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4-20 10:12:23
苏海峰痴迷葫芦烫画20多年。
近日,记者跟随苏海峰来到海勃湾中河源社区一处院落,院里的果树竞相开放,花香溢满整个小院,门前的铁架上悬挂着几个大小不一的葫芦。砖瓦房、压水井、葫芦,整个小院古朴清静。苏海峰笑称这是他的“烫画创作基地”。
由于长期创作葫芦烫画,苏海峰在我市工艺美术圈有着“葫芦苏”的美誉。1999年,苏海峰学习烫画技艺,至今已有22年的时光。时光飞逝,曾经的青年早已步入中年,年龄在变、岁月在变,不变的则是他对葫芦烫画的一往情深。
苏海峰1975年出生于海勃湾,他的家庭从小充满着艺术气息。“母亲日常喜欢剪纸,做老虎枕头,家里的窗花样式繁多。”苏海峰说。耳濡目染之下,苏海峰从小喜欢写写画画。“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美术训练,日常我会收集一些可以换钱的东西,换钱后买纸笔画画。那时,最希望的事情是有一天可以不缺纸笔,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苏海峰说。
学校毕业后,苏海峰进入地质勘探队工作,繁忙的工作并没有让他放弃绘画。“工作之余,我会描绘一下日常的生活,画画工作营地周围的风景,也算是同事眼中的‘异类’了。领导看我爱写爱画,让我承担标本编号的工作,这样就不缺纸笔了。”苏海峰说。苏海峰日常喜欢看艺术类书籍,不断给自己“充电”,这为他今后学习烫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苏海峰在电视上看到葫芦烫画,后来外出到北京学习,见到了真正的葫芦烫画。“看到在葫芦上烫出的图画,感觉很神奇,回来后就开始自己摸索学习。”苏海峰说。
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苏海峰自学烫画遇到的困难很多,几年下来,没有什么大的进展,一度想放弃。2003年,事情出现了转机。“一次,我看到了卢云山老师的烫画作品,当即被震撼了,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烫画。”苏海峰说。通过朋友引荐,苏海峰多次登门拜访,卢云山并没有答应收为他为徒,而是给他安排了各种任务。“老师让我在宣纸、布、葫芦上进行创作,设计图案、把握电烙笔的温度和对笔的控制力度。完成任务需要很长时间,但我并不知道这是卢老师在考验我。”苏海峰说。经过半年时间,卢云山被苏海峰的精神所打动,最终收他为徒。苏海峰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认认真真跟随老师学习。“我烫的那里不对,卢老师会立马指出来,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苏海峰说。名师指导,加之自己努力,苏海峰的烫画技艺进步很快。依个人喜好,他最终选择将葫芦烫画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苏海峰的烫画作品一直秉持记录和描绘生活的艺术原则。有一件作品让他至今记忆犹新。“那件作品以我工作的地质勘探队为原型,图中有钻井架、帐篷、野草、天空等景物。我是通过黑白对比的方式来展现地质人的工作场景,展现勘探人的风采。完成那件作品用了半个月时间,是日常完成一件作品的5倍时间,我准备把作品捐赠给单位。”苏海峰说。
“参加一次展览时,一位烫画艺人吸引了我。他的烫画作品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韵。”苏海峰说。这位艺人叫王九洲,是辽宁北票知名的烫画工艺大师,苏海峰希望拜他为师,前后3次登门都被婉拒,第四次登门终被接纳。“如何画直线、曲线,如何让线条有层次感,起形、打底稿、晕染等一系列烫画技巧,王老师倾囊相授。那段时间,我和王老师形影不离。”苏海峰说。学成归来,苏海峰创作的葫芦烫画不是简单的“黑白配”了,而是如焦、黑、褐、黄、白五色兼具,且有层次感。
20多年的创作生涯,苏海峰创作出了大量艺术性、民俗性兼具的烫画作品,先后获得第六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优秀创意产品奖、第三届中国非遗网络葫芦烙画大赛一等奖等。他的烫画作品《花开富贵》得到了王九洲的高度评价:“线条流畅,晕染到位,色调掌握准确。”2018年,苏海峰当选为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为使烫画得到更好传承,苏海峰2019年受聘成为市职业技术学校烫画培训班授课教师,他还先后收徒6人,积极传授烫画技艺。
回首学艺、创作路,苏海峰感慨万千,他说:“每每创作出一件作品,成就感特别足,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找我学艺,让这门艺术传承下去。今后,我会创作更多有乌海元素的作品,让越来越多人了解乌海这座城市的魅力。”(李浩 文/图)
乌海日报社 | 2021-04-20 10:12:23
乌海日报社 | 2021-04-13 09:23:36
乌海日报社 | 2021-03-30 10:37:59
乌海日报社 | 2021-03-23 10: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