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2-08 09:15:24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抽检高风险从业人员。
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将标本消毒后放入标本箱内去检验。
蒙冷链系统对进口产品实现溯源。
卫健部门人员进社区指导疫情防控。
为防止疫情反弹,按上级要求,从2020年7月起,乌达区进入了秋冬季疫情防控阶段,先后投入600万元,为疫情防控做物资等各类储备。“尽管财力紧张,乌达区依然投入了大量资金,把疫情防控准备工作做到位。”乌达区卫健委副主任李荣伟说,“只有严防严控,才能保障百姓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向好发展。”
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升 各类准备工作就绪
在疫情防控中,核酸检测成为扩大预防、提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和隐匿感染者,避免疫情扩散,做到早发现的重要手段。于是,按要求,在2020年7月至8月间,乌达区先后完成了对中心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和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建设,检测能力为单日二三百人。
2020年10月至11月,乌达区对已有的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了能力的提升,最终单日最大检测量为:疾控中心达到了920人份,中心医院达到1180人份;按1:10混检,单日检测能力达到21000人份,即将10人样本放于一个采样管内检测,如果呈阳性,重点对这一组中的每个人再次做检测,这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
乌达区还制定了全员核酸检测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按每万人设一个采样点的标准,选取大型体育场馆,共设置了15个采样点。对于每一个点,疾控中心和卫健委的相关人员均走访了多次,对采样点布局、人员分工、出入口设置进行了详细规划,并画出了每个点的布局图。为了能准确掌握采样的细节,乌达区在市十中室内足球馆做了应急演练,从街道社区如何组织居民、时间段如何分配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设计,掌握了采样速度。经过演练及精准的计算,乌达区共计设置了120个采样组,每个采样组配备两名采样人员、一名辅助人员,组成了360人的核酸采样队伍,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核酸检测。
目前,乌达区全员核酸检测的采样人员已经完成培训,并完成了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的物资储备,同时,15个采样点的桌椅、标识都已经备好,随时可以投入使用。巴音赛街小学的体育馆是其中一个采样点。进入学校,与核酸检测相关的标识已经全部张贴。一条长长的警戒线从入口一直延伸至检测完毕的出口处。场馆内,测温区、隔离区、登记区、采样区、出口都已布置完毕。“检测入口与出口分离,不走回头路;测温时如果体温异常需要进入隔离区;登记区可以通过扫码进入,对于不方便操作智能手机的人群采用身份证登记;随后以10人为1组采集标本。”先锋社区工作人员简单地介绍着流程。
医疗救治:改造硬件设施 组建应急队伍
根据每个旗县区设立一个定点医院的要求,乌达区按定点医院标准对中心医院进行了改造,在医院主体的外围重新建起了发热门诊,设置了10个隔离留观室。针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鼠疫、冬春季高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叠加、发病患者多的情况,乌达区在发热门诊外围建立了候诊区,可满足20人候诊。改造后的中心医院,发热门诊与核酸检测全部在医院主体楼的外围,不与正常就医患者发生交集。
在发热门诊,一名全副武装的医生正在接诊一名发热病人。他将采集的咽拭子、血标本放入密封袋消毒后装入标本箱内,由外勤护士送到检验科。发热门诊配备了专供发热病使用的CT,与正常就医患者没有交叉,最大程度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发热门诊的南侧是核酸采样点。经过改造,前来检测的人员不需进入医院大厅办理手续,在这里便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打码、测温、登记、收费、开单、采样、取报告单全部在这里完成,最大限度减少了聚集。“现在,按标准改造后的医院越来越规范,补齐了短板、消除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发热病人及检测人员在这个区域就能完成全部的流程,减少了来回的奔波。”乌达区中心医院副院长李琳说。
乌达区全力做好物资储备,满足所有医疗机构全员30天满负荷运转的物资需求。同时,为中心医院采购了呼吸机、除颤仪等急诊急救医疗救治所需的设备,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良好的救治设备及条件;改造了医院的缓冲病区和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进入病房救治,保证急诊患者在核酸检测未果的情况下也能住院治疗;针对发生疫情时重症患者的救治,开展了呼吸重症科的建设,购置了设备并储备了救治药品;对医疗救治队伍按整建制组建了3个医疗救治梯队,按医护1:2的比例组建了144人的队伍,并通过了几轮培训与考核,保证疫情发生时能够整建制整梯队投入战斗。
流调与主动监测预警实现疫情早发现
流调溯源和主动监测预警能实现新冠肺炎疫情早发现。
乌达区以社区为单位,在22个社区均组建了消杀队伍、流调队伍,并要求各企业也组建消杀与流调队伍,由疾控中心人员对全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保证在发生疫情时,这些人员可以协助疾控中心人员对小区进行消毒、流调。乌达区的22个社区实行的是网格化管理。于是,乌达区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安排进网格,让他们参与到社区防控,排查外来人员、指导所在辖区的消杀等疫情防控工作,并开展健康知识宣传等。
社会层面的防控涉及集中隔离。目前,物流宾馆作为集中隔离点已经投入使用,这里设置了65个集中隔离房间。按每个旗县区不少于200个隔离房间的要求,乌达区与另外3家宾馆签订了后备隔离场所启用协议,当疫情发生时,这3家宾馆在24小时内做好接收隔离人员的准备。由此,隔离房间达到了322个。
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乌达区启动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方案,对高风险人群、重点人群、重点场所主动监测,做到主动发现。由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开展主动监测,就症状、流行病学史、有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区等进行问询;要求只要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就必须做核酸检测、血常规、CT,以实现早发现、早隔离。
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核酸检测的主动监测。重点人群其一为医疗机构当中的重点人群,包括急诊科、发热门诊、呼吸科、感染科、核酸检测科等;其二为高风险行业从业人员,如冷链食品加工、快递、运输等行业;其三为接触人员多的行业,如公交司机、餐饮店的食品加工人员。对这些人员,乌达区每周按类别抽取一定数量人员做核酸检测。同时,针对养老服务机构每个月抽取一定数量人员进行一次检测。
乌达区还针对重点场所开展环境的主动监测;对所有进药店购买一退两抗药品人员进行登记,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这些人员进行随访和询问,保证有症状的患者在家也能被及早发现。
“这些方式提升了主动监测的能力,及早发现疫情苗头,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程度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减少经济损失。”李荣伟说。(作者:王秋华)
乌海日报社 | 2021-02-08 09:15:24
乌海日报社 | 2021-02-04 11:03:35
乌海日报社 | 2021-02-03 11:00:19
乌海日报社 | 2021-02-01 10: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