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传情忆盛世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8-20 10:42:40

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剪彩仪式。 (张建荣提供)

参观展览。(资料图)

书法爱好者共同研习。(张建荣提供)

■影像乌海

本报记者 赵荣

拂去历史的尘埃,翻开珍藏的城市相册,乌达矿务局、红楼、乌海火车站、“一通厂”、跃进火力发电厂、漠中泉啤酒厂……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岁月,记录着往事,也承载着城市的生命脉动与发展变迁。

本报《影像乌海》栏目旨在通过新老照片的对比,讲述难以忘怀的乌海故事,感受近50年城市变化的沧海桑田。

1995年9月10日,乌海因一场书法盛宴而备受瞩目——由中国书协主办,自治区书协、乌海市政府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在市科技大厦隆重开幕,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开幕式上,西卓子山水泥厂太平鼓队的鼓点铿锵有力,老石旦煤矿、公乌素煤矿的安塞腰鼓队舞姿豪迈,精彩的表演点燃了现场的热情,也为这场书法盛会拉开了精彩序幕。随后,来自祖国各地的100多位宾客与乌海市领导、书法爱好者一同步入展厅,共同开启这场笔墨之旅。

科技大厦内的3个展厅俨然成了书法艺术的殿堂,509件入选墨宝陈列其中,楷、草、隶、篆各书体俱全,每一件作品都独具神韵:有的笔走龙蛇,气势磅礴;有的端庄秀丽,仪态万方。展厅内观者如云,人潮涌动,人们或驻足凝视,细细品味笔墨间的韵味;或轻声交流,分享着对作品的感悟。赞叹声、感慨声、交流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曲属于书法艺术的交响乐。

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是我国书界三大展览之一。当年,活动共收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500多位作者的19600余件书法、篆刻作品,投稿人数与来稿量均超过前二届,足以见得书法艺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厚根基与蓬勃活力。经过评委会的评审,509件作品最终脱颖而出,得以在乌海展出。

而乌海作为东道主,为这场盛会的圆满举办倾注了无数心血。从征稿、评审到展出,在300多个日日夜夜里,乌海人始终怀揣着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献身精神,紧张繁忙地筹备,精心周密地安排,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智慧。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书法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的刘艺在当年的采访中也对此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内蒙古书协、乌海书法界的前期工作扎实出色,新人作品在创作技法、水准以及作品格调的追求上都比前两届更为成熟,创作者驾驭笔墨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展览期间的交流活动同样精彩纷呈,来自山东、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南、贵州、福建等地的部分入选作者踊跃发言,分享创作心得,交流艺术感悟,让书法艺术在思想的碰撞中绽放出更迷人的光彩。

此次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的举办,不仅是乌海在创建“书法城”进程中一次意义深远的有益尝试,更是乌海书法史上的一件盛事。它为乌海的书法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极大地推动了当地书法艺术的发展,让书法之美在这片土地上更加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书法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乌海的城市肌理,成为城市转型的重要文化支撑,“中国书法城·乌海”这张乌海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正熠熠生辉、光芒尽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