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秋储冬藏时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11-15 09:24:08

6-1.jpg

秋储忙。

“我买的大葱一块三一斤,葱白可长了”“你这白菜不错,多少钱一斤……”寒露节气过后,秋储冬藏迎来高峰期,各家各户都忙着把秋菜搬进门,为丰富冬日餐桌做准备。那么,为何在一年四季不缺鲜菜的今天,依旧有不少人选择储秋菜呢?储秋菜又有什么讲究?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为何储菜?

市民:是传承也是仪式感

11月9日一大早,市人民公园北门早市及周围的秋菜临时销售点十分热闹,大葱、白菜、萝卜、土豆、芥菜等传统秋菜扎堆儿上市。菜农们架起磅秤,在各自的摊位前整理摆放菜品,迎接购菜的群众。7时左右,早市迎来采买高峰期。只见市民们有人拉着购物车,有人提着小篮子,有人骑着自行车,三三两两挤在摊位前,选购自己心仪的秋菜。

“您为什么储秋菜?”当记者用这个问题采访市民时,72岁的老人李富光告诉记者,十几二十年前,储备好的秋菜,全家人一直能吃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冬天里,家家餐桌都有酸菜炖粉条、白菜烩土豆、萝卜丝包子……不管长多大、走到哪里,储秋菜的做法都与他相伴。在他看来这既是老一辈人的共鸣,也是属于他们的乡愁。

“60后”“70后”买秋菜的记忆总是与劳动有关——排队买、忙着搬,还得不厌其烦地“折腾”晾晒。住平房,菜要搬进菜窖;住楼房没电梯,孩子都是劳动力,家里劳力少的,邻居都会搭把手。腌酸菜、腌咸菜的方法那时也会是邻里间亲密的谈资。

“我们住平房那会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菜窖,每年秋末初冬就会用各种秋菜来填满它,今天买点儿大白菜,明天囤点儿土豆,总是忙忙碌碌的。”“60后”老人张珉说。

“记忆里,爷爷家的菜窖不仅是我们全家人的粮库,还是我和妹妹们儿时的游乐场所。”张珉的孙子张乐说,“小时候也不懂什么是储秋菜,只记得每到秋凉的时候,爷爷家的菜窖就会渐渐变得满满当当,我们小孩子总喜欢爬进去玩儿,所以下窖拿菜也就成了我们的专属工作。如今,我们已长大,储秋菜也成了我们的事儿,要说究竟是为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或许就是传承吧,看着爷爷,爸爸都曾为家里储秋菜,总觉得自己也该这么做。”

“90”后小伙马鹏飞和妻子结婚3年,每年秋末冬初都会一起到各个市场转转,对比菜价,选购秋菜。“年轻人过日子总得有点儿仪式感,用我们的话来说储秋菜是我们迎接这个冬季最大的诚意,而对比菜价则是我们对储秋菜这件事儿最大的诚意。”马鹏飞乐呵呵地说。

行情如何?

菜贩:价稳货全随意购

菜市场里,菜摊上的叫卖吆喝声,品种多样的新鲜果蔬,交织成一幅热气腾腾的生活画面。近日,记者在海勃湾区依林市场、金裕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看到,秋菜主角白菜、大葱、土豆以及胡萝卜、青萝卜、心里美、芥菜等种类齐全,供应充足。

蔬菜批发商何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日到外地拉水果回来乌海售卖,秋菜需求旺季就会到临河拉土豆、白菜等秋菜销售。“秋菜需求量大,基本上3天就能卖掉我这一皮卡车的菜。像土豆、白菜这些咱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人们大多数是整袋购买。西红柿、大葱这些人们炒菜常用的也都是一次性买个二三十斤。”何先生乐呵呵地说,“这次他进回来的柿子一天就能卖2千多斤,销量好,赚的也多。”

在海南区黄河市场一辆售卖大葱的三轮车旁围满了人,市民们纷纷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大葱。摊主吴强一边吆喝着“大葱两块钱一斤”,一边称斤收钱,好不忙碌。“葱是咱做饭调味的必需品,餐餐都需要,我看这价格倒也还行,葱白也挺长,就一次性买了50斤,够这个冬季吃了。”正在挑选大葱的市民李女士说。

在海勃湾区依林市场卖白菜的常来秀告诉记者,虽然当下生鲜超市到处都有,菜也不缺,但还是有不少人选择购买白菜用来腌制。“腌制酸菜是很多人的选择,有的人家里有露台、阴台之类的也会晾晒。”她说,虽然秋菜的销量不如以前,但价格却没什么变化,市民可以放心购买。

11月10日,记者看到,各类秋菜由于品种、质量不同,售价也不尽相同。白菜1公斤1.5元左右,土豆、萝卜等每公斤2元左右,大葱每公斤在4元-7元之间,用来腌制咸菜的心里美、青萝卜、蔓菁、芋头、芥菜等每公斤则在2元-2.8元之间。记者走访发现,与海勃湾区依林市场、金裕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相比,各小区门口零售摊点的秋菜价格略高。乌达区和海南区市场的蔬菜价格相对海勃湾区各大市场较低。

怎么储菜?

大爷大妈:支你小妙招

从平房到楼房,屯秋菜依然是老人们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从买菜到储菜,大爷大妈们各有自己的一套储秋菜攻略和秘籍。这些攻略和秘籍既是一种生活仪式,也是人们生活的乐趣。

在依林市场,张阿姨原本抱着随便逛一逛,看看秋菜行情。结果看到低价白菜,果断出手买了三四颗。“本想多买点儿,但我这年龄再多就拎不动了。”她告诉记者,秋菜价格区间比较宽泛,比如白菜,在滨河区恩河锦苑小区门前的菜摊售价八毛钱一斤,依林市场的价格却是七毛钱一斤。

“去年,我家老头子就着急,买早了,结果过了大约一个礼拜,价格又降了,多花了一百多,心疼呀!”张阿姨告诉记者,买秋菜千万不能着急出手。“一般秋菜刚上市的时候价格都会略高一点,随着大批本地菜陆续上市,菜价也会慢慢降下来。”张阿姨说,更重要的是,随着秋菜离地时间的增长,菜中的水分也越来越少,这样除了秋菜上市量增大造成的价格下降,秋菜水分蒸发也会导致分量的减轻,同样花100元,会买到更多的菜。这两笔账一算,可以看出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出手能省不少钱。张阿姨也提醒,不着急出手但也不能过于晚,如果下手晚了不仅价格不理想,而且挑不到好菜。

对于如何买秋菜,张阿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比如大葱,最好选择葱白结实粗大且葱叶少的。“葱叶子一晒干就不剩啥了,最终吃的主要还是葱白的部分。买大白菜也是一个道理,因为储存时菜叶的水分会蒸发,吃到肚子里的大都还是菜心部分。所以买白菜选菜心结实,白菜帮厚实的。”张阿姨说,“买土豆最重要的就是先看看颜色,有些颜色发青的别买,口感不好。”

“真怀念以前家家户户都有菜窖的日子呀!”11月12日,在302新天地市场买菜的“60后”老人王国红告诉记者,年轻时候住平房,家里有堆放煤球和木柴的棚子,棚子里面挖了一个小菜窖,那时候每到冬天,攀着梯子下菜窖取菜都是他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菜窖里没有暖气,但只要做好保暖,菜从来都不会上冻。吃起来也很新鲜。”王国红说,如今住了楼房,秋菜都是堆放在阳台上,一不小心就上冻不能吃了。为此,他今年秋菜季特意准备了几个泡沫箱子,还向邻居要了很多废报纸。“这些都是预防上冻的必备工具。”王国红向记者讲述着他的储菜秘籍。天气上冻时,外面零下二十多摄氏度,阳台至少也是零下十几度,达到这样的温度时,把白菜、土豆等囤好的秋菜放在泡沫箱子里,再包一层报纸,就能防止蔬菜上冻。

无论是选菜的秘诀还是储菜的技巧,抑或是对市场价格的判断,大爷大妈们都是在多年买秋菜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话题,如今在这个不缺吃穿的时代里,秋菜攻略已经从原来的生活技能变成了囤菜人的一种人生乐趣。

(作者:张靖爽;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