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4-13 09:25:26
【回眸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
国际帆板大赛。
“十三五”时期,我市致力于加强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注重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紧盯体育产业政策落实,使得竞技体育实力逐步提升,体育产业迎来喜人局面。展望“十四五”,我市将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创青少年体育工作新局面,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最终将我市打造为高品质运动健康城市。
竞技成绩“沉甸甸”
近日,刚刚参加完全国竞走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的乌海籍运动员杨家玉、张尧带着荣誉回到家乡,向家乡人民“报喜”,也为下一阶段的比赛积蓄力量。
在3月份进行的全国竞走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中,杨家玉在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中以1小时23分49秒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1小时24分38秒),毫无悬念地锁定东京奥运会的入场券。张尧则在男子20公里竞走项目中以1小时18分59秒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
竞走是我市的传统优势项目。市体育中学作为国家级竞走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先后培养出了焦保忠、王军、褚亚飞、杨家玉等世界级水平的运动员,为确立自治区竞走运动在全国领先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继续保持竞走这一传统项目的优势,我市不断完善运动员人才梯队建设和运动训练网络建设,建立了海南区一小、海南区四小、市二十二中等8个基层训练网点,成立了以海南区一小为基地的“乌海市少儿竞走运动学校”。同时,体校竞走教练员兼任各训练网点的竞走指导员,利用节假日或学校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训练网点的队员进行指导。市体育中学利用寒暑假选拔基地优秀队员到市竞走队进行免费集训,从而实现了体校与基层训练网点的双向互动。
“十三五”期间,我市体育健儿在自治区青少年各项比赛中,共获181枚金牌、161枚银牌、199枚铜牌。
竞走运动员张尧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中获男子团体第五名,李威宏,焦双双获得五公里接力第五名。游泳运动员张艺旭在2019年全国青年游泳锦标赛暨青运会预选赛中获男子乙组100米蛙泳第八名。
跆拳道运动员王真获2016年全国青年赛80公斤级冠军、2017年全国U20跆拳道锦标赛冠军、201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西安站)80公斤级冠军、2018年世界杯跆拳道锦标赛团体第三名、2018年世界军人锦标赛第五名、2019年全国锦标赛冠军。
2018年,我市共派出17支运动队355人参加自治区“十四运”,共获得28金27银29铜。
青少年体育成果丰硕
日前,2020年内蒙古足球盛典在呼和浩特举行,我市收获颇丰。
乌海赛区获年度优秀赛区,市一中获优秀青训单位称号。石伟、任耘德、陈晓华获优秀教练员称号。市一中、海区二幼获优秀特色学校称号……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工作人员孙波说:“过去五年,乌海校园足球、青少年体育发展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我市以“1+n”为抓手,以足球项目为“1”,根据自身特点开设10个运动项目,与俱乐部和普通中小学合办运动项目足篮排、田径等为“n”,综合协调推进体校建设,促进各类运动员全面发展。
市体育中学菁英计划足球队依托市第三中学、市第九中学、海南区一小,按照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的要求,于2019年成立了女子U9、男子U11、女子U15三支队伍,现有运动员54名,教练员10名,其中亚足联中国足协C级教练员1名、D级教练员9名。
与此同时,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卓有成效。目前,全市有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9个,其中国家竞走后备人才基地1个为市体育中学,自治区级1个为海南区一小,市级17个。市体育中学共设置射击、射箭、田径、柔道等10个运动项目;17个市级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设置游泳、田径、篮球、排球等12个项目。
近年来,我市后备人才基地向自治区及以上专业队输送各类运动员36名,向重点高中、体育中学、高校输送各类运动员96名。培养了杨家玉、王真等世界级优秀运动员。足球教练王宇入选中国沙滩足球国家集训队,实现足球运动员入选国家级足球队零突破。
“十四五”绘就美好蓝图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致力于提高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优化项目结构部局及赛事备战工作,集中力量做强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巩固和加强射击、射箭、跆拳道、竞走、游泳等传统优势项目,积极拓展武术套路、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水上运动项目等优势项目。拓宽竞技体育人才渠道,面向社会推广足球、篮球、排球、速度轮滑等群众基础好的项目,广泛吸纳青少年儿童投身训练与比赛中。
围绕自治区“十五运”、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备战工作,制定并实施周期备战方案。建立以运动项目为中心,以重大比赛为导向的“训、科、医、教、服”一体化管理模式,着力解决重点运动项目的关键技术难题,力争我市体育代表团在2022年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上取得全区中游水平。乌海籍运动员在参加全国、洲际和世界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围绕着提高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我市将切实提高竞技体育队伍素质水平。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思想素质培养,以各学校文化教育为平台,进一步创新和探索与国内外知名体育高校合作,走高水平运动员体教融合培养之路。同时加强优秀运动员队伍建设,提高科学选材水平,实施运动员因材施教和个性化训练培养。创新重点项目复合型训练团队,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优势,将运动管理、训练、科研、医疗、保障融合为一体。
加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引进力度,改善教练员队伍结构和学训条件,提高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水平和创新能力。创新管理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建立以体育运动成绩为核心的竞技体育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教练员和裁判员注册、培训、考核、选派、奖惩等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我市竞技体育队伍的综合素质。
争取自治区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将沙滩排球、足球运动基地落户乌海,对标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打造高科技、多功能、现代化、绿色可持续的国家级沙滩排球、足球训练基地。择址完成市体育中学新校区建设,强化体育训练基础设施保障。强化足球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设足球场地设施,扩大足球场地供给,推动校园、企事业单位公共足球场馆对外开放,建立学校和社会对场地的共享机制;依托本级校园足球示范学校与体校共建市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
在改革完善运动竞赛体制方面,我市将根据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和全区运动会战略要求,围绕体育后备人才全市一盘棋的发展思路,调整全民健身运动会设项、年龄分组,衔接好教育部门举办的全市年度中小学运动会,搞好各项青少年比赛,建立科学合理的竞赛竞争、训练奖励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积极性。
“十四五”时期,我市还将实施基础大项(田径、游泳、体操)优先发展工程、“三大球”跃升工程、冰雪运动补强工程、高水平职业体育提升工程、民族传统体育振兴工程等。
为了实施好“十四五”发展目标,我市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打造乌海特色体教融合体系,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训练和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建设。二是夯实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人才培养功能。积极开展体教结合特色学校(班)、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及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创建以市体育中学为龙头,形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链条式体育人才培养新体系。到“十四五”期末,办好足球项目8所以上“体教结合”特色学校(班),10所以上自治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2所以上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所以上自治区级后备人才基地、20所市级自治区后备人才基地,18个自治区级以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立健全各类体育人才库,广泛培养吸纳各类体育人才,加强后备人才建设,建立多元化教练员和后备人才系统资源,完善各类后备人才培养的组织运行机制。三是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构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以共建方式深度融合青少年足球、校园足球、职业足球三个体系,充分利用好青训中心、基地、训练营和网点的场地,持续加强校园足球试点市、区特色校创建工作,争创自治区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四是保障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人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稳定在85%以上,培育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董巍巍 文/图)
乌海日报社 | 2021-04-13 09:25:26
乌海日报社 | 2021-04-06 09:56:54
乌海日报社 | 2021-03-29 09:30:47
乌海日报社 | 2021-03-24 09: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