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发力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我市多举措服务未成年人(下)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9-30 10:43:10

【关注未成年人成长】

7-1.jpg

模拟法庭。

近年来,我市各级法院深入贯彻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多措并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肩负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责任,充分发挥未成年人刑事审判职能作用,挽救和矫治了部分未成年人犯罪人员(简称未犯)。2021年至今,全市涉及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2件12人,同比犯罪率下降45%。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减缓,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取得了一定成效。

暖心的法官寄语

“收到这份寄语的时候,二审刑事裁定书已送达到你的手中,此时此刻对你而言,裁定书的每一个词都无比的沉重。但我们想对你说,法律公正严肃却不乏温暖,人生波折险阻但前路光明……你即将在新的环境开始学习和改造,希望你能够珍惜这次机会,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祝你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愉快,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遇见一个全新的你。”

这是一封来自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团队的法官寄语,它和刑事裁定书同时送到了我市一名未成年犯罪人员李某(化名)的手中。

刑事审判团队法官在第一次见到李某时,发现他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为了更好地帮助他,法官开展了社会调查,了解了他的家庭、学习情况,并积极与他沟通。“我们审判团队要做的不但是公正地审理案件,更希望通过社会调查,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而帮助他们真正意识到错误,积极改造,将来能够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团队法官助理呼欣怡说。

在收到这封寄语后,李某被转送到监狱服刑。不久后,刑事审判团队收到了李某的回信,信中表达了对自己犯罪的忏悔、对家庭的愧疚以及对未来服刑生活的恐惧,信中也感谢了法官的鼓励,表示会好好改造。同时,他也给自己的父母写信表达了自己的后悔,感谢家人为他做的一切。“这是我们寄出的首封法官寄语,收到的效果比预想中的还要好。”呼欣怡说。这是市中院创新推出的审、执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合议庭和李某及其家属情感上的对立,使得司法审判对未犯的教育成效更为显著。在对案件被告人或被害人心理、生理情况及相关学习、生活背景进行总结后,市中院向市教育局送达首份司法建议,希望可以从李某案件审判角度给教育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向。“接下来,我们还会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寄出寄语,希望未犯丢掉服刑的思想包袱,努力改造,早日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呼欣怡说。

据了解,自2017年开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已经在我市两级法院得到了常态化落实,运行效果良好。在总结我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市中院不断创新涉未案件的审、执方式。注重未成年人各项诉讼权利的保护及亲情教育,允许庭审期间在法院工作人员陪同下未犯与其父母会见,允许法定代理人就诉讼程序适用及检察院控诉犯罪事实、量刑建议、认罪认罚等问题给未犯以建议,同时注重对未犯父母进行健康的家庭教育宣讲,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贯彻实施,努力协调司法行政部门在法律规定范围内降低未犯拟适用非监禁刑门槛。经过不懈努力,乌海地区未犯社区评估调查不再作为适用非监禁刑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校未犯的非监禁刑适用率得到大幅提高。

严肃的法律文书

市中院还关注未成年人周边环境,希望通过法律给他们营造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

近期,我市一名未成年人在上学时发生了车祸,案件最终诉到市中院。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发现该未成年人上学过程中存在骑车违规、不戴头盔、身上没有荧光标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未成年人中普遍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市中院的法官给所在学校发出了司法建议,要求学校加强宣传、注重学校周围交通安全等,该建议同时抄送市教育局。

收到司法建议,我市教育系统高度重视,立即在学校及周边开展检查、整改工作并给市中院回函。

“未能年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今年我们一共给教育部门发出2个司法建议,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给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呼欣怡说。

此外,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也产生极大的影响,今年起,我市开始推行《家庭教育令》。

“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不但关乎未成年人自身,更与其家庭息息相关,如果未成年人出事,其家庭可能会分崩离析,父母精神失常也有发生。我们曾经遇到过父母使用打骂等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未成年人死亡的悲剧事件。”呼欣怡说,“在我们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涉案未成年人和案件被害未成年人的父母及家庭存在教育失当、监护教育意识缺失、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等问题。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步入了法治轨道。《家庭教育令》是贯彻法律精神的有力抓手,将有效地督促‘甩手家长’,让他们依法尽责带娃。”

2016年至2021年期间,市中院先后制定了《关于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未成年人罪犯使用禁止令的有关问题的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员制度实施办法》《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对非监禁刑未成年犯监督管理、回访帮教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并下发各区法院遵照执行。以上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相应效果,近五年来法院受理未成年人再犯案件率不足0.1%,同其他重点人群相比再犯比例最低。

有趣的普法宣传

近日,市中院迎来了一批“小客人”——海区五小的学生,他们满怀好奇心走进庄严的法庭,零距离感受法院工作,现场接受法治教育,亲身感受法治氛围。

学生们在法院干警的带领下参观了法庭内外,详细了解了羁押室、旁听席、审判区域的区别与作用。刑事审判庭的干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审判人员、公诉人、辩护人等在审判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惊叹连连,对干警的讲解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提出法律相关问题。

参观之后,市中院干警组织学生展开了庭审模拟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庭审中的各种角色。在活动最后,还发放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普法宣传手册。

此次法庭参观活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与神圣,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粒粒法治的种子,不少学生表示“回家要讲给爸爸妈妈听”。

近年来,我市两级法院立足“谁司法、谁普法”的工作职责,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宣传模式,开展了“法院开放日”“法制进课堂”“法制进社区”等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普法活动,推动阳光普法。截至2021年7月,市中院刑团干警自发或组织对市二中、四中、蒙古族学校、十中、特殊教育学校等14所学校进行普法及政策宣讲20次,邀请海区一小、五小学生走进法院、法庭,进行旁听或模拟法庭活动6次,对我市中小学生分别开展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预防毒品犯罪”“拒绝校园欺凌”等主题的专项普法宣传活动。今年,市中院分管副院长、刑事审判团队员额法官等人受聘担任市职业技术学校、海区二小“法制副校长”。

接下来,我市两级法院还将继续坚持依法保护和惩治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行政主管责任部门与司法机关工作配合,形成未成年保护及犯罪预防工作合力,推进“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支持和配合好检察机关做好专项工作,切实加强行刑衔接机制,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机关一张未成年人保护的大网,坚决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

(作者:张楚研;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