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2024年十大新闻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1-02 11:33:10

全市具备种植条件的沙化土地实现“应治尽治”。 (王超 摄)

包银高铁乌海黄河特大桥合龙贯通。 (黄建飞 摄)

智慧供热调度平台实现精准调度、科学供热。 (贺雅君 摄)

2024第八届国际商学院沙漠友谊赛在我市成功举办。 (赵政宇 摄)

内蒙古自治区一刻钟便民生活节暨乌海市第三届便民一刻钟幸福生活节活动现场。 (高瑞鹏 摄)

杨家玉巴黎奥运会夺冠。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来沙漠看海,冬季更精彩。 (高瑞鹏 摄)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弘扬蒙古马精神,闯新路、进中游”,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发展动能加快积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发展成果福泽百姓,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

值此新年到来之际,市融媒体中心评选出“乌海2024年十大新闻”,回顾过去一年乌海那些振奋人心的高光时刻,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开启崭新的未来。

1

全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

全市上下坚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部署的改革任务,结合乌海实际,主动谋改革、聚力抓改革,以乌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绩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024年以来,高效办成一件事、供热计量、水预算管理、市属国企等方面改革成效显著,一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区推广。

2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办好两件大事

2024年,全市上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各方面和全过程,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凝心聚力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努力为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贡献乌海力量,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

3

“六个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

2024年,我市把实施“六个工程”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中之重,加压加力、推深做实,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完成“五大任务”形成可靠有力的支撑。

全力抓好政策落地,争取上级资金39.1亿元。完成防沙治沙3.88万亩,在我市境内将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成歼灭战,“阿电入乌”首期项目开工。投入13.4亿元实施18个温暖工程项目,完成8313户清洁取暖改造,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率先开展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政务诚信评估居全区首位。多点促进科技创新“突围”,年度“科技兴蒙”资金增长24%,出台《人才赋能科技“突围”工程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完成进出口总额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5%。

4

高质量抓发展,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2024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鼓足干劲抓经济,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持续用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2%,精细化工、氢能制造、合金材料产业被列入自治区重点建设培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提速发展,建成BDO产能160万吨。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包银高铁乌海段、乌海抽水蓄能电站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进到位资金115亿元。农文旅产业欣欣向荣,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7.9%、27.2%。民间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超90%。

5

深入实施美丽乌海生态环境提质行动,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2024年,我市聚焦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美丽乌海生态环境提质行动,一体推进“七大综合治理提质行动”,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从“治标”向“治本”转变。

建成自治区首套“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智慧监管系统,完成62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新建绿色矿山4座,治理矿山面积412.6公顷,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4%,PM_10浓度达到历史最低。依法取缔和规范整治入河排口154个,治理黄河干流岸线51.5公里,黄河乌海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在II类,率先在全区建设地级市水权交易电子平台,交易水量达1769万立方米,入选首批水预算管理市域试点城市。盘活低效用地3818.8亩,建成自治区级绿色工厂4个,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

6

入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

2024年7月,商务部公示了首批15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名单,我市位列其中,系自治区唯一。9月11日,我市承办了2024年北部七省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区域经验交流现场会,展示了“乌海模式”。

我市始终把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作为实现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转型、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打造了“舒适安居、便民消费、社区文化、优教普惠、养老服务、健康医疗、城市颜值、服务响应”八位一体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体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我市已实现城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

7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2024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已连续5年占全部财力支出七成以上,承诺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完成63个老旧小区、500套棚户区住房改造,住宅小区实现物业全覆盖,圆满完成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加强教育医疗资源供给,乌海市第一中学新校区投入使用,海勃湾区中医医院晋级三甲,率先通过国家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资格审核,健康内蒙古行动考核居全区首位,入选全国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试点。超额完成年度就业目标,新增就业5517人,入选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和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就’在身边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入选全国地方就业创新事件。低保标准实现“七连升”,社保适龄人员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标准进入全区前三。完成九类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

8

“沙漠看海·中国乌海”文旅品牌火爆“出圈”

2024年,乌海市紧扣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主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持续推广“沙漠看海·中国乌海”文旅品牌,让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成功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关注乌海、走进乌海。

成功举办2024中国·乌海第七届马帮大会暨首届汽车户外露营大会、2024中国足球协会“一带一路”杯国际沙滩足球邀请赛、2024中国·乌海沙漠绿洲大地艺术季、乌海冬季那达慕文体旅游系列活动等,让乌海旅游持续升温,在《夸克数读:2024年轻人出游新趋势》“年轻人热搜的热门小众出游目的地”榜单中,乌海名列前茅,成了年轻旅行者争相追捧的新热门之选。

9

讲好北疆文化乌海故事

2024年,我市深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与移民文化、工业文化等,讲好乌海故事,让北疆文化乌海品牌更有知名度和吸引力。

文旅融合异彩纷呈,成功举办“唱响北疆”2024内蒙古民歌大会、全国二十四节气旅游美食及线路宣传推广活动、第十三届黄河明珠·乌海书法艺术节。文化供给丰富多彩,先后举办“大河情 赏石韵”中国赏石城·乌海第十三个全国赏石日观赏石宝玉石精品展、“颂歌祖国 艺韵北疆”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文艺精品层出不穷,《百态流凌话安澜》《诗行黄河》节目在2024年法国秋季戛纳电视节展映,舞蹈作品《黄河泥娃》荣获第十一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一等奖。国画《行远自迩》、雕塑《朝阳》等31件作品获国家、自治区级奖项(入展),创下我市历届“国展”入展数量最好成绩。

10

乌海籍运动员杨家玉巴黎奥运会夺冠

2024年8月1日,巴黎奥运会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决赛展开角逐,乌海姑娘杨家玉以1小时25分54秒的成绩夺得金牌,拿下中国代表团本届奥运会第11枚金牌、中国田径历史上第12枚奥运会金牌,也是巴黎奥运会中国首枚田径金牌。杨家玉个人在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中也实现了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于一身的大满贯。值得一提的是,杨家玉获得2024年世界竞走巡回赛总积分冠军,并入选新华社评出的2024年中国十佳运动员。杨家玉为祖国争了光,也为内蒙古、为家乡乌海添了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