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务效能 增进民生福祉 ——2022年乌达区民政工作综述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1-30 09:57:36

5-1.jpg

工作人员为居民介绍最新民政政策。

2022年,乌达区民政局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需求、强化政策落地,为全区民政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加强党建引领

凝聚发展力量

区民政局发挥领导班子核心作用,形成党组书记总抓与班子成员分工抓,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推动从严治党责任和机关党建工作落实,坚持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工作;坚决贯彻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第一时间传达落实,保证民政各项事业顺利推进;强化制度建设,推进民政工作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研究制定师徒结对管理制度、请销假管理制度等,以制度力量推动工作落实。

区民政局依托“集中学习日”、主题党日等重要活动,利用“学习强国”、北疆先锋等平台,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同时,区民政局着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总结推广可复制经验。去年,区民政局先后在各级新闻媒体平台刊登新闻报道48篇。

区民政局定期组织意识形态专题会议,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认真组织相关学习,切实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推动者和执行者;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乌达发布等平台公开民政相关政策、民政服务事项。去年,区民政局先后公开800余条相关信息,有效提升了民政政策的知晓率;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区民政局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一岗双责”分级抽查述职,压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坚持不懈抓好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按照“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作风建设集中整顿工作的要求,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

践行为民宗旨

增进民生福祉

去年,区民政局积极履行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基本民政保障等职能,系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着力构建科学合理、协同联动、运行高效的工作体系,统筹推进乌达区民政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区民政局积极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按时足额发放救助补助资金,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创新救助方式,提升救助效率。去年,区民政局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救助资金累计2477余万元;以不同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政府主导、政策融合、统筹资源、社会参与、多元救助”原则,深入开展“物质+服务”社会救助工作,累计为各类困难群众发放“疫情暖心包”“爱心医药包”“春节年货包”3881份;利用智慧救助移动办公平台,定期报告系统等智慧化救助平台,在册低保对象通过手机客户端即可进行定期报告认证,方便了救助对象外出就医、就学等,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区民政局认真落实老年人福利政策,去年累计发放老年优待金和高龄津贴共计674余万元,惠及乌达区2.78万老年人,为享受城乡低保的70至79周岁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按照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资金1万余元;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居家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去年,全区18个养老服务中心(站)已完成挂牌,建设投入运营16个;全面做好养老机构床位运营、责任保险补贴申报、发放和等级评定工作,申报和发放各类补贴资金34万余元;全面推进民政领域养老反诈骗工作,召开专项行动会议6次,组织开展养老服务领域摸底排查10次,进行反诈宣传活动15次,发放宣传品2100余份。

区民政局认真落实儿童福利政策,为全区在册200余名困境儿童,按照每人每月1800元的标准,累计补差发放生活补贴32万余元;落实残疾人福利政策,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协调机制,确保残疾人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去年,区民政局为全区在册困难残疾人1000余人和重度残疾人近1200人累计发放“两项补贴”269余万元。

健全体制机制

推进社会治理

去年,区民政局健全“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培育和监管两手抓,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区民政局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等,督查指导各社区居务公开开展情况,督促指导各社区依法依规推选红白理事会、工青妇等配套组织建设,目前,全区设置配套组织100余个;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兑现社区工作者资格证补贴实施方案》,全区现持有社会工作者证76人;完成社区居委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社区工作人员及持证社工信息更新工作;积极开展“五社联动”试点工作,去年共开展各类活动140余次,培育社区社会组织3家、社区社会组织骨干11人,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团队)3家、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团队)骨干62人,链接社会资源14家,参与救助服务项目14次,捐赠物资近万元。

去年,乌达区全年新增社会组织11家,现有登记注册社会组织32家;完善组织孵化基地功能,建立社会组织备案制度,鼓励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公益服务,孵化出永昌佳苑社区邻里理事长、爱民佳苑社区松柏志愿服务协会,拨付扶持资金1.5万元;按照抽查计划,抽查的8家社会组织,结果均为合格。

(作者:李浩;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