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3-01 09:17:40
【新时代 新女性 新梦想】
千千万万的女性用自强自立、独当一面证明,工作中的女人不仅是美丽的,更是熠熠生辉的。 石历增 摄
多年来,女性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我市的各条战线上。
在城镇,不同的妇女群体成为岗位建功与全民创业的主力军。 她们以高超的技能,爱岗敬业的精神,热情、细心、耐心的服务,展示了职业妇女“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
在农区,妇女的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出现在农业知识讲座课堂里。在乌海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她们主动学习农业科学新技术,发展现代种植业、养殖业,不断探索特色、绿色发展道路,成为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农区“创业致富女能手”。
在社区、在家庭,许多女性以自身的良好素质和模范行为,促进了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彰显着当代女性的风采,为乌海增添了精彩的一笔,散发着平凡而又耀眼的光芒。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本报推出——“巾帼风采”系列报道,带您一览我市女性的风采。
人间最美三月天,春光灿烂展新颜。
一直以来,柔美、贤惠、体贴等词语多用来形容女性性格特征,表达女性特有的生命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女性更加独立、自信、富有智慧,她们展现着女性崇德向善的力量以及自尊自信的风采,用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赞誉。
老人“最贴心的棉袄”
在市宜和老年公寓,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不仅是老人生活的打理者、身体健康的守护者,还是老人“最贴心的棉袄”。今年30岁的李倩就是其中一位。7年来,她勤勤恳恳地做着养老护理员这份工作,对照顾老人这个“艰巨任务”报以喜爱、热情和耐心,用爱温暖老人的晚年生活。
“李倩,看看这个费缴了几个月了,单子上面没写啊。”
“李倩,让女儿下午把我的身份证送过来啊。”
……
记者刚到老年公寓三楼,就听到老人正轮番“呼叫”李倩。随后一个女声一一回应着老人,“好的,张姨你等一下。”“缴费明细我给你查好了。”“行行行,我这就给她打电话。”……
李倩说,老人黏人,啥事儿都得问问她才踏实。她刚到老年公寓时,只负责打水、洗衣服等杂活儿,后来给老人洗脸、喂饭、穿衣服、处理大小便,成为老人的“贴身保姆”,李倩一直都不厌其烦。她经常观察老人的状态,看他们有没有不舒服。为了让老人多活动,只要他们有一点行动能力,李倩就会带他们下楼参与娱乐活动。
采访中,记者与李倩在房间观察老人的情况。一位老人换过衣服后,说要唱首歌给她听,李倩轻声打拍子,老人唱得尽兴,李倩听得认真。
李倩说,老人就像孩子,需要耐心和笑容,“他们就是我的亲人,虽然累但是我很快乐。在照顾他们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正含义。我多付出一点,他们的晚年生活就会更幸福一点。”李倩说。
呵护新生儿的白衣天使
今年34岁的李婧,也用细心、耐心,给人们带来舒心与健康。
李婧是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她从事该工作已有11个年头。记者见到李婧时,她身着粉大褂,手中拿着产妇情况统计表,从走廊那头一路小跑着过来,嘴上说:“你看我这习惯,一听见有人找,下意识地就跑起来了。”
今年除夕夜,她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当夜查房过后,李婧便耐心地和一名待产孕妇及其家属沟通,“您现在的身体状况我们不建议顺产,相较之下,剖宫产更有利于您和新生儿的健康。”随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李婧对产妇实施了剖宫产手术,迎来了医院最后一名健健康康的‘鼠宝宝’。
未及歇口气,她又钻进了产房指导另一名女士进行分娩,数分钟后,一声嘹亮的啼哭声在产房响起。“恭喜恭喜,今年第一位‘牛宝宝’出来啦,六斤七两,深夜0点30分,是个小公主。”欢呼声中,李婧细致地给宝宝擦干身体,用红色带有“福”字的毯子将新生宝宝包裹起来,希望新生宝宝健健康康。
在医院,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又脏又累妇产科。事实上,产科医生这份工作不仅辛苦,压力还大,可李婧却不觉得累。她说,当把细嫩光滑的小生命捧在手上,当婴儿第一声啼哭响彻产房的时候,再多的劳累都抛到了脑后。
在岗位上默默奉献
阿拉腾图亚是海勃湾区城市供水公司抄表所的一名收费员,从1996年开始,她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地抄表、收费、开收据……阿拉腾图亚先后负责过海勃湾区东至一通厂,南至南山,西至滨河新区原五区,北至飞机场等的收费点,9个街坊5000多户,平均下来每天最少要入100多户,才能按时完成收费任务。
为此,她常常一大早乘公交车前去抄表,有些区域公交线路没有覆盖,她就骑电动自行车去。“平房区住户比较分散,得步行一户一户去抄,每天走三五万步很平常。”她说,除路途所需时间外,她时常是片刻都不愿耽误。
以前海勃湾区多是平房,住户的水表大都安装在距离地面两三米深的水井里。冬天井盖冻住时,就得用锹铲和镐撬,开一个井盖需花半个多小时。“这是门技术活儿,更快打开井盖、如何避免跳下去受伤都靠经验,我最多的时候一天下过40口井。”阿拉腾图亚说得轻松,然而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2016年随着智能水表的普及,住户家中安上了可远程抄表的设备,阿拉腾图亚不用一户一户地奔波了,她的工作也从入户抄表变成了核表、对余额、协调处理各种杂事。虽相较于以前少了些奔波,但她仍然闲不下来,每天总有大量的工作。
阿拉腾图亚说,她的梦想就是既不让用户吃亏,也不能让国家受损失。这份别人看来简单的工作,她兢兢业业干了20多年。20多年来,她每月的抄表率、准确率均名列前茅,连续多年被评为单位的先进生产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2013年,阿拉腾图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她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抚育每一片绿色
“一些固沙植物虽然在地面上没长多高,但它的根系非常发达,能扎到地下十几米深。”正如戈壁荒漠中顽强生长的植物一样,“80后”的田秀云扎根绿化种植地,和同事们一起用汗水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
田秀云大学所学专业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毕业后,她毅然回到乌海,决心为乌海的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1年,28岁的田秀云走进了市治沙站,成为一名林业一线工作者,开始一点点实现她的绿色扩张理想,用细心和耐心抚育着每一片绿色。
田秀云谈起工作滔滔不绝,“就像新生儿需要精心呵护一样,新造的幼林也需要专门抚育。植树、培土、浇水、防治病虫害、防火、除草……这些都在我的工作范畴内。”她说。
抚育工作的第一步是在种植现场,对种植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每当有种植任务时,田秀云会穿戴起户外工作的“标准装备”——长袖上衣、帽子、围巾、口罩、手套、墨镜,还有运动鞋。
“樟子松虽然容易成活,但种的时候必须带土坨;沙生灌木扦插时,插穗上部的叶芽不能插入土中。”田秀云深知每一种防风固沙植物的习性,“工人不了解每种植物应该怎么种、要注意什么,这都要细心地去解释,只有在现场一起种植,才能保证成活率。”于是,无数个炎热天气里,田秀云在户外经受着“烤验”。中午最多休息两个小时,下午2点多就要到地里。
养护也是田秀云的工作之一。除了树木,林地抚育员巡查、维修的对象还包括纵横交错的滴灌管道。如果滴灌管道埋设在地下,很容易在灌溉停水时产生虹吸,导致泥沙被吸入管道。但如果管道布置在地面上,日晒雨淋之下又容易老化。所以若想保证供水,抚育员要经常到处勘查、维修、养护。遇到坡度大的地方,人连正常站立都很困难,但田秀云会想尽办法组织工人一同维修更换管道,其中的辛苦与艰难可想而知。
7年来,给树木浇水、除草、防火、防树木病虫害……田秀云的脚步遍布甘德尔山周围的各个绿化区域。付出换来的是收获,如今甘德尔山一排排樟子松、云杉、侧柏葱茏苍翠,林间鸟鸣啁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守护万家灯火
张爱玲是一名技术能手,是同事口中兢兢业业的“铁娘子”。
1994年,技校毕业的张爱玲来到乌海电业局修试所,成为一名变电副值班员,她不怕脏累,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勤恳工作。
“挂地线”“爬主变”“下电缆沟”这些在男同志眼中的体力活,张爱玲都迎难而上,毫不畏缩。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磨炼,张爱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入职至今完成倒闸操作17261项;参与完成85次重大停送电工作;完成乌兰、新地等5座变电站的技改工程及多座变电站的验收、启动送电、标准化建设、现场运行规程及专用规程的编写、精益化评价工作。她不仅自己学得好,还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一个夏夜,大雨倾盆而下,张爱玲凌晨收到通知,某站10kV电压互感器故障。张爱玲带领大家投入抢修工作中,经历了两天两夜的鏖战,最终成功送电。期间,她一丝不苟地监护着操作,保证每个步骤的操作质量,确保安全送电。当听到危急缺陷消除,设备送电成功的消息,已连续工作40多小时的张爱玲才放心下来,在主控室的沙发上沉沉睡去。
10年来,她始终默默无闻地坚守在生产一线,为电网安全保驾护航,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光明。
其实,像张爱玲这样自强自立、独当一面的女性有太多太多,她们或是默默耕耘的教师,或是市民服务热线那端“万事通”的客服人员,或是医院里守护你我健康的医护人员……她们的工作差异虽大,但却同样用兢兢业业的职业操守,用一个个令人称奇的业绩,展现着女性独特的风采,赢得全社会的赞誉。
女性如同一道道姹紫嫣红的风景线,用实际行动证明着,工作中的女人不仅是美丽的,更是熠熠生辉的。 (作者:苏如娜 石历增)
乌海日报社 | 2021-03-01 09:17:40
乌海日报社 | 2021-02-22 09:24:02
乌海日报社 | 2021-02-19 09:22:14
乌海日报社 | 2021-02-10 10: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