮的一抹色彩。

今年27岁的刘圃如曾参加首届“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她回忆,当时母亲听说电台要举办这样的活动,便想着让自己去锻炼锻炼。赛前,母亲请来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刘圃如不仅要背诵故事,还得有模有样地讲述,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不同人物的对话等。“这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来说十分不易。”刘圃如说,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上台并没有怯场,反而表现得落落大方,最终获得三等奖。

由于刘圃如的优秀表现,其父母便在唱歌、弹琴、跳舞等方面着重培养她,她也不负所望,在许多活动中表现出色。高一时,刘圃如开始学习播音主持,并因此考入理想的大学。“当紧握话筒的那一瞬,舞台就是自己的。”她说,自己大学时系统地学习播音主持专业,并多次参加北京、天津以及本校区的各项活动。如今的她已成为乌海广播电视台交通音乐广播午高峰的主持人,继续自己的梦想。

市民张群利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女儿彭倩便参加了多届“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直至年龄超出要求。“由于女儿从小学习播音主持,便参加了许多学校以及社会上的主持、演讲活动。”她说,自己帮女儿写稿子,女儿背诵、加感情将故事的亮点部分加工。彭倩每一次上台投入特别快,整体状态好。得益于此,彭倩的胆子大了、舞台表现力提升了不少。如今读大二的她在学校活动中多次担任主持人。张群利说:“这个比赛给很多孩子提供了舞台,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让他们面对镁光灯时不怯场,现场随机应变的能力得到提高。”

市民郭勇回忆,女儿从小口齿伶俐,普通话发音准。在她很小的时候,自己和妻子便轮流给她讲故事,女儿对此非常感兴趣,经常缠着我们反复地讲故事。有时我们实在倦困难耐,就放录音机里的故事给她听,直到她进入梦乡。慢慢地,听录音机讲故事也就成了我们家的习惯。有一回女儿心血来潮,竟然给我们讲起了故事,而且讲得绘声绘色、有板有眼。2008年六一儿童节,女儿报名参加了全市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讲的是《野兔和刺猬》的故事。经过精心准备,她临场发挥良好,顺利进入决赛,并获得优秀奖,全家人为此激动了好几天。郭勇偷偷许了个愿:希望女儿的故事和她今后的生活一样精彩。

信小平的女儿信鸽曾参加该比赛并获奖。“这对她的鼓舞很大,从那以后,孩子更加善于学段子和模仿。后来考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还为杨子姗、黄轩主演的电影《乌海》做过语言指导。”信小平自豪地说。

参与过活动的人都认为,市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为不少孩子点亮了人生路上的明灯,给幼小的他们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影响并激励了许多人一路前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当中有考入清华大学,有到国外留学,更多的人则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好故事,像一个金色的太阳,照亮孩子成长的道路;好故事,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进孩子纯真的心灵。相信不久的将来,少幼儿故事演讲比赛会以全新的面貌与孩子们再见面,我们期盼着!

(作者:赵荣;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