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铿锵 稳健前行 ——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10-20 13:37:17

【建设美丽乌海】

生态乌海,绿色发展。 (王超 摄)

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候鸟“驿站”。 (王超 摄)

街路绿化,出门即景。 (王超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为我市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以来,我市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不断增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积极适应“双碳”要求和能源变革新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天蓝景美乐享诗意生活

今年,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在滨河新区滨湖路设计建设了一处沙滩浴场,为市民提供了又一户外娱乐场地。市泽汇园林项目负责人牛锐说:“沙滩浴场向市民免费开放,沙滩边缘水面刚过儿童的脚腕,孩子们可以在安全游玩的同时享受亲水近水的乐趣。”

在乌海,像沙滩浴场这样精致的“口袋公园”随处可见。我市以节约化、人性化、色彩化、品质化、精细化、智能化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和品质提升工作。如今,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了市民诗意生活的写照。

2022年,我市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努力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天蓝景美成色更足。今年,我市计划组织实施大气污染治理项目51个,目前已完工23个、在建17个,其余11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为指导三区做好空气质量保障相关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建立空气质量市区两级预警联动机制,成立空气质量分析研判小组,安排专人时刻关注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紧盯国控、区控环境空气质量站点周边异常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协调联动,积极应对污染天气。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以来,我市深化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持续推进非电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通过组织排放改造工程、煤炭封闭料棚治理工程和污水池加盖收集处理工程,完善对废气的收集与处理,并加强道路扬尘控制,全面实行“路长制”,建立了环卫、交通、沿线企业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实现矿区、园区等道路清扫养护管理全覆盖、无盲点。

水清岸绿绘制生态画卷

滔滔黄河水,积淀着我市发展的底色;盈盈乌海湖,润泽着生态美景的成色。

每当春回大地之时,乌海湖总会迎来大批迁徙候鸟驻足嬉戏,因为历来珍惜水、呵护绿,乌海的变化引得鸟儿们用脚步“投票”,一次次归来,在大漠与平湖间觅食翱翔,乌海湖也因这些“小精灵”的到来显得更加灵秀壮美。

从长河起雄坝,大漠出平湖到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从加快建设幸福河湖到确保黄河乌海段河畅、水净、岸绿、景美,我市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有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市持续开展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加强对现有入河排污口的日常监管,每月开展巡查、监测。为进一步推进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监管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利用“协同监管平台”,结合监测数据及现场检查,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推进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完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界碑、标识牌、警戒牌等规范标识和视频监控设施。目前,我市6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Ⅲ类比例为100%。截至8月15日,我市2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达标率为99.6%,3座园区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达标率为99.2%。

今年8月,我市与石嘴山市签订了《黄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将根据协议中的协商机制、研判预警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区域协同处置能力,合力推进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土净绿浓铺就发展底色

甘德尔山东麓,乌海市十七公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园内近20万棵树木茁壮成长,形成了一条占地100公顷的狭长防护林带。“这儿试种的都是符合咱乌海气候条件的植物,它们能有效保护周边地表土壤免遭风蚀,是预防水土流失的‘守卫兵’。”市水土保持工作站负责人张启龙说。

绿色是发展的最美底色,土壤是打造生态乌海的重要依托。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管理,积极督促列入名单的30家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及隐患排查工作。目前,26家重点监管单位已完成自行监测方案编制。

在乌海湖两岸,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分别设置了水土保持监测点,定期取样并分析比对数据,为全市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近几年,乌海湖东岸的水土流失数据明显降低,这说明我市近年来实施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和措施,对减缓乌海湖治理中风力侵蚀的效果非常明显。”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副站长李睿说。

我市本着“聚焦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推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工作,不断推进乌海化工固废场清理整治,对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考核,督促企业落实危险废物规范管理要求,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此外,市生态环境局与市自然资源局建立了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联动管理机制,共享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结果,积极推进优先管控污染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低碳发展适应能源变革

市绿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海南产业园,该公司的农药中间体及原药生产制造暨焦化脱硫废液集中资源化利用项目总投资8亿元,目前正在稳步推进。

“项目以收集乌海及周边地区焦化企业产生的焦化脱硫废液为主,进行集中环保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同时生产农药中间体及原药,可实现工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公司总经理吴蕾说。

像市绿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适应“双碳”要求和能源变革新变化,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创新链,推动我市化工产业往高端走、往精细化走、往新材料走。今年,我市工业运行总体呈增长态势,市生态环境局统筹环境容量指标,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为华恒可降解塑料、三维BDO一体化、永太二期、东晶光伏等32个项目出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确认书。截至5月底,我市共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11件,排污许可证65件;同时,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持续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乌海逐绿前行的脚步从未止息。我市将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坚持从大局出发、从民生根本和长远出发,继续绘好“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乌海生态画卷。

(作者:曹艺;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