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强势来袭 请带好这份提醒指南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6-16 10:21:47




连续“炙烤”的高温天气本周光临我市,据市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显示,本周,我市天气以晴天为主,最高气温可达39℃,从6月15日开始,35℃以上天气将持续5天。

就全国范围来看,高温天气也将逐渐发展,从6月15日起,内蒙古中西部、华北、黄淮、苏皖北部和关中平原等地都将迎来高温天气,局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炎炎夏日,热浪滚滚,给市民的工作生活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影响?记者也为您准备了一份特别提醒。

提醒一:要更注意身体健康

相较于三伏天气的酷热难当,6月份的温度原本是适合户外运动和工作的,但如果遇到高温天气,就要小心中暑。中暑是常见的“夏季病”,当人们长期处于高温高湿且通风不良的环境时,就很可能中招。

市民张锋的职业是一名美缝师傅,他去年就曾在类似的高温天气里经历了一次中暑。“给地板美缝是不能开窗的,因为风会带进来尘土。恰好业主家刚刚喷完乳胶漆还没干透,在高温高湿的环境待得时间长了不就中暑了嘛。”张锋说。

在此之前,张锋并没有类似的经历,因此他也不知道,原来轻微的乏力、口渴和出汗居然是中暑先兆。喝了水后非但没觉得缓解,反而觉得头昏昏沉沉的。张锋在业主家的地板上午休了一个小时,等再起来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浑身发冷,汗水湿透了衬衣,赶紧打车到了医院。医生说这是典型的中暑症状,输了液他才缓过来。

中暑虽然很常见,但千万不能忽视,轻症中暑进一步加重,可导致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甚至会损伤大脑或者造成脏器受损。

高温天气,户外工作者和长期处于闷热、湿热环境中的人们,一定要注意多补水、多通风,有中暑症状及时就诊。

此外,高温天气还会让紫外线过敏找上门来。市民周敏就曾遇到过类似情况。几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后,她的脖子、胳膊、小腿等皮肤出现明显的红肿,泛起了像水泡一样的颗粒状疱疹,最后被医生诊断为紫外线过敏。

高温天气,户外工作者要如何防护?园林工人郭翠英很有经验,她说既不能捂得太厚,也不能太不当回事儿。太厚了容易中暑,不做防护则会造成晒伤。长袖、墨镜、凉帽是她的“标配”。为了防疫,口罩也不能少,但只要在人少通风的地方,她就会摘掉口罩透透气。

老年人、儿童及部分免疫力低的人群还要当心“热感冒”。许多人认为,夏天感冒,即便不打针吃药也会慢慢好转,但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市人民医院中西结合科医师宋茹表示,夏季感冒和冬季受凉感冒不同,靠吃药解决不了病症,而且最忌热捂发汗。夏季感冒应该以清热解暑为主,以发汗、退热功效为主的感冒药对热感冒并不能起到很大作用。

记者也注意到,由于近几天气温较高,许多市民酷爱喝冰啤酒或者冰饮料,冰激凌、雪糕销量也一路走高。但采用这种纳凉方式要小心肠胃病找上门来。过冷的食物会让胃肠道的血管收缩,使胃肠道的血流减少,降低防御能力,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痉挛,导致腹部绞痛和腹泻。

提醒二:小心家电“发高烧”

夏季是用电的高峰期,高温天气更要当心长期工作的家电“发高烧”。

准大学生李鑫曾经历过空调自燃的“惊魂一幕”。父亲出差,他和母亲跟着去玩儿,一家三口住在一家老旧的宾馆里。由于天气太热,房间的空调开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他还没睡醒,突然听到爸爸大声叫他,醒来时就闻到一股焦味,空中飘着白色的烟雾。“我当时都吓傻了,以为着火了,但我爸爸说是空调自燃了,让我和我妈赶紧出去,怕空调起火爆炸。”李鑫说。

什么情况下空调可能发生自燃?家电维修工段峰表示,炎热天气,空调长时间运转很可能烧毁内机绝缘体,从而引起空调自燃;另外超龄使用的空调也可能出现线路老化、绝缘层破损、漏电等问题,运转时若电流过大、温度过高,就会产生火花。

段峰也给记者介绍了容易发生火灾的几种电器,比如电饭锅、电炉子、电吹风、“热得快”等。在持续高温的天气里,空调、冰箱等大功率电器使用率提升,一些年久失修或超期服役的家电很容易因为积热难散发生火灾。

那么,如何预防家电“发高烧”?段峰提醒,一定要保证电器正常散热。“有的家庭把电冰箱包在橱柜里,或者周围摆满杂物,这样都不利于其散热。”他说。

此外,家庭中残旧且超龄的电线、插座等最好及时更换,杜绝安全隐患。

“家电也是需要防暑的。”段峰提示,比如电视机,连续开4个小时以上就应该断电休息一会儿,冰箱离墙至少要有10厘米的散热间距,还有许多家庭喜欢将洗衣机放在阳台上,但高温天气,洗衣机很可能因为长期暴晒导致机壳变形,出现故障,缩短使用寿命。

提醒三:空调不完全是好伴侣

高温天气,空调早就上岗了。许多市民上班吹空调,下班回家仍然吹空调,逛街、吃饭,商场和餐厅里的冷气一个比一个足。常处在空调的包围中,一定是好事儿吗?

对此,医生高海军告诉记者,空调吹多了是会得病的。“首先是呼吸道功能受损伤,人的呼吸道是非常脆弱的,冷气一旦影响到了呼吸道,轻则咳嗽、打喷嚏、流鼻涕,严重的就会变成肺炎。其次,空调吹多了还容易让关节疼痛、肠胃受凉。夏天人们穿得很单薄,空调开得足,低温会刺激人体血管急剧收缩,血液流通不畅,导致关节受冷、疼痛,脖子和后背僵硬,手脚冰凉麻木。”他说。

“很多人说有时候在空调房会觉得头晕,其实这也是常见的空调病的症状之一。”高海军说,“还有皮肤干燥,眼睛干涩等等。长期密闭的环境,空调系统不断循环,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持续累积在空气中,眼睛在缺氧情况下又久盯电脑屏幕,就会发红痒痛。”

那么如何使用空调?高海军提示:第一,空调温度别太低。“夏秋两季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为26℃左右,再低3℃—4℃,人体就会觉得凉。另外,由于室内外环境不同,长期处于相对极端的温度下,身体调节能力失调,久而久之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因此最好将空调调到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可超过7℃,否则会加重体温调节中枢的负担。”他说。

其次不要猛吹,避免冷风直吹。“有些人在外面觉得热,回到家马上打开空调猛吹,此时毛孔是完全打开的,还来不及闭合,容易诱发感冒等病症。还有人喜欢睡觉的时候开空调,还要把出风口对准自己,这样很容易被冷气侵袭。”他说。

老人和孩子也不能常吹空调,因为人一旦处于老年状态,身体的各部分机能就开始衰老,对环境的应变能力下降,从而体现为抵抗力下降,成为易感染人群;孩子是具有一定抵抗力的,但当外界的环境变化打破孩子身体平衡,孩子就容易生病。

总而言之,对于高温天气来说,空调并不完全是好伙伴,使用空调一定要小心空调病来袭。

提醒四:出汗后不要急洗凉水澡

高温天气里,别说运动,就是走走路都会出一身汗。许多市民爱“冲凉”,尤其是高温天气运动出汗后,喜欢用凉水降温。但你知道吗,运动后、大汗淋漓时,身体排放出大量的热量,此时全身的汗腺和毛细血管都处于张开状态,突然用凉水冲澡会使毛细血管紧急收缩,体内供血量迅速减少,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神经紧张等,还易引起感冒、头晕、晕厥,有时还会引起颅内出血、心梗等。

今年67岁的孙甲福就曾吃过这方面的亏。由于身体比较肥胖,他夏天晨练后总是大汗淋漓,燃气热水器里的水一时烧不热,他也不舍得放那么多热水,经常随便冲一冲就得了。但去年夏天的一次经历让他至今心有余悸,“当时我也是出了汗,冲了一澡后觉得头晕气短,心脏咚咚跳,差点一头栽倒。老伴儿赶紧扶我躺下,缓了半个小时才觉得捡回来一条命。”他说。

原本以为是心脏出了问题,但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他除了稍有心肌缺血,没有太大问题。医生提醒,可能是因为运动后体表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的状态,突然遇到冷水的刺激,血管收缩,从而增加心肺的负担,产生心慌、气短、头晕等不舒服的感觉。

老年人不适合洗凉水澡,青少年也别仗着身体素质好“率性而为”。今年27岁的周航喜欢游泳,冬天也经常洗凉水澡,夏天更是从不例外。但前不久他却因为洗凉水澡感冒了,甚至引发了严重的热伤风,这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

对此,医生高海军认为,虽然年轻人的身体素质比较好,长期洗水温偏凉的澡也能锻炼机体的抗寒能力,但还是要区别对待的,比如最近较为疲累,免疫力有所下降,就不应该再用洗凉水澡来锻炼自己。他强调,如果只是想解乏,让身体更凉快,35到37摄氏度之间的温水最好,年轻人不怕洗冷水澡,但也应该尝试用室温温度的自来水,一般在25到30摄氏度之间。

阳光“火力”十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不要跟高温天气“较劲”,多补水,少贪凉,安然度夏最重要。

小贴士:如何应对高温天气

天气燥热时,想要身体健康,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关爱自己。

首先莫贪凉。切莫过分食用生冷的餐品,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有的市民一到夏季便干脆不开火,常常以冰粥、凉面或者用冰西瓜来代餐,这样的饮食习惯极不利于养生。

冰饮料也要少喝,冰饮料中水分子大部分处于聚合状态,分子团大,不容易渗入细胞,而热饮料单分子多,能迅速渗入细胞,纠正细胞缺水的状态。因此,冰水或冰饮料的解渴效果反而不如热饮。

此外,冰饮料虽然会带来暂时的舒适感,但大量饮用会导致毛孔宣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余热蓄积极易引发中暑。比胃内温度低很多的冷饮进入体内,还很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血管收缩、黏膜缺血,从而减弱胃肠消化功能和杀菌力,造成痉挛性疼痛,甚至导致腹痛、腹泻。

其次多补水。气候炎热,水分流失得快,应该经常补水。许多市民却没有很好的饮水习惯,喜欢“渴了再喝”。

对此,中医刘静波认为,口渴是人体机能对于缺水的直观反应,渴了说明体内失水严重,这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是很危险的。高温天气要养成经常喝水、适量喝水的习惯。补充水分对于提高内脏功能、增强免疫力、稀释血液及降低血液黏稠度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再次忌无事乱补。许多市民认为,夏季阳气蒸发能补充身体的“寒亏”,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候,因此在饮食上常常变着花样“催暖”。对此,中医刘静波认为,没病千万别乱补,比如专门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吃一些容易上火的食物,除了让自己“火气愈发旺盛”外,没有任何好处。

本版图片由中国天气网提供

(作者:韩建慧;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