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 立德树人——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综述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7-01 09:38:34

【党旗飘飘】

市十二中党员在主题党日活动中重温入党誓词。

海区二小组织党员教师参观校园红色教育展厅。

在主题党日活动中表彰教学先锋。

市教育工委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工作为学校发展定向导航、为立德树人铸魂补钙,把党的领导、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的先进性要求贯穿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全过程,以党建工作的新成效带动教书育人质量大提升。

党旗红

筑牢战斗堡垒

市教育工委统筹党建工作“一盘棋”考虑、“体系化”运行,发挥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注重发挥党支部日常教育功能,今年以来,召开局党组会、教育工委会18次,研究重要事项、重点任务72项,制定全市教育系统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细化措施,责任到人、任务到岗。市教育工委委员带头落实党建联系点制度,践行调查研究、解决难题、学习宣讲、督查指导、培养典型和参加活动“六个一”工作机制,制定市教育工委开展大调研工作方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双减”政策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等相结合。市教育工委还围绕教育经费投入、师德师风建设、教育督导评价及教育信息化等重点任务,开展调研6轮次,强化调研成果运用,起草形成了“1+8”提升全市教育工作质量的政策体系方案9个,让教育政策接地气、真落地、见实效。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联系点调研等制度,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公布投诉电话、设立举报邮箱信箱,今年以来,已办理信访事件16件,转接12345市域社会治理云平台投诉135件,已办结125件,办结率达93%。

市教育工委全面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扎实推进“最强党支部”提质升级和“书记领航工程”,开展自查评估的同时公示32个“书记项目”,定期调度进展,及时提炼经验做法进行推广;确定直属单位11个党组织创建“最强党支部”,占比40%;开展“一校一品”创建活动,打造2个基层党建示范点、1个示范基地,把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围绕学生、关心教师、服务教学,使教师党员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理论素养明显提高。建立2022年全市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任务台账,开展“一岗双责”分级抽查述职,切实拧紧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链条,坚决维护教育领域政治安全。

示范优

筑牢育人根基

让党员先锋作用更加突出。聚焦思想政治引领、课堂改革引领、榜样示范引领,全市教育系统64名党员名师积极参加专题研讨等90余次。扎实推进“双新”改革,带头践行“微创新”,实施“一四五课堂改革”“211课堂教学模式”,党员名师共听评课480节,开展集体备课等活动220次,带头讲示范课55节,党员名师骨干教师讲座15期,参与全区“空中课堂”录课350余节,通过乌海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优质课程150余节。发挥“传帮带”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名师积极开展“蓝青工程”师徒结对121人,创建一批政治过硬、专业扎实、辐射能力强的“党员名师工作室”,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150余次,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夯实人才基础。同时,市教育工委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制定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党员培训计划,已开展4期党员教育培训,累计1350余名党员参学。

市教育工委结合《“以‘三引进一培养’推进人才工作‘强心活点’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助力基层发展”实施方案》,制定关于“三服务一促进”具体操作方案,探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倾斜,择优选派骨干教师到镇村支教;加强与先进地区开展合作交流,邀请专家开展网络讲座授课,通过教学视导、讲授示范课、开展讲座、共享名师名校网络教学资源等;大力组织实施资深教研员“师带徒”“名师工作室”“教学能手”比赛等活动,促进城乡教育资源良性交流,壮大基层师资力量。

融合深

着力培根铸魂

让党建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市教育工委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把全面从严治党同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同激励教师担当作为相结合,采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研讨44次,专题学习200余次,警示教育41次,讲党课27场次。

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落实领导干部进学校讲思政课制度,全市中小学推行“微思政”“新闻时政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全力做好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县处级干部包联市蒙古族学校开展政策解读;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完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测试近千人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主题培训89场次,党员干部覆盖率100%。各学校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系列“四史”教育活动等200余场;开展“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童心向党 筑梦成长”等以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各类活动68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进师生头脑,打通区域、学段、校际界限,构建起开放共融的“大思政”格局。

(作者:陈洋;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