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施策 守护平安 ——我市奋力书写公安工作现代化新篇章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2-20 10:05:03

PTU巡逻小组整装待发。

利用数字监督中心进行督导检查。

■平安乌海

本报记者 曹艺 文/图

近年来,市公安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响应公安现代化建设要求,靶向施策、精准发力,通过顺机制、优组合破解多方壁垒,通过补短板、强弱项解决突出问题,奋力开创乌海公安工作现代化新局面。

践行“主动警务” 

社会大局稳定向好

市公安局坚持“主责主战主防”理念,围绕主动作为、主动打击、主动协同、主动防范4个维度,以“一失万无”的警醒、“万无一失”的细致,树立“一盘棋”思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没想到失物这么快就找回来了,真给力!”近日,报警人王女士将一面写有“为民服务 尽心尽责”的锦旗送到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凤凰岭派出所民警手中,对他们一心为民的工作态度表示感谢。

针对传统侵财案件存在的发案数高、破案率低、挽损较难等特点,2024年以来,市公安局科学设置163个必巡点、43条必巡路线,常态化开展动态巡逻、公安武警联勤联防,确保群众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出警时间由13分钟缩短至7分钟以内,实现了快出警、强震慑。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民生案件攻坚行动,通过“群内实时圈问、每周逐所通报、集中串案侦破”的“市—区—所”三级盯办机制,让“小案不小看”。2024年,市公安局以打促防带动全年民生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62.1%,案件破获率提升至74%。

“我们积极发挥全市9个警务工作站驻点效能,成立5个PTU(警察机动部队)巡逻组,通过市公安局民警常态化支援基层、派出所民警加密巡逻频次等,每日在主城区投入200余人次警力,以点带面提升社会治安巡控水平,扎实开展平安守护行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马文智说。

开展“预防警务”

有效守护社会安宁

市公安局坚持把预防放在打击前,将工作重心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防范”,实现了警情数和诉求数“双下降”。

“谢谢你们,我们在微信群里争吵这么点儿小事,你们都认真对待。”某日,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海北派出所社区民警在日常网格化排查中,发现一小区微信群内有居民因宠物狗的噪声和异味问题发生争吵,民警第一时间将二人邀请至派出所,为二人释法明理、化解矛盾。在民警的耐心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一起矛盾纠纷得以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们深入践行‘浦江经验’,深化信访‘两全代办’机制,全面总结推广‘1235’‘两所联调’多元化解联调机制,打造了‘老付调解室’‘解放枫警’等一批金牌调解队伍,创新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模式,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因家庭矛盾、邻里口角等引发的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市公安局督审信支队支队长王凯说。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94万起,调处率99.6%,化解率98.7%。

市公安局开通“965110”平台热线,统一派出所主防职能“入口”,建成侦查中心、组建基础管控中心、建成数字监督中心、建成“情指行”一体化应用平台升级情指中心。由侦查中心主支撑、出线索,基础管控中心盯要素、强管控,数字监督中心重监督、促规范,情指中心总调度、抓实战,汇聚警务要素支撑“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同时,全面推行“警辅通”App,实现情报快速响应、指令上下直达、指挥扁平迅速、落实及时反馈的闭环路径。

2024年,市公安局在全市人员密集场所创新推行安装“一键报警柱”12个、“语音示警装置”67个;持续深化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排查整改35处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严格落实“护学岗”“高峰勤务”,抽调市公安局机关30%警力支援一线,推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建设完成防冲撞硬隔离设施;全面优化“两场一站”巡逻防控措施,探索建立公共交通领域“点线面结合、整体性联动”的立体化防控体系;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检查相关单位、行业场所2.3万余家次,排查、整治各类消防隐患542处;建成“一中心、一公园、四学校”为核心的矩阵禁毒宣传阵地,全要素监督制毒物品,实现毒品原植物“零种植”、制毒物品“零流失”、娱乐场所“零涉毒”。

拓展“智慧警务”

数智赋能成效显著

市公安局围绕实战高频应用场景,以全量信息采集为支撑,以全域智能感知为核心,抢抓“科技兴警”战略先机,推动数据在警务工作中“跑”起来。

2024年,市公安局为全市基层实战部门新配发催泪快速激发器、远程催泪驱散器、新型单警装备等18类警务装备共计3000余件,全要素建成警用物资调剂中心,全品类满足警用物资集中采购和合理调配。同时,前置存储警用装备、抢险设备、救援设备等各类应急处突物资35类共计4000余件,从装备、技术、应急等多维度提升全警实战能力。

市公安局进一步优化“智慧危管”模式,盯紧盯牢民爆物品“储、运、用”关键环节,实现全市民爆物品连续15年“零事故、零流失、零被盗、零炸响”。“我们创新形成‘公安+安防公司+市场主体+保险公司’运行模式,将全市217家大中型企业、423个金融服务网点、94所学校及1100余家个体工商户的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全部接入110报警服务台,开展24小时网上巡查和实地巡逻,全力保障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马来庆说。

做优“民生警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市公安局将为人民服务贯穿公安工作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2024年,我们开展了3期警企恳谈会,深入分析研究制约企业发展的35个突出问题,定制化推出‘警企联络官’、安商护企助发展二十条服务举措、‘五心’营商环境品牌、亲清警商交往指引‘三张清单’,以‘听改闭环’推动各项利企举措落细落实。同时,率先在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诚信助企’窗口,盯办‘乌海24小时警局’平台问政信息3086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868个。”市公安局行政审批办主任张爱丽说。

近年来,市公安局推动形成“一窗受理、一门办理、一网通办”的便民服务新模式,建成27个公安政务综合窗口,增配23台综合自助办理机,交管、户政、禁毒等6类149项业务全部进驻,累计办理公安业务16.8万笔,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健全完善首问首办负责制、容缺办理制、延时预约制等工作制度,建设应用“政务导航”,编制综合窗口业务办理流程图,公安政务服务规范化水平全面提高。

道路交通安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24年,市公安局开展各类交通安全主题宣讲活动392次,群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持续增强。同时,推行轻微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机制、“路长制”勤务机制改革,每起交通事故处置时间缩短至5分钟。

站在新起点,乌海公安将聚力做好改革驱动、机制牵引、科技赋能、技术装备支撑四件实事,全力以赴护航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