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 享健康人生——记者探访市精神卫生中心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1-10-15 10:21:50

【健康促进行动】

市民使用智能减压放松系统舒缓情绪。

市民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改善睡眠。

人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再加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才是一个健康人格。然而,随着社会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焦虑、郁闷、极度忧伤、感情障碍等不和谐的音符。据了解,中国成人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6.57%,中国儿童青少年整体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这意味着“你”身边的家人、朋友就有可能存在精神问题的困扰。因此,关注精神卫生,早预防、早治疗至关重要。近日,记者走进市精神卫生中心,与患者和医生近距离沟通,了解他们的心声。

她:病痛改变了我的

人生轨迹

20岁出头的年纪原本是大学校园中与同学朋友一起充实自己的年龄,然而,小玉(化名)却因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不得不休学接受治疗,在她的眼里,自己的未来一片迷茫。“我已经在很多医院接受过治疗了,但是病情总会反复,我不知道以后我的学业能不能继续下去,跟家人的关系会如何发展。”小玉说。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典型特征)的常见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躁狂发作时,患者有情感高涨、言语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等表现;抑郁发作时,患者常表现出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言语活动减少、疲劳迟钝等症状。

小玉的症状最初是疯狂购物,直至超出家庭的承受范围,甚至出现在外借贷购物的现象,在她的认知中自己的家庭状况优越,足以负担这种花钱方式。她时而情绪高涨可以整宿地不睡觉,时而情绪低沉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家人发现她这种情况劝阻时,她跟家人闹得不可开交。在记者采访时,她依旧觉得和家人无法相处。“她这种症状是这类疾病的典型特征。这一类患者存在认知障碍,会出现各种幻想,认为自己是富二代,自己的能力出众,对于周围事物失去正确的判断,会出现无法自控地疯狂购物现象,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购买这些东西。”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三科副主任王东升说。

经过治疗,现在小玉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家人带来了伤害,在与家人通话时也能够主动道歉与家人缓和关系。“我希望早日治好出院,将来能够继续学业。”小玉说。

他:酒依赖让我的家庭

支离破碎

在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李先生说话逻辑清楚,行为大方得体,看上去与常人无异。然而,因为过度饮酒导致的酒依赖让他不得不多次入院接受治疗,且这种精神障碍也给他的家人带来了不幸。

2015年,由于生意失败,李先生开始大量饮酒。一段时间后,他在睡觉时开始出现幻觉。“我总觉得有个人在我睡觉的时候跟我说话,每天晚上都睡不踏实。”李先生说。渐渐地,在幻觉的影响下他开始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亲人乱发脾气。在喝完酒后,他甚至觉得有人要害他,出现伤人的行为。

李先生入院接受治疗,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出院后自行停药并再次饮酒,导致他的症状经常反复。因为情绪不受控制,李先生两次结婚,两次离婚,家里人都开始疏远他。他的工作也无法正常开展,家里的生意不敢交给他。“我的行为给家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现在他们都不信任我了。我的家庭也支离破碎,我的行为给我两任妻子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李先生失落地说。

这次治疗后,李先生计划离开我市到外地生活,远离现在的朋友。“我想去其他城市开始新生活,争取戒酒,重启人生。”李先生说。

医生:生病不可耻

发现早治疗

在了解完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后,记者采访了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仲兴。

“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并不一定是心理疾病,这来源于现代人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近两年自治区也做了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为18.27%。”王仲兴说。他表示,精神类疾病并不只是人们熟知的诸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儿童常见的多动症、品行障碍以及老年人的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病伴发的抑郁症等,甚至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癔症、打鼾、抑郁、焦虑等都属于精神问题。而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的排名位居第一,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高层次青年患精神病的趋势明显增长,几乎每个领域都发生了精神变异事件。心理危机波及普通大众,已不可避免地成了社会热门话题。

“精神类疾病发病率高,然而很多患者存在‘病耻感’,因为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就是‘疯子’‘精神病人’,因此,精神障碍患者不愿来医院接受治疗。据我们了解,抑郁症患者主动到医院接受治疗的不到10%,其他人选择自我调节,一部分能够恢复,而一部分人则出现轻生等严重后果。”王仲兴介绍说,其实很多精神障碍前期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医疗设备来调节治疗达到缓解的效果。在发达国家,定期看心理医生,向他们寻求帮助是极其正常和普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人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人人都需要心理医生。咨询心理医生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提高素质及修养的进步表现。“经过这几年媒体的宣传,我明显地看到大众对精神障碍的接受程度在不断提高,肉眼可见,我们医院的接诊量越来越多,我认为这是好事。”王仲兴笑着说道。他表示,无论是患有精神障碍抑或是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都应该主动就医,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重视心理健康,尽早消除负面情绪,享受健康生活。

市精神卫生中心:

消除偏见提升医疗水平

近年来,市精神卫生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水平,为保障我市居民身心健康努力。

内设特色科室如,脑功能室、压力分析室、宣泄室、团体音乐室、经颅磁治疗室等;引进专业医疗设备如,精神压力分析仪、脑涨落图仪、团体脑电生物反馈仪、智能减压治疗仪等。

成立多部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专家组并依托市医学会,建立市级多部门心理专业人才库,成立子“乌海市医学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健全我市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成立后,多次进行培训及演练,并对我市一线医务人员开展心理疏导110人次、基层一线防护人员心理疏导168人次、发热门诊隔离患者通过电话进行心理疏导1人次、确诊患者通过电话进行心理疏导4人次、为支援湖北医务人员开展远程线上团体心理疏导13人次。

市精神卫生中心还联合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展心理援助热线服务,目前,共接受访问396人次。

积极完善基层、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健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网络,搭建基层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7所,组建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连续完整心理服务链条,为全市人民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选派专职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五进”(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截至9月30日,共开展健康教育巡讲54场,服务人数4500人,发放宣传资料4500余份,发放健康促进产品3800余份;开展义诊活动10次,发放宣传资料共计2800余份,发放健康促进工具2800余份,测量血压血糖2500人次。

“患有精神障碍不可怕,当你被坏心情、坏情绪缠绕时,放下偏见,主动就医,享受健康、积极的人生。”王仲兴说。

(作者:张楚研;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