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1-05 09:46:43
生态宜居。
绿色满园。
水清岸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保护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牢牢守住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现在空气越来越清新,家门口不远处就有两三处口袋公园,平时我就爱来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放松锻炼、增强体质。”市民刘华说。2022年,我市下足功夫改造、新建口袋公园,全面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为市民创造更优质的宜居环境和休闲空间。
为促进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我市深化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推进钢铁、焦化等非电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化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完善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进特别排放限制改造。进一步强化VOC污染防治,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系统管控工作的通知》,持续强化煤炭洗选企业煤矸石堆场自燃点巡视、巡查和“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进行无死角、拉网式摸排,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我市全面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推动重污染天气区域统筹管理,与周边地区联动共治,最大程度减少重污染天危害。全市煤矿企业和煤炭洗选企业均完成“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操作方案的编制工作。委托第三方开展污染天预警预报服务,深入分析我市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为精准治污提供技术参考;加强机动车污染监管,推进重型柴油货车安装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和平台建设,建成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平台并与自治区平台实现联网;加强扬尘污染管控,实施矿区智慧监管,平台投运以来,管控企业个数和管控范围不断扩大。加强道路扬尘控制,在全市109条道路设立路长制责任牌194块,建立了环卫、交通、沿线企业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推进水生态持续向好
“这几年,飞往我市的候鸟越来越多,更是有大批白天鹅飞抵乌海湖。且有很多候鸟集中在滨湖路和乌达区周边的水域,离城市越来越近,说明咱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有些鸟类也愿意在这里安家,这真是可喜的变化。”市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刘环孝说。随着我市生态建设稳定向好,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鸟类等,为沙漠绿洲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2年,我市充分发挥河长制制度优势,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污染、水安全“五水共治”,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因地制宜细化实化“四水四定”举措,让黄河水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排得出。
我市积极推进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监管工作,利用“协同监管平台”,结合监测数据及现场检查,严肃查处无证排污、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继续按照《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每月开展入河排污口巡查、监测;推进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加强对水源地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界碑、标识牌、警戒牌等规范标识和视频监控设施;实施跨界流域联防联治。与石嘴山市签订《黄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并根据协商机制、研判预警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合力推进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加强土壤和地下水
污染防治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土壤污染直接关系百姓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2022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管理,督促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及隐患排查;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以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区域为重点,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
我市严格落实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市生态环境局与市自然资源局建立了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联动管理机制,共享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结果,推进优先管控污染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切实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制定印发了《乌海市2022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对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考核。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2022年,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可降解塑料绿色环保循环产业链项目有序施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海生说:“该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单线产能最大的BDO生产工艺和技术,依托我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产业优势,高度耦合煤焦化工、乙炔化工这两个具有明显区域性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可以让低附加值化工原料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转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我市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展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
2022年,我市统筹环境容量指标,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为华恒可降解塑料、三维BDO一体化、永太二期、东晶光伏等32个项目出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确认书;印发了《乌海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乌海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融入碳市场建设,编制完成《乌海市2020年温室气体清单》并通过评审。公开2019年—2020年碳交易相关信息情况,完成13家发电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复查工作。
提高环境执法效能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用好执法这个“利器”。今年以来,我市以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为手段,推行“执法+服务”理念,不断练内功、守底线、优服务,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主力军。
我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持续深入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以战代练、以案强兵,在实战中提升执法人员能力水平。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集体学习,提升我市执法水平和案件质量。严格“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制度,明确日常监管以“双随机抽查”为主,有效避免执法扰民情况发生。
我市持续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散乱污”工业企业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对“小配煤”违法行为坚持动态清零管控。开展打击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测数据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组织执法人员全面排查全市范围内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矿区联合执法检查,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和“现场检查+无人机巡查”模式,排查企业生产过程、运输过程中存在的环境综合整治问题。
此外,我市还严格复核黄河流域“清废行动”问题点位整治情况,现场复核我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百日攻坚行动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并出具销号意见。组织开展黄河流域警示片披露问题“回头看”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市涉水企业及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雨污分流建设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
(曹艺/文 王超/图;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3-01-05 09:46:43
乌海日报社 | 2022-12-02 13:03:55
乌海日报社 | 2022-11-10 09:48:52
乌海日报社 | 2022-10-20 13: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