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2-23 09:36:47
刘宇新以摄影为乐。
刘宇新的摄影作品。
在乌海摄影界,刘宇新是一个“有意思”的人。他自称,在摄影方面有“两早”“两多”。“两早”即受到摄影启蒙较早,步入摄影之旅较早;“两多”即摄影理论学习多,摄影实践积累多。正是因为与众不同,让刘宇新拍出的片子有思想、有故事、有温度。
刘宇新出生于1966年,是地道的乌海人。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机算是“稀罕物”,玩摄影的人也是凤毛麟角,而刘宇新却是一个例外。“小时候,我爸有一部苏联产的老相机,牌子我忘了,在我的印象中,我爸视之为‘珍宝’,经常拿出来摆弄摆弄,这是我最早的相机记忆。还有我的姨父,他有两部珍爱的相机,一部是‘海鸥120’,另一部是‘德国造’。可能是担心小孩子下手没轻没重弄坏了相机,他只允许我看,不让我碰。好在,他的暗房对我不设防,随便参观。在那里,我听说了定影、显影的概念,知道了咋洗照片。”刘宇新说。
1982年,临近初三毕业的刘宇新生平第一次过了一把“照相瘾”。他回忆说:“我们几个平时要好的同学借来了一部相机,凑钱买了一卷3块钱的‘公元牌’胶卷,并购置了显影粉、定影粉和相纸,趁着周末跑到公园拍‘毕业照’。后来,在同学家的临时暗房里我给大家洗了照片。看来,最初的摄影启蒙有了效果。”
1985年,刘宇新考入乌海师范学校。“师范岁月”,刘宇新学的是体育专业,他的专项是100米、200米、400米。一次,刘宇新在跨栏训练时被一位热心的教师用相机拍了下来,后者还把相片送给了他。如今,这张刘宇新学生时代唯一的“训练照”依然被他珍藏着。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刘宇新被分配到我市一所小学担任体育教师。其间,刘宇新花了300多元买了自己人生中的首部照相机。“是一部傻瓜机,在那个年代应当说是价格不菲了,差不多花了我一个半月的工资。”刘宇新说,“那年,单位组织暑假旅游,我用相机将华山、崆峒山、六盘山等西北的美景拍了个遍,我的心里那个美啊!”
西北归来,爱拍照、会拍照的刘宇新在学校里出了名,顺理成章地成为单位拍照的“不二人选”。一次,一个日本学生访华团来刘宇新所在的小学开展文化交流。刘宇新被委以重任,为活动全程拍照。带着任务上阵,刘宇新丝毫不敢懈怠,认真记录了每一个出彩的瞬间。正当刘宇新以为自己干了一件漂亮活儿时,洗相的结果给了他“当头一棒”——没拍出一张照片来。怎么回事?原来,由于着急,刘宇新竟然没有挂上胶卷。忙来忙去一场空,羞愧、沮丧、自责等情绪压得刘宇新抬不起头,他对摄影失去了信心,之后两三年的时间不愿摸相机。
时间既让人刻骨铭心,亦是最好的疗伤良药。曾深受打击的刘宇新最终养好了“伤”,决定再次拿起相机。他一面装配了“凤凰”牌单反相机和两个镜头,一面加强摄影理论学习。同时,刘宇新迫不及待地奔向了摄影的广阔天地,拍黄河落日、沙海浩瀚和人物。“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摄影好奇心是无限的,啥都想拍,这可能是一个摄影新手必经的阶段吧。我想,成长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经历得多了,也就学会去粗取精、精益求精了。”刘宇新说。
2002年,刘宇新调入卡布其派出所工作。在这里,他结识了摄影家金解放,迎来了摄影新生。“金老师的爱人在镇上开了一家照相馆,金老师总去帮忙,机缘巧合,我们就认识了。”刘宇新说,“金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借给我《摄影之友》《中国摄影报》等报刊看。久而久之,我养成了看书读报的好习惯,我还订阅《大众摄影》《摄影世界》等杂志,且坚持了很多年,受益匪浅,诸如如何构图、用光,怎样控制快门等都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不忙时,我会和金老师相约去采风。这个过程中,我有幸得到了他的诸多教诲,无论摄影理论还是照片点评,金老师都特别真诚、客观,这为我日后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邱克远老师对我的帮助也特别大,如果没有邱老师的不吝赐教和穿针引线,我在摄影技术方面很难实现突破,也不会结识李生伟、崔鹏飞等摄影家。”
勤奋的学习时光之后,刘宇新以求索之心踏上了摄影征程,驾车前往阿拉善,聚焦金秋胡杨之美;守在黄河岸畔拍摄天鹅;跑到乌兰布统拍摄坝上雪景,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顶着白毛风,不吃不喝站立一整天,冻得手脚都不听使唤了,甚至出现了相机内存卡烧掉,1000多张照片毁于一旦的“悲剧”。
星光不负赶路人,近三十载勤于摄影的刘宇新不断拓宽摄影之路,也不断摘得荣誉,作品《同练》入围“艺能杯”全国公安民警摄影大赛,作品《你我同练(组照)》获“汇能杯·和谐之光”全国公安民警摄影大展三等奖,作品《入眠》获内蒙古人眼中的世界摄影比赛优秀奖,作品《吉兰泰盐场》《广宗寺(组照)》分别获第二届中国秘境阿拉善全国旅游摄影大展优秀奖、入选奖,作品《和谐》入选内蒙古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摄影作品展。
多年来,他5次去陕西靖边的龙洲峡谷,4次去宁夏西吉的火石寨,龙游湾老付渔家的荷花池更是每年去一次。至于原因,他笑着说,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每一次都有令人惊喜的收获,这可能就是对美的追求吧。
“未来,我想拍摄一些民生、人文主题的东西,为家乡出一份力,比如计划利用三四年的时间拍摄‘乌海夜色美’专题,可以是城市霓虹,也可以是万家灯火。其中,我会融入早年积累的城市老照片,为专题添加厚重感,更希望借此唤起所有乌海人对家园的美好记忆。”刘宇新说。(董巍巍)
乌海日报社 | 2021-02-23 09:36:47
乌海日报社 | 2021-02-02 09:43:04
乌海日报社 | 2021-01-26 10:51:39
乌海日报社 | 2021-01-19 10: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