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 共护平安 ——市公安局探索构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全民参与新格局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4-12-19 15:25:16

发现可疑情况及时预警劝阻。

发动外卖“骑手”加入反诈行列。

■平安乌海

本报记者 曹艺 文/图

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从源头治理入手,主动探索、创新实践,以“数据赋能、研判先行、支撑实战、服务全局”的理念,积极探索构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全民参与新格局,全面压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率,提升止付挽损实效。

“反诈日报”天天看

拧紧防骗“安全阀”

“警察同志,你看我是不是遇到电信网络诈骗了?我手机收到的信息和你刚发到小区微信群里的‘乌海反诈日报’预警内容一模一样。”近日,海勃湾区居民王磊向社区辅警咨询道。

当日,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海北派出所社区辅警李涵像往常一样,将“乌海反诈日报”发送至辖区各小区微信群内。看到相关宣传内容的王磊发现自己在网络上的遭遇与“乌海反诈日报”推送的案例十分相似,立即向李涵咨询。了解王磊的情况后,李涵马上告知其正在遭受“刷单”诈骗,提醒他一定不要转账,并向王磊详细介绍该类诈骗的常见套路。听完李涵的解释后,王磊恍然大悟,发现自己离被骗仅一步之遥。

今年6月,“乌海反诈日报”正式上线,这是市公安局精心打造的一款以电子海报形式呈现反诈知识的宣传产品。“乌海反诈日报”针对“刷单”、虚假投资理财、网络交友等诈骗类型,采用醒目的色彩、新颖的排版和简洁的文字展示真实诈骗案例的诈骗套路、反诈提醒、警方提示等,达到以案示警的作用。今年截至目前,市公安局共发布“乌海反诈日报”191期。

“我们充分利用线上多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等特点,依托小区微信群等媒介积极转发‘乌海反诈日报’每日案例,普及各类反诈知识,及时解答群众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的困惑,让辖区居民了解反诈知识,营造‘人人知晓、人人防范、全员反诈’的良好氛围。”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海北派出所所长杜伟说。

此外,我市各级公安机关针对最新出现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常态化深入农区、社区,走进公园、广场,通过反诈讲座、案例讲解等形式开展反诈宣传,向群众普及如何识别、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手把手”协助不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将反诈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将“全警反诈”触角延伸至“全民反诈”。

“警企联动”聚合力

构筑反诈“金钟罩”

“这件包裹很可疑,我不敢送呐!和我们前几天集中学习的‘线上诈骗+线下取现+网约车投送’的新型诈骗模式很像。”近日,网约车司机王师傅将一件可疑包裹送至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刑侦大队民警手中。

原来,王师傅在当日接到一个奇怪的订单,货物是3箱牛奶,配送费却是货物本身价格的3倍。王师傅还发现,3箱牛奶的重量与实际重量不符。警觉的王师傅将货物送至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民警立即与寄件人李女士取得联系,后经查验,牛奶箱内竟放着几沓现金,共计人民币5万元。

民警向李女士详细了解,发现她已落入电信诈骗的“圈套”。民警向李女士说明她正在遭受一种新型诈骗,并向其讲解此类诈骗的套路及防范方法。李女士顿时醒悟,意识到自己险些上当。目前,5万元现金已全部返还李女士,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今年以来,以“线上诈骗+线下取现+网约车投送”组合模式实施的诈骗呈高发态势,这类诈骗手段较之前更为隐蔽。诈骗分子通常以各种理由要求受骗人到银行柜台或ATM取款机取款,再通过出租车、网约车、邮寄、跑腿等配送方式将现金运送或寄递至指定地点。诈骗分子以不见面、不现身的方式将被骗人的现金取走,最终转移赃款。

“我们与辖区出租车公司、网约车公司建立了‘反诈宣传联席机制’,按照机制要求,出租车、网约车公司负责人要督促驾驶员依法运营,未经许可不得从事寄递和货运业务。同时,出租车、网约车公司要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对运营车辆进行巡查,对及时发现问题、主动举报、避免受害人损失的驾驶员进行奖励激励,对明知运送货物涉及违法犯罪活动,依旧人货分离为他人运送货物的驾驶员,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赵一明说。

为加强源头堵拦作用,近年来,我市各级公安机关汇聚各方力量,筑起反诈“堤坝”。市公安局及时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主要特点及案发成因,推动各成员单位落实宣传预防主体责任,进一步督促各行业及时堵塞风险漏洞,深化综合治理;联合各部门、单位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协同合作,发挥自身职能作用,采取多种有效管控措施,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工作;建立互联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及问题;各成员单位协同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有效从源头控制电信网络诈骗滋生的空间,形成互相支撑的全市一体化反诈格局。

“警银联动”铸坚盾

共建反诈“防护墙”

“我问他取款的具体用途时,他含糊其词,接打电话时还刻意回避我。询问他是否认识汇款人时,他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我担心他遇到诈骗,就报了警。”近日,中国银行乌海分行乌达支行一柜员对民警说。

当日,中国银行乌海分行乌达支行营业厅内,王某前来办理柜台取现业务。柜员敏锐地察觉到王某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便立即报警。信息很快被通报至市公安局侦查中心,市公安局乌达分局刑侦大队迅速启动“警银联动”工作机制,大队一组民警负责对王某展开询问,另一组则对王某相关信息进行初步研判。

经了解,王某在家中通过手机浏览器下载了一款游戏软件,“客服”称王某需要充值才能解锁会员。王某在“客服”的诱导下,准备在线下使用“货拉拉”邮寄现金的方式充值5万元。王某在银行取款准备邮寄时,被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及时劝阻,成功为其挽损5万元。

“今年,我们组织全市14家银行召开了全市金融机构重点工作推进会,持续推动‘警银协同’机制高效运行。这一机制的运行,有效提高了涉诈骗线索的发现效率,增强了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精准度。”市公安局侦查中心副主任韩振兴说。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深入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公园和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开展反诈宣传讲座40余次,拍摄各类反诈宣传视频50余条,成功劝阻各类电信网络诈骗3200余起。

韩振兴说:“市公安局将继续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全面构建超前感知、精准打防的数字化侦查新模式,与寄递行业、网约车公司、金融机构等联合作战,全面推进信息共享,优化联动流程,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共同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