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进一扇门 化解千家事 ——海勃湾区社会综合矛盾联合化解中心工作综述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3-22 09:55:31

【打造平安乌海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窗口登记。

面对面调解。

法律援助。

群众“一扇门进出”、纠纷“一揽子调处”、矛盾“全链条化解”……近年来,海勃湾区以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建设为契机,坚持目标导向,注重资源整合,积极践行“最多跑一地”改革思想,融合打造多元解纷阵地,构建“信访+矛盾纠纷”彻底化解机制,延伸矛盾纠纷治理触角,实现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

练“务实”之功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来到海勃湾区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来访者到窗口迅速登记诉求,工作人员按诉求种类分流、交办,调解工作人员按专业范围“接单”办理。

“我的问题一天之内就解决了,你们做事公正、效率高,‘一站式’调解确实方便老百姓办事。”近日,商户王某的烦心事经海勃湾区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调解得到解决。

原来,王某经营的商铺因管道漏雨被淹,与物业公司就损失赔偿沟通,但始终未达成一致,事情久拖未决。王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矛调中心”寻求帮助。调解中心了解情况后,迅速分派调解,半天内即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

据了解,海勃湾区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统筹负责全区矛盾纠纷的会商研判、协调指挥、跟踪督办、兜底处置等工作。中心按照“受调分离”的建设思路,设置了综合受理区和多元调处区,运行“一窗口受理、一揽子调处、一平台承载”的调处模式,化解全区各类矛盾纠纷;着眼“健机制、强服务”,优化源头分类受理,建立上下工作联动,推进调解业务协同,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处置化解水平。中心以建设“一窗受理、多元化解”的矛调闭环服务为目标,设置无差别受理窗口,运行“窗口统筹,部门联动”的服务模式,依托“智慧矛调”“智慧治理”双平台统一调配全区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志愿团体参与矛盾调处,按疑难程度、分层、分级、分类别流转交办,疑难问题“集中会诊”,专班化解,全力保障区域矛盾“应调尽调”;积极构建“群众求助—窗口受理—系统派单—矛盾调处—司法确认—评价回访”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闭环,实现“解纷超市”一站式运行,让群众诉求解决“最多跑一地”;坚持调解为先、诉讼断后,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调解不成的导入诉讼程序,并通过法院进驻科室简案快调,组织速裁团队快速判决,组织法官常驻中心,开展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案件衔接、简案速裁等工作,强化矛盾纠纷办理全流程法制保障,将纠纷化解在基层。

聚“矛调”之力

打造区域矛盾“全科门诊”

走进“矛调中心”多元调处区,只见分布着十几个调解功能室,还有警务室、微法庭、线上调解室、司法确认室、听证室等。

“有海勃湾区社会综合矛盾联合化解中心真是太好了。谢谢律师帮我维护合法权益。”在公共法律服务室,居民马先生正在向律师表示感谢。

近日,马先生在工地上受工伤,双方因无法达成赔偿金额,引发矛盾纠纷。马先生便来到海勃湾区社会综合矛盾联合化解中心上报诉求,经窗口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将他的诉求及时分派到公共法律服务室。通过多方沟通、共同努力,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销号结案。

海勃湾区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坚持“多元融合”理念,在原有入驻区人社局、公安分局、区法院、区卫健委、区司法局等8个部门、48名专业调解人员、14个调解功能室的基础上,分阶段入驻婚姻家庭矛盾调解、物业矛盾调解、问题楼盘与征地拆迁调解工作室等,共计62名工作人员。按照“一名法院派驻人员、一名人民调解员、一名书记员、一名部门调解员”要求,中心组建了7支调处队伍和公检法司干警组成的“四合睦”说法专班,形成了各司其职、相互补位、合力化解的工作局面。

思“便民”之策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布局

中心创新搭建“智慧矛调”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强化各类渠道信息的统一归集和分流,以“智慧矛调”平台为中轴,与各职能部门及镇(街道)“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衔接配合,实行村(社区)“首调”、镇(街道)“会调”和区级“联调”的上下联动“分级”调处模式,实现“三级联调”,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中心综合运用三级矛盾受调一体“智慧矛调”系统,统筹推进跨层级、跨部门的线上对接,实现群众诉求“一网入”,流转交办“一网通”。与此同时,中心还创新依法调解宣传载体,聚焦“短视频”载体“传播快、覆盖广”特点,在抖音平台开通“四合睦说理团”普法宣传官方账号,组织区级行政单位、司法机关、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四类专业力量”以“新媒体+普法宣传”形式,为群众提供专业、“零距离”的问题解答服务,营造“和谐、和睦”的社会氛围。

自2021年3月运行以来,区级矛调中心累计受理群众诉求5283件,办结5023件,办结率95.08%,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作者:陈洋;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