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4-14 09:43:02
【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
服务人员摆放公勺公夹及文明餐桌宣传品。
某酒店的厨师在准备分餐制菜品。
学生制作并展示“光盘”手工画。
“您好,请您使用公勺公筷。”
“服务员,麻烦帮忙打个包。”
这两句话,已成为我们外出就餐时经常听到或经常说的话。
小小的一方餐桌,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是中国饮食文化最通俗的表达。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连连发布“文明餐桌”倡议,倡导市民群众讲究用餐礼仪,做到文明用餐。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人们不仅追求味蕾上的享受,更追求健康饮食、文明用餐。在我市,“文明餐桌”正形成一股全民参与的时代新风。
厉行勤俭节约
杜绝舌尖浪费
提高厨艺水平,减少前端食物浪费;提醒顾客按需、少量、多次取餐,增强顾客节约消费的主动性;引导用餐人员合理取餐,避免浪费……市商务局发出倡议书,各餐饮经营单位不断加强行业自律,传承勤俭节约美德,引导文明理性消费,创新经营服务方式,坚持诚信守法经营。作为“文明餐桌”的行动主体,我市的餐馆、酒店纷纷“出招”,引导顾客文明、卫生用餐,注重节约、避免浪费。
“您可以少点两盘菜,如果不够再喊我,我保证再点的菜20分钟内上桌。”不少餐饮企业积极响应号召,调整经营思路,餐前主动介入效果显现,适度点餐、不剩菜、不剩饭,日渐成为大多数就餐人的自觉行为。“我们过去每天产生三四桶厨余垃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剩菜。现在每天厨余垃圾大幅减少,剩菜剩饭只占很少一部分。”某酒店经理武东如是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不剩菜、不剩饭”“文明用餐、节俭惜福”……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餐饮企业发现,在餐厅内的醒目位置均悬挂有宣传标语,餐桌上摆放着“文明用餐”提示语,处处可见倡导节俭、拒绝“剩宴”的温馨提醒。去年以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到各餐饮场所摆放“节约粮食”标识牌,张贴“节约粮食”宣传页,倡导“光盘行动”“少点一个菜,多打一个包”理念,随时提醒着食客吃多少点多少,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据了解,目前市民对于“餐桌不浪费”的理念越来越赞同,很多人也在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外出就餐已经习惯剩菜打包,然而部分铺张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其中婚宴、答谢宴等大型宴会浪费严重,宴会变“剩”宴现象仍未杜绝。乌达紫瑞大酒店主要承办婚礼宴席,在积极倡导“文明餐桌”的过程中,酒店在承办婚宴前会与主家提前进行沟通,对订餐数量、份额做好说明,提醒主家要适当订餐不浪费,并提倡“使用公筷”,告知宾客“拒食野味”,并在餐后提供打包服务。
推广公筷公勺
倡导分食分餐
如今,我市大街小巷的各个饭店内,觥筹交错、欢声笑语,让城市烟火气十足。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人们不再筷来箸往,而是在餐桌上多了一双“公筷”或是“公夹”。
近日,记者来到塞相府餐厅,店内有三四桌客人在用餐,每一位服务员都戴着口罩,或准备餐品,或为即将到来的用餐高峰期做准备。“您好,这是给您配的公夹,可分餐使用。”服务员与众不同的“上菜语”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为了响应政府号召的分餐制,塞相府餐厅给客人上的每一份餐品都配备了一个“公夹”,方便客人用夹子把菜夹到碗中食用。“我们专门配备了二百多个夹子供客人使用,避免客人用自己的筷子夹菜,目前来看效果很好。”该餐厅总经理何永胜说。
4月10日中午,记者在某酒店看到:在各个雅间餐桌上,除了摆放醋瓶、辣椒罐,还有一个放有一双长筷和银色勺子的碟子。负责人陈慧介绍:长筷和银色勺子就是公筷、公勺。“为了减少就餐人员的唾液接触,我们给每个餐桌都配备了公勺和公筷,而且每餐餐毕后都需要洗净擦干后放入消毒柜消毒半小时。”陈慧说,他们定制了一批长筷,与客人使用的筷子相区分,“不少客人反映,吃着吃着就忘记了哪双是自己的筷子,哪双是公筷,将公筷明显区别开来,方便提醒更多的客人健康就餐。”
摆放了公筷、公夹、公勺后,市民用了没?在刚刚过去的周末,记者注意到,不少饭店内就餐的市民,都主动拿起了摆放在菜盘子旁边的公筷或公夹。某酒店餐饮部总监李建森告诉记者:“我们有一部分菜品本来就是客位菜,还有些上菜展示后立即拿到配餐间分好,对于一些很难分的菜,我们会放置公筷、公勺,现在大家对分餐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
正在大快朵颐的市民崔浩收到公夹后,立即用公夹夹了几片牛肉放进自己的碗中,再把公夹递给朋友。“这公夹还挺好用的,不像公筷,有时候吃着吃着就忘换了,夹子好区分。”崔浩说,分餐用公夹,既避免了病毒的传播,也有效减少了食物的浪费,是个不错的方式。
“不光在饭店用公筷,我们在家也准备了公筷!”市民孙洁一边用黑色公筷给孩子夹菜,一边笑着说,家里以前没有用公筷的习惯,但是由于在外就餐时使用了公筷,现在家里也都备上了。“经常忘记用公筷,我家孩子就天天提醒我,要使用公筷,要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
践行餐桌礼仪
做到文明用餐
4月10日,张静一家人在我市一家酒店为老人庆祝生日。切蛋糕之前,张静特意拉住6岁的女儿问:“月月,一会儿蛋糕切好了,你能不能自己先吃?”“不行,《弟子规》里说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小女孩脱口而出。
一问一答之间,尽显餐桌文明礼仪。
4月11日晚,海区和平东街的一家烤肉店生意非常红火。“周末了约朋友吃烧烤放松一下。咱中国人吃饭喜欢热闹,但是我们也会注意不要影响到其他桌的客人。”和朋友一起用餐的市民刘瑞说,如今在外吃饭,很少见到消费者在用餐时大声喧哗、随意抽烟等行为,即使有,餐厅服务员也会选择在第一时间进行提醒。
自觉排队点餐取餐,也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周末,在海区新华西街的一家糕点店里顾客排着长队,10多人的队伍拐了好几个弯。“大家排队既公平又有秩序,而且在排队过程中还能通过透明玻璃看到糕点制作过程,何乐而不为呢。”正在排队等候的学生王茜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打饭时自觉排队,就餐时不吵闹喧哗、不影响他人,用餐后保持桌面干净整洁;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在醒目位置张贴倡导“文明餐桌 厉行节约”的宣传卡片和海报,提醒大家做文明用餐的践行者。
“餐桌文明不仅包括公筷公勺、光盘行动、分餐制等,还包括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劝导消费者讲究用餐礼仪,养成自觉排队点餐取餐、不高声喧哗、不强行劝酒、不酗酒、不在公共场所抽烟、不乱丢废弃物、咳嗽和打喷嚏时捂住口鼻等行为习惯。”市文明办创建科科长张洁表示,共同营造洁净、安全、礼让、和谐的就餐环境等都是“文明餐桌”的应有之义。(段维娜 文/图)
乌海日报社 | 2021-04-14 09:43:02
乌海日报社 | 2021-04-13 09:25:26
乌海日报社 | 2021-04-06 09:56:54
乌海日报社 | 2021-03-29 09: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